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下载中心
《生态科学》稿件写作提示
稿件格式模板(2019年新)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
出版物数字用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访问统计
2002年 21卷 3期
刊出日期:2002-06-25

论文
 
       论文
193 保护区的大小和数量效果的模拟研究*
周淑荣, 王刚*

对一个既包含局域种群动态,又包含集合种群侵占率的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1)集合种群的存活时间随着保护区数目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即保护区的数目维持在中等大小时最有利于种群在集合种群水平上的存活。(2)这个最优值与保护区的总面积密切相关。这意味着在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中,如果保护区的总面积一定,那么最佳决策不是保留一个大的完整的自然保护区,而是建立一个由数目相对较多而面积相对较小的保护区组成的网络。这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设置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2 Vol. 21 (3): 193-196 [摘要] ( 232 ) HTML (1 KB)  PDF (332 KB)  ( 121 )
197 外来种无瓣海桑化感作用研究初报*
李玫*, 廖宝文, 郑松发, 陈玉军

种子萌发率和胚根长度作为测量指标,以化感效应敏感指数RI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各器官的水浸液对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和无瓣海桑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瓣海桑的各器官水浸液对海桑种子萌发均起抑制作用,高浓度下抑制效应明显;2)不同浓度无瓣海桑根的水浸液对海桑的胚根长均起抑制作用,高浓度下显著抑制,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无瓣海桑的枝、叶和果的水浸液对海桑的胚根长表现为"高抑低促",即高浓度下显著抑制,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甚至转为促进;3)无瓣海桑各器官的水浸液对本身种子的发芽表现为"高抑低促";4)无瓣海桑果的水浸液对本身的胚根长表现为高浓度下显著抑制,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无瓣海桑枝、叶和根的水浸液对本身的胚根长表现为"高抑低促";5)无瓣海桑各器官的水浸液中果的水浸液对海桑或无瓣海桑种子发芽和胚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2002 Vol. 21 (3): 197-200 [摘要] ( 430 ) HTML (1 KB)  PDF (353 KB)  ( 120 )
201 褐藻裙带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性质*
李爱芬1*, 胡韧1, 刘宁宁1, 宫宝安2, 周百成3

用去污剂DMG增溶褐藻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的类囊体膜,通过PAGE分离色素-蛋白复合物并分析其性质,结果表明:CPⅠa和CPⅠ都含有66kDa的多肽,低温荧光发射光谱中有715nm的长波荧光峰,激发光谱测定结果表明CPⅠa是含有墨角藻黄素的叶绿素a/c-蛋白复合物,CPⅠ是只含有叶绿素a的色素-蛋白复合物。CPa含有51、37、34和20kDa四种多肽,低温荧光发射峰位于683nm,激发光谱表明它含有叶绿素a、c和少量墨角藻黄素,是裙带菜的PSⅠ复合物。其余5条为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它们都是由20kDa的多肽组成,其中LHC1和LHC3有相似的光谱特性,是墨角藻黄素-叶绿素a/c-蛋白复合物,LHC2、LHC4和LHC5的光谱特性相似,是叶绿素a/c-蛋白复合物。

2002 Vol. 21 (3): 201-204 [摘要] ( 286 ) HTML (1 KB)  PDF (275 KB)  ( 122 )
205 DMS对三种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
王朝晖*, 许玲玲, 胡韧, 许忠能

研究了DMS对鱼类、藻类及水生甲壳类的毒性,以探讨DMS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DMS对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3h、6h、9h、12h、24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4.1mg·L-1、23.4mg·L-1、22.4mg·L-1、20.2mg·L-1和19.1mg·L-1,对网纹溞(Ceriodaphnia reticulata)6h、9h、12h、24h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47.4mg·L-1、21.4mg·L-1、18.0mg·L-1、12.3mg·L-1,DMS对扁藻(platymonas elliptica)96h生长潜力半抑制浓度(IC50)为18.3mg·L-1

