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下载中心
《生态科学》稿件写作提示
稿件格式模板(2019年新)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
出版物数字用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访问统计
2012年 31卷 2期
刊出日期:2012-04-25

论文
 
       论文
97 珠海竹银水库入库污染现状评估及水环境容量分析
朱毅1, 关小桃3, 王晓彬3, 郭海森3, 李卫昌1, 王思义1, 晏威1, 韩博平2*, 张渊明1*

以珠海竹银水库为对象,针对水库面临的入库污染问题,分析入库主要的污染物类型与污染负荷总量,全面评估水库的污染现状,并对水库水环境容量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入库河流的主要问题是氮、磷浓度较高,但其它污染物的浓度不高.每种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值都很大,其中氯化物的容量最大,重金属的容量较小,表明水库蓄水初期水质较好,纳污能力较强.这些结果为今后竹银水库的污染控制与水质管理,为实现安全供水目标提供基础数据.

2012 Vol. 31 (2): 97-103 [摘要] ( 494 ) HTML (1 KB)  PDF (853 KB)  ( 426 )
104 萘胁迫下秋茄MnSOD基因和C4H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分析
宋晖, 王友绍*

研究首次探讨了萘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不同组织C4H基因和MnSOD基因的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叶茎根中的表达量有明显的差异,C4H基因在叶茎中的表达量明显大于根,MnSOD基因的表达量为叶最大,茎次之,根最小.在5个不同浓度的萘胁迫下,C4H基因和MnSOD基因的表达普遍被诱导,转录水平都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而且在叶组织中的表达量和萘处理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46和0.902(p<0.05),而在根和茎中并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萘胁迫下秋茄叶子是最敏感的部位,而C4H基因和MnSOD基因在叶子中的表达量则为指示萘胁迫强度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2012 Vol. 31 (2): 104-108 [摘要] ( 396 ) HTML (1 KB)  PDF (809 KB)  ( 246 )
109 红树植物干粉和新鲜组织水提物对两种赤潮藻的化感抑制效应
孙志伟1, 段璐洋2, 周静韵1, 田斐1, 安民3, 段舜山1*

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研究了5种红树植物木榄、秋茄、海漆、海芒果、小花老鼠簕水提物对赤潮藻球形棕囊藻和赤潮异弯藻的化感抑制效应,探讨了高温处理对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植物干粉水提物和新鲜组织水提物对两种赤潮藻均显示出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第5 d,红树植物干粉水提物对2种赤潮藻的抑制效果依次为:海漆>秋茄>小花老鼠簕>木榄>海芒果.新鲜组织水提物抑藻效果最强的红树植物是木榄和秋茄.秋茄和海漆水提物中的抑藻化感物质对高温相对不稳定,木榄和小花老鼠簕水提物中的抑藻化感物质对高温相对比较稳定.

2012 Vol. 31 (2): 109-114 [摘要] ( 512 ) HTML (1 KB)  PDF (863 KB)  ( 319 )
115 氮、磷对热带浅水湖泊惠州西湖蓝藻的控制
周敏, 刘正文*

湖泊富营养化常导致蓝藻生物量的增加,水质恶化.于2011年2月至12月对热带浅水湖泊惠州西湖六个湖区的蓝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以了解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元妙观湖区与南南湖蓝藻无明显的优势种;平湖蓝藻优势种为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和湖丝藻(Limnothrix sp.),南丰湖、北丰湖和北南湖的主要优势种均为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平湖、南丰湖、北丰湖和北南湖蓝藻丰度及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相关分析显示惠州西湖夏季蓝藻生物量受氮、磷盐控制.冬季温度的影响,蓝藻生物量与氮、磷的相关性不显著.

2012 Vol. 31 (2): 115-120 [摘要] ( 606 ) HTML (1 KB)  PDF (1141 KB)  ( 264 )
121 白榆-刺槐互作条件下叶片养分与光合生理特性
秦娟1,2, 上官周平2*

以一年生实生苗白榆(Ulmus pumila.)和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白榆-刺槐在互作条件下其叶片的养分特性与光合生理特性.分别测定在单作及互作条件下,白榆和刺槐植物叶片的氮、磷含量、氮磷比值及叶绿素相对含量(Chl)、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白榆-刺槐互作较单作提高了叶片的N含量,而两种不同栽植方式对白榆或刺槐的叶P含量影响较小;互作处理中,白榆叶片的Chl和净光合速率(Pn)大于刺槐且均高于其相应的单作;白榆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之比(Fv/Fo)均高于刺槐,且互作高于其单作处理,说明互作较单作提高了叶片PSⅡ的潜在活性,增加了PSⅡ的光能转化效率;两种植物不同的栽植方式对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变化影响较小,而互作刺槐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高于其单作,这表明互作刺槐叶片PSⅡ的潜在热耗散能力较强,这是一种叶片为免受光破坏的保护机制,它可有效地避免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损伤.

2012 Vol. 31 (2): 121-126 [摘要] ( 537 ) HTML (1 KB)  PDF (681 KB)  ( 276 )
127 再力花处理河涌和湖泊水样有机污染物及离子的特性
谢丹平1, 李开明1, 金中1, 江栋1, 赵航剑2, 金程露2, 蔡佳芮2, 黄润聪2, 叶锦韶2*

为了明确河涌和湖泊水样中COD、TP、TN和阴阳离子的植物处理效果,以及含氮污染物的植物转化规律,以前期研究中选育的再力花处理了广州市某河涌和暨南大学明湖水样.结果证明,再力花能有效地促进河涌和湖泊水样中TN、CODCr和TP的去除.处理144h后,河涌水样初始浓度为11.15mg·L-1、45mg·L-1和1.17mg·L-1的TN、CODCr和TP分别降至3.21mg·L-1、15.8mg·L-1和0.53mg·L-1;湖水初始浓度为4.50mg·L-1、36mg·L-1和0.25mg·L-1的TN、CODCr和TP分别降至2.31mg·L-1、11.7mg·L-1和0.03mg·L-1.水样中的微生物和再力花均能去除NH4+,并引起水中还原态氮发生亚硝化和硝化,但是不会明显改变Cl-、SO42-、Na+、K+、Mg2+和Ca2+等离子的浓度.

2012 Vol. 31 (2): 127-132 [摘要] ( 386 ) HTML (1 KB)  PDF (896 KB)  ( 353 )
133 云南高原湖滨带3种挺水植物对水体N的净化能力及响应
岳海涛1, 田昆1,2*, 张昆2, 黄余春1, 罗丽1

以云南常见湖滨带挺水植物水葱、芦苇、茭草为待试植物,通过静水培养试验,分析了3种湖滨带挺水植物在TN浓度为10~10.5mg·L-1污水中的生长特征及其与净化能力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植物的生长、生理反应和净化能力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水葱、茭草和芦苇的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0.0023/d、0.0012/d和0.0017/d,水葱株高增长率为茭草的1.4倍,芦苇的1.84倍,水葱的生长量为(干重)3.53g,为芦苇的1.76倍,茭草的2.22倍;对N的累积能力分别比芦苇和茭草高1.1倍和1.3倍,对氮的同化利用率显著高于芦苇和茭草.水葱、芦苇、茭草对污水氮的净化率分别为86.59%、76.32%和74.83%,对氮的吸收率分别为23.81%、8.55%、11.30%;电导率和MDA比值分别为1.136,2.214和1.413;0.962,1.629和2.06,水葱均表现出较好的净化效果和较强的抗逆性.结果表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功能的发挥,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另一方面受生长环境的影响,环境胁迫导致其生长不良,不能有效发挥其湖滨水体净化功能.