2002 Vol. 21 (3): 205-207 [摘要] ( 238 ) HTML (1 KB)  PDF (288 KB)  ( 90 )
208 鹤地水库浮游生物与富营养化特征分析*
林桂花1, 韩博平2

于200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调查分析了鹤地水库的营养状态及浮游生物特征。结果表明:鹤地水库营养盐含量很高,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为中一富营养化水平。浮游植物丰水期和枯水期的细胞密度分别为1950.5~3509.7×104cells·L-1和130.5~231.3×104cells·L-1,蓝藻中的微囊藻和席藻数量占细胞总数的83%以上。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均为蓝藻-绿藻-硅藻型,优势种为微囊藻和席藻。次优势种由丰水期蓝藻中的粘球藻,颤藻,绿藻中的衣藻,和硅藻中的颗粒直链藻等转变为枯水期的蓝藻门的水华束丝藻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等富营养化指示种。鹤地水库的浮游动物种类不多,但数量很高。丰水期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数量很多,但从优势种类来说,轮虫以曲腿龟甲轮虫,纵长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为主,枝角类的优势种为长额象鼻蚤;枯水期时无节幼体的数量最多,桡足幼体数量急剧下降,优势种类则转变为枝角类的长额象鼻蚤和桡足类的广布中剑水蚤。两个水期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类均是以耐污种和广布性种类为主。

2002 Vol. 21 (3): 208-212 [摘要] ( 218 ) HTML (1 KB)  PDF (362 KB)  ( 96 )
213 S、Se和Te对两种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郑文杰1,2*, 贺鸿志1, 黄峙1,2, 杨芳1, 郭宝江2

研究了硫分族S(Na2SO3)、Se(Na2SeO3)和Te(Na2TeO3)双组分共存时,对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um)和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e和Te对两种螺旋藻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Te的毒性明显强于Se。在一定浓度范围内,S可不同程度的缓解Se和Te的毒性,而在较高浓度时缓解作用下降;Se也可缓解Te的毒性,但在较高浓度时二者却产生毒性协同作用。S、Se和Te对S.maximumS.platensis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对于S.maximum,随S(Ⅳ)浓度提高,对Se毒性缓解作用增强,当S(Ⅳ)浓度达到600mg·L-1时,可完全解除600mg·L-1Se(Ⅳ)的毒性,但对Te的毒性缓解作用较弱。在S.maximum的生长后期,25mg·L-1Se可缓解Te的毒性:对于S.platensis,50mg·L-1S(Ⅳ)对Se,200mg·L-1S(Ⅳ)对Te的毒性的缓解作用最强,但不能完全解除600mg·L-1Se或200mg·L-1Te的毒性,50mg·L-1的Se对Te毒性的缓解作用最大,而200mg·L-1Se却与Te产生毒性协同作用。

2002 Vol. 21 (3): 213-216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316 KB)  ( 69 )
217 不同种群罗氏沼虾幼体对急速升温的耐受力*
邱炜韬1, 林小涛1*, 谢立民1, 许忠能1, 朱建洪2, 黎坚平3

实验选取了江苏、上海和广东3个养殖种群和1个越南野生种群的罗氏沼虾幼体进行急速升温实验,对其耐受力进行比较,测定不同种群罗氏沼虾的环境适应力。实验结果表明,广东种群和越南种群的罗氏沼虾幼体对高温的耐受力明显高于上海种群和江苏种群。

2002 Vol. 21 (3): 217-219 [摘要] ( 328 ) HTML (1 KB)  PDF (214 KB)  ( 100 )
220 不同季节施用KClO3化学调控剂对龙眼促花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曾祥有1, 黎华寿2*, 曾运友1

在茂名市水果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试验研究了不同季节施用以KClO3为主要成份的龙眼促花调控剂对龙眼促花和果实质量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按龙眼树冠直径每米施药量180g处理,不同季节施药的促花效果存在显著差别,干旱少雨季节促花效果较佳,湿润多雨季节促花效果较差,促花效果与气候条件、龙眼树体长势及枝梢老熟程度有密切关系;不同季节成熟收获的龙眼果实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反季节与正造栽培收获的龙眼相比,可食率提高,果核变小,但糖份含量等品质指标则较差,其中以春末夏初收获的果实个大肉厚,外观较佳,市场销售价较高,因此夏末至秋初干燥季节施药处理、春末夏初收获龙眼的调控方案较适合茂名等冬暖的地区。

2002 Vol. 21 (3): 220-222 [摘要] ( 208 ) HTML (1 KB)  PDF (292 KB)  ( 121 )
223 广东省不同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初步研究*
章家恩*, 刘文高, 朱丽霞