2012 Vol. 31 (2): 133-137 [摘要] ( 610 ) HTML (1 KB)  PDF (828 KB)  ( 190 )
138 湖北后河保护区珙桐的叶功能性状研究
占玉燕, 刘艳红*, 宋天宇, 周传航

该研究分析了珙桐群落主要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比较了珙桐与林分其它优势树种以及珙桐Ⅰ级(胸径dbh<2.5cm)、Ⅱ级(dbh2.5~22.5cm)和Ⅲ级(dbh>22.5cm)3个龄级间叶功能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珙桐的比叶面积(SLA)与单位质量的叶建成成本(CCm)、单位面积的叶建成成本(CCa)呈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与林分其它优势树种相比较,珙桐具有较高的SLA、单位的质量的叶氮含量(Nmass);而CCmCCa、单位面积的叶氮含量(Narea)却相对较低,这表明珙桐能较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珙桐不同龄级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均表现为珙桐Ⅲ级>Ⅱ级>Ⅰ级,而SLA则表现为Ⅰ级>Ⅱ级>Ⅲ级(p<0.05).尽管珙桐Ⅰ级在林下表现出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但在后期建成为Ⅱ级的过程中,叶片形态与光合生理特性均表现出对遮荫环境的不适应,光资源不足可能是珙桐种群更新受限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2012 Vol. 31 (2): 138-143 [摘要] ( 422 ) HTML (1 KB)  PDF (838 KB)  ( 385 )
144 深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刘伟玲1*, 张林波1, 叶有华2

基于2005年深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计测深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分析了深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5年深圳市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225.04×104Mg,平均碳密度为25.63MgC·hm-2.深圳市各区的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表现为龙岗区(123.13×104Mg)>宝安区(46.70×104Mg)>盐田区(20.49×104Mg)>罗湖区(14.75×104Mg)>南山区(12.79×104Mg)>福田区(5.63×104Mg)>保护区(1.57×104Mg).各区碳密度分布为盐田区(46.18MgC·hm-2)>福田区(37.63 MgC·hm-2)>罗湖区(36.78MgC·hm-2)>龙岗区(26.60MgC·hm-2)>保护区>(24.19 MgC·hm-2)>宝安区(19.53MgC·hm-2),与碳储量大小分布无明显相关.深圳市乔木林碳储量为146.11×104Mg,以中幼龄林为主,占73.2%,平均碳密度为30.76MgC·hm-2.根据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的空间差异性对深圳市森林进行了区划,并分区提出了提高深圳市森林碳吸存能力的有效措施.

2012 Vol. 31 (2): 144-154 [摘要] ( 626 ) HTML (1 KB)  PDF (1191 KB)  ( 1297 )
155 三种鲫鱼品系同工酶比较研究
崔淼1,2, 赵俊1*, 陈湘粦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彭泽鲫、银鲫D系以及野鲫三种鲫鱼品系的心、肝和肾脏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表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彭泽鲫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比银鲫D系在肝组织多出二条酶带(LDH7'和LDH8');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心和肾组织中分别多出一条酶带(SOD12'),表明彭泽鲫和银鲫已在生化水平产生明显的分化,推测它们可能起源于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祖先,独立演化而形成.此外,彭泽鲫和银鲫D系的同工酶电泳图谱都包含野鲫的基本酶带,而彭泽鲫和野鲫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尤为相似,推测彭泽鲫和银鲫可能起源于野鲫,而彭泽鲫和野鲫的关系较近,银鲫和野鲫的关系较远.

2012 Vol. 31 (2): 155-160 [摘要] ( 441 ) HTML (1 KB)  PDF (1168 KB)  ( 195 )
161 滤食杂食性鱼类放养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陈炳辉, 刘正文*

滤食杂食性鱼类是我国南方水体中常见鱼类,本文调查了放养滤食杂食性鱼类后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种类组成的变化,以探讨其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滤食杂食性鱼类放养之后,枝角类模糊秀体溞(Diaphanosoma dubium)、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和桡足类蒙古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mongolicus)、南方近镖水蚤(Tropodiaptomus australis)等丰度迅速下降,而轮虫丰度在鱼类放养一周后迅速增加,且保持较高的密度;轮虫优势种也发生了变化,调查前两周主要以臂尾轮虫(Brachionus)为主,两周后以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eidae pusill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fissa)等个体更小的种类为主.本研究说明,滤食杂食性鱼类能够显著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个体较大的种类受到的影响较大,最后导致浮游动物群落的小型化.

2012 Vol. 31 (2): 161-166 [摘要] ( 462 ) HTML (1 KB)  PDF (888 KB)  ( 797 )
167 象山港国华宁海电厂附近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谢礼, 林霞*, 朱艺峰

于2008年夏季(6月)和冬季(12月),在象山港国华宁海电厂沿排水口右侧、从近到远相隔500m设立三个断面A、B、C,并对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及其群落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0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丰度达9407.9inds/10cm2.从类群上看,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占总丰度的62.3%,介形类占第二位,为19.3%.ANOSIM分析结果显示小型底栖动物季节间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夏季平均丰度(8055.3±1282.9inds/10cm2)比冬季(2141.1±614.2inds/10cm2)约高出3倍.冬季不同断面间的丰度无显著差异,但夏季断面间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排水口附近的A断面丰度最低,为1002.8inds/10cm2.SIMPER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线虫、介形类、腹足类、涡虫、桡足类是各断面之间非相似的关键类群,这些类群的迁移指示电厂温排水已导致排水口附近海域小型底栖群落结构不稳定,不仅水平分布有差异,垂直分布也明显不同.

2012 Vol. 31 (2): 167-172 [摘要] ( 581 ) HTML (1 KB)  PDF (844 KB)  ( 382 )
173 细角螺卵子发生的细胞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陆伟进*, 蒋霞敏, 段雪梅, 姜小敏, 杜雪星

利用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角螺卵细胞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细角螺卵原细胞期细胞核体积较大,呈椭圆形,核膜明显且有不规则的凹陷,细胞质内出现大量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根据卵黄颗粒物的多少和大小可将卵母细胞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卵母细胞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核仁可见,并出现核周间隙;中期卵母细胞内细胞核移向细胞的一端,核内染色质仍呈高电子密度状态,核仁不明显或消失;后期卵母细胞内的细胞核受挤压形状变得不规则,细胞质内可见少量的线粒体,大量的卵黄颗粒聚集在细胞质中并融合成很大的卵黄球.成熟期卵母细胞卵黄物质多且有较大的脂滴.

2012 Vol. 31 (2): 173-181 [摘要] ( 491 ) HTML (1 KB)  PDF (2175 KB)  ( 937 )
182 管角螺配合饲料粘合剂的粘合性能研究
姜小敏, 蒋霞敏*, 罗斌, 黄辉, 王晓健

以面粉、α-淀粉、海藻酸钠和明胶作为粘合剂制作管角螺配合饲料,面粉、α-淀粉添加量分别设置5.0%、8.0%、11.0%、14.0%、17.0%五个水平,海藻酸钠、明胶添加量分别设置1.0%、4.0%、7.0%、10.0%、13.0%五个水平,以饲料在水中不溃散的最少时间和溶失率为指标,研究了上述四种粘合剂对管角螺配合饲料保形时间和溶失率的影响,并就管角螺对粘合剂为17%面粉、11%α-淀粉、10%海藻酸钠和7%明胶的配合饲料的摄食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种粘合剂的适合添加量分别为面粉17%、α-淀粉11%、海藻酸钠10%、明胶7%,四种粘合剂保形时间依次为:0.7 h、1.5 h、3.1 h、4.1 h.比较发现,明胶组的溶失率最小(33.28%),摄食率最大(26.25%);面粉组的溶失率最大(75.40%),摄食率最小(15.33%).在四种粘合剂中,明胶添加量最少,保形时间最长,溶失率最小,摄食率最大,所以明胶是管角螺配合饲料较为理想的粘合剂.

2012 Vol. 31 (2): 182-186 [摘要] ( 482 ) HTML (1 KB)  PDF (838 KB)  ( 290 )
187 不同温度下新安江水域(屯溪段)轮虫种群动态研究
董丽丽*, 谢力慧

温度是决定轮虫生活史特征的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应用生命表统计学方法对采自黄山市新安江水域屯溪段的萼花臂尾轮虫在四种不同温度(15℃、20℃、25℃和30℃)下的生命表统计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的存活率和繁殖率在不同温度下存在着差异.四种培养温度下,世代时间在15℃时最长,25℃和30℃时最短且无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在较低温度下(15℃、20℃)较小,在较高的温度下(25℃、30℃)较大;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均在15℃时最长,其余三个温度下无显著差异.温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后代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无显著影响.