在广东省不同地区,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如自然林地、果园、水田、旱地、荒地等)以及不同土壤类型取样进行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分析。结果发现,从三大类微生物总数的平均状况来看,广东省大部分土壤微生物总数可达1.0×106个·g-1干土以上;不同地区土壤微生物总数存在一定差异,从平均状况来看,潮汕地区(7.77×106个·g-1干土)>湛江地区(1.6×106个·g-1干土)>广州地区(1.35×106个·g-1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生物数量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林地>菜地>稻田>果园>作物旱地>荒地,土壤微生物总量与土壤肥力状况密切相关。从土壤类型来看,砖红壤、赤红壤微生物数量较低。从总体上看,广东省大部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处于较低水平。

2002 Vol. 21 (3): 223-225 [摘要] ( 312 ) HTML (1 KB)  PDF (275 KB)  ( 80 )
226 深圳湾福田湿地水鸟变迁与保护
王勇军*, 昝启杰, 徐华林

对深圳湾福田湿地水鸟的近10年监测统计结果显示,该湿地水鸟种数趋于减少,2000~2001年冬季比5年前和10年前,分别减少1目、1科、13属、28种和1目、4科、19属、45种。个体数呈现增加趋势,1991~1992年冬季水鸟最高数量为11051只,2000~2001年冬季为20467只。1994年和2000年全年水鸟数量动态图形是一致的,1月为数量高峰期,2~4月为数量减少期,5~9月为数量低谷期,10~12月为数量增多期。本文还提出了恢复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建议。

2002 Vol. 21 (3): 226-232 [摘要] ( 220 ) HTML (1 KB)  PDF (350 KB)  ( 320 )
233 新疆干旱环境中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及其适应意义
艾尼瓦尔·吐米尔

动物消化道的形态与食性、食物质量以及动物对能量的需求密切关系。本文对新疆干旱环境中生存的褐家鼠在自然环境中消化道长度及重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家栖的褐家鼠只有总消化道、小肠和大肠的长度有季节差异,冬、春季高于夏、秋季。同时发现捕自阿拉山口的褐家鼠胃长度和干重有季节差异。

2002 Vol. 21 (3): 233-235 [摘要] ( 245 ) HTML (1 KB)  PDF (239 KB)  ( 85 )
236 人类活动对辽东山区生态景观格局的影响
刘月, 程岩*

辽东山区的生态景观格局是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随着经济活动从原始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生态景观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辽东山区的景观变化出现了人们所期望的经济持续、生态持续的征兆。

2002 Vol. 21 (3): 236-239 [摘要] ( 255 ) HTML (1 KB)  PDF (315 KB)  ( 61 )
240 中国牛肝菌分属检索表*
李泰辉*, 宋斌

编写出中国牛肝菌目具菌管类群和具菌褶类群已知28属的分属检索表,介绍了它们在Kirk等(2001)分类系统中的系统学位置。藉此希望能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丰富的牛肝菌区系及其种属的多样性,并期望今后有识之士在逐步完善我国牛肝菌区系研究的过程中,能对本文的内容加以改进与修正。

2002 Vol. 21 (3): 240-245 [摘要] ( 322 ) HTML (1 KB)  PDF (478 KB)  ( 435 )
246 建立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
张金泉

论述了建立广东省潮安风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依据、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证了建立风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资源的条件。提出了建立风凰山省级的规划原则、功能区规划、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以及经营管理方针和方式。最后,对建立风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投资概算和效益作了评价。

2002 Vol. 21 (3): 246-253 [摘要] ( 197 ) HTML (1 KB)  PDF (579 KB)  ( 131 )
254 利用水生生物对SBR处理制药废水工艺效果的分析
王莹1*, 陈冰2, 梁永禧2

通过镜检分析运转流程中曝气池污泥中的水生生物,对某药厂污水处理所采用的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法(SBR)工艺的效果进行分析,寻找出该厂在应用该处理工艺过程中所出现的污水处理效果时好时坏的原因,针对其工艺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为改良该类的污水处理工艺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2002 Vol. 21 (3): 254-256 [摘要] ( 231 ) HTML (1 KB)  PDF (264 KB)  ( 85 )
257 鳝鱼摄食黄粉虫的饵料转化效率研究
周文宗*, 彭云秀, 孙玉传

于1998~1999年初步研究了鳝鱼摄食黄粉虫幼虫的饵料转化效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放养密度1.5kg·m-2下,试验条件A(水温17±3℃,2~3d换一次水,环境安静,鱼种健康),干物质转化效率平均为20.1%,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13.9%,N、P转化效率各为22.0%、28.9%。试验条件B(水温为24±4℃,约7d换一次水,鱼种品系混杂,个别鱼体质较差),干物质转化效率平均为11.3%,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7.8%,鳝鱼长期摄食黄粉虫,生长速度较慢。在生产中宜交替投喂多种活饵或配合饲料与活饵混合投喂。

2002 Vol. 21 (3): 257-258 [摘要] ( 382 ) HTML (1 KB)  PDF (227 KB)  ( 112 )
259 未来的一种生物肥料:丛枝菌根真菌*
黄京华1,2, 曾任森1*, 骆世明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存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土壤中,可以与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根共生。大多数农作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和花卉等都能形成丛枝菌根。AMF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矿质养分和水分,提高作物抗逆性和抗病性,改良土壤、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并且可用于改善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维持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肥料被用于农林业生产。本文讨论了影响菌根侵染率的因素、AMF的生态效应和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2002 Vol. 21 (3): 259-263 [摘要] ( 611 ) HTML (1 KB)  PDF (481 KB)  ( 568 )
264 人工湿地及其去污机理研究进展
冯培勇*, 陈兆平, 靖元孝

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湿地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人工湿地的分类及优缺点、人工湿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为人工湿地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2002 Vol. 21 (3): 264-268 [摘要] ( 211 ) HTML (1 KB)  PDF (444 KB)  ( 298 )
269 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的特点及入侵的危害*
杨期和*, 叶万辉, 邓雄, 许凯扬

综述了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特点和入侵植物的危害。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容易导致外来植物入侵。外来植物有意或无意的引进之后,已入侵了不同的区域和生境,在我国植被中占很高的比例。植物入侵不但危害经济发展,而且会危害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定。系统地开展入侵植物学和入侵生态学的研究,探讨外来植物入侵机制,制定和完善防治外来植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已成为当务之急。

2002 Vol. 21 (3): 269-274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551 KB)  ( 374 )
275 红树林湿地植物生长促进菌及其应用展望*
廖宝文1*, 李玫1, 康丽华1, 郑松发1, 陈玉军1, Yoav Bashan2, Gina Holguin2

着重介绍从红树林根系中提取的植物促生菌的种类,即固氮细菌、溶磷细菌、光合厌氧细菌及其在红树林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前景。

2002 Vol. 21 (3): 275-278 [摘要] ( 250 ) HTML (1 KB)  PDF (344 KB)  ( 119 )
279 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
许凯扬, 叶万辉*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社会组织、自然系统及人类健康的整合性学科,主要探讨资源环境管理对策,以及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是维护人类生存的机会。人类健康依附于健康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关注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综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内容及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效应。

2002 Vol. 21 (3): 279-283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411 KB)  ( 89 )
284 饮用水源藻类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章诗芳

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原因,藻类污染的情况,某水源藻类的种类,导致藻类爆发的限制因子,及不同的藻类对水处理工艺带来不同的危害进行研究。藻类的防治处理有三种措施:强化混凝、投加活性炭、投加高锰酸钾,通过进行净水新工艺的研究,提出藻类防治的设想。

2002 Vol. 21 (3): 284-286 [摘要] ( 317 ) HTML (1 KB)  PDF (308 KB)  ( 194 )
287 深圳南山污水处理厂绿化改造之成效
谢其祥

深圳市水务集团南山污水处理厂,地处深圳市西部,毗邻妈湾港,1988年开始动工兴建,1989年11月份建成投产,初期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吨,现达28万吨。由于兴建开始时,资金缺口较大,没有太多考虑厂区绿化配套方案,致使投产初期绿化状况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2002 Vol. 21 (3): 287-287 [摘要] ( 182 ) HTML (1 KB)  PDF (130 KB)  ( 52 )
  编辑部公告
22 2023年CSCD-JCR数据发布,《生态科学》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
22 《生态科学》荣获第六届广东省优秀期刊提名奖
22 《生态科学》首次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22 《生态科学》入选2023年版“北大核心期刊”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参加“广州科技传播力量”颁奖典礼暨广州科技传播联盟总结会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获聘为广东省科普讲师团成员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当选广州科技传播联盟单位理事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受邀参加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本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44-1215/Q
国际刊号:ISSN 1008-8873
刊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主办: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编辑:《生态科学》编辑部
出版:生态科学杂志社、科学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电话:020-85228257
手机:18198853575
E-mail:ecolsci@163.com
  友情链接
22 广东省生态学会
22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