2012 Vol. 31 (2): 187-191 [摘要] ( 454 ) HTML (1 KB)  PDF (607 KB)  ( 322 )
192 Cd胁迫下苎麻的生长响应与富集、转运特征研究
孟桂元1, 蒋端生1, 柏连阳1*, 刘杰2, 邬腊梅1, 周静1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苎麻湘苎三号在Cd胁迫下生长响应及其富集、耐性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Cd处理(≤100mgmg·kg-1)能促进苎麻生长发育,株高、茎粗、有效分蘖数和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以50mg·kg-1胁迫处理最佳;此后则随处理浓度增加抑制效应越明显,到500mg·kg-1时,各营养生长指标较对照显著减少,但仍生长较好,表明苎麻对重金属Cd胁迫具有很强的耐性.地下部与地上部Cd含量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加,至500 mg.k g-1浓度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21.95mg.kg-1和390.61mg·kg-1.苎麻Cd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为0.47~1.10和0.57~0.94.因此,苎麻不属于Cd超富集植物,而只是Cd富集植物,鉴于其具有根系发达、保水固土能力强和地上部生物量大等特点,苎麻是目前重金属Cd污染修复较理想的植物.

2012 Vol. 31 (2): 192-196 [摘要] ( 614 ) HTML (1 KB)  PDF (856 KB)  ( 278 )
197 TCR基因修饰淋巴细胞体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李志杰, 李贵生*

建立荷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SCID小鼠模型,用脂质体介导进行基因转染,流式细胞术检测TCRVβ7.1基因表达,分别以尾静脉注射,肿瘤周围皮下注射以及腹腔注射三种方式给予荷瘤免疫缺陷小鼠(SCID鼠)转染TCRVβ7.1基因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24h后处死小鼠取各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淋巴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的情况.通过检测瘤重、肿瘤体积大小,并计算肿瘤抑制率,观察该基因对SCID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为该基因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动物实验数据.

2012 Vol. 31 (2): 197-201 [摘要] ( 448 ) HTML (1 KB)  PDF (1006 KB)  ( 202 )
202 邻苯二甲酸酯联合暴露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
赫冬梅, 钱晓佳, 段舜山*

联合毒性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同时或短时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论文探讨了典型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与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对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 )的联合毒性效应.实验以96h的单一毒性效应EC50为一个毒性单位(TU),将上述两种环境激素按照毒性单位比1:1、1:4和4:1的三种比例水平两两组合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不同处理下,两种典型环境激素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环境激素对杜氏盐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联合暴露较单一暴露对杜氏盐藻的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抑制更强;DMP和DEP单一暴露对杜氏盐藻的96h EC50分别为317.49mg·L-1、和69.54mg·L-1.两者在1:1、1:4和4:1三个比例水平上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相加或协同效应,其中比例为1:1的协同效应最强.

2012 Vol. 31 (2): 202-205 [摘要] ( 521 ) HTML (1 KB)  PDF (893 KB)  ( 532 )
220 葡萄糖和乙酸钠对湛江等鞭金藻兼养生长的影响
赫冬梅, 王娜, 孙凯峰, 黄振华, 段舜山*

论文探讨了添加外源性有机碳葡萄糖和乙酸钠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生长及胞内总脂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和乙酸钠浓度的增加,湛江等鞕金藻的生长和产物积累均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现象.湛江等鞭金藻兼养利用葡萄糖和乙酸钠促进生长的浓度上限分别为50和30g·L-1.葡萄糖浓度仅15g·L-1时,对生物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乙酸钠浓度2.5~15g·L-1时,对生物量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葡萄糖对藻细胞内总脂百分含量的促进作用浓度范围是1.0~50g·L-1,而乙酸钠仅在1.0~15g·L-1时,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葡萄糖浓度为15g·L-1时,其生物量、总脂百分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0%、30%.乙酸钠浓度为7.5g·L-1时,其生物量、总脂百分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0%、30%.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乙酸钠能够显著促进湛江等鞭金藻生物量及胞内总脂百分含量,葡萄糖和乙酸钠的最适浓度分别是15g·L-1和7.5g·L-1.湛江等鞭金藻利用葡萄糖和乙酸钠进行兼养生长的能力是有限的.

2012 Vol. 31 (2): 220-223 [摘要] ( 338 ) HTML (1 KB)  PDF (751 KB)  ( 273 )
206 烟台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李笑诺1, 施晓清1*, 王成新2, 杨建新1, 欧阳志云1

城市化进程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该研究运用PSR模型建立烟台生态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框架,在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的基础上针对沿海城市生态建设的特征构建了烟台生态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烟台市进行了生态城市综合发展能力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从2005年到2010年综合发展能力从一般到较好;根据《烟台生态市建设规划》的方案,预测到2020年综合发展能力将从2010年的较好发展到良好.此研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研究为烟台生态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沿海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作了有益补充.

2012 Vol. 31 (2): 206-213 [摘要] ( 423 ) HTML (1 KB)  PDF (1047 KB)  ( 853 )
214 广州绿地土壤线虫种类和多样性特征
朱纯1, 苏志尧2*, 熊咏梅1

以广州市荔湾区城市绿地为起点往东北延伸至从化流溪河自然保护区,建立了长100km、宽10km的绿地生态梯度样带,采用样方取样分析法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广州绿地土壤线虫的种类和多样性的变化.共鉴定了土壤线虫17538只,分属2纲,4目,16属,食细菌性线虫占75.82%,为优势种群,其它三类占24.18%.样带上不同距离的土壤线虫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距离市中心距离45 km处是土壤线虫多样性的转折点,多样性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人口密度极低区域的土壤线虫属数最多,人口密度极低和低的区域土壤线虫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最高.

2012 Vol. 31 (2): 214-219 [摘要] ( 375 ) HTML (1 KB)  PDF (874 KB)  ( 267 )
220 葡萄糖和乙酸钠对湛江等鞭金藻兼养生长的影响
赫冬梅, 王娜, 孙凯峰, 黄振华, 段舜山*

论文探讨了添加外源性有机碳葡萄糖和乙酸钠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生长及胞内总脂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和乙酸钠浓度的增加,湛江等鞕金藻的生长和产物积累均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现象.湛江等鞭金藻兼养利用葡萄糖和乙酸钠促进生长的浓度上限分别为50和30g·L-1.葡萄糖浓度仅15g·L-1时,对生物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乙酸钠浓度2.5~15g·L-1时,对生物量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葡萄糖对藻细胞内总脂百分含量的促进作用浓度范围是1.0~50g·L-1,而乙酸钠仅在1.0~15g·L-1时,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葡萄糖浓度为15g·L-1时,其生物量、总脂百分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0%、30%.乙酸钠浓度为7.5g·L-1时,其生物量、总脂百分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0%、30%.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乙酸钠能够显著促进湛江等鞭金藻生物量及胞内总脂百分含量,葡萄糖和乙酸钠的最适浓度分别是15g·L-1和7.5g·L-1.湛江等鞭金藻利用葡萄糖和乙酸钠进行兼养生长的能力是有限的.

2012 Vol. 31 (2): 220-223 [摘要] ( 513 ) HTML (1 KB)  PDF (751 KB)  ( 371 )
  编辑部公告
22 《生态科学》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百佳科技期刊案例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入选2024年度广州科普社会协同力推荐个人
22 《生态科学》获广东省高校教育学会高校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重大项目立项
22 《生态科学》被评为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
22 《生态科学》荣获“广东省高校学术期刊最美封面优秀奖”
22 《生态科学》在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喜获佳绩
22 《生态科学》影响因子再创新高
22 《生态科学》再次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本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44-1215/Q
国际刊号:ISSN 1008-8873
刊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主办: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编辑:《生态科学》编辑部
出版:生态科学杂志社、科学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电话:020-85228257
手机:18198853575
E-mail:ecolsci@163.com
  友情链接
22 广东省生态学会
22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