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下载中心
《生态科学》稿件写作提示
稿件格式模板(2019年新)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
出版物数字用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访问统计
2012年 31卷 6期
刊出日期:2012-12-25

论文
 
       论文
601 不同浓度纳米二氧化钛对大型溞的繁殖及富集和自净能力的影响
付保荣, 张楠, 武暕*, 李楠, 张润洁, 惠秀娟, 李霞

为了弄清不同浓度条件下nTiO2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生长繁殖的影响,以6个浓度nTiO2溶液进行大型溞21 d连续培养试验,结果表明:nTiO2浓度<1 mg·L-1时,其对大型溞的生长繁殖的不利影响不显著;nTiO2浓度>1 mg·L-1时,不利影响差异显著,且表现出随着浓度增加,存活率和繁殖受到明显抑制。第一次怀孕、产仔天数、产仔次数、一次产仔以及产仔总数都明显减小(p<0.05)。当nTiO2浓度为5 mg·L-1时,繁殖基本上停止,内禀增长率rm由0.347(对照)降到0.106。nTiO2对大型溞的21 d LC50为4.16 mg·L-1。24h富集试验结果表明:大型溞在24 h内对nTiO2的蓄积负荷量呈现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在低浓度(2 mg·L-1)和高浓度(10 mg·L-1)条件下,大型溞均在24 h时达到最大负荷量。72 h净化试验结果是:大型溞对nTiO2的净化能力与其富集时的浓度条件有关,富集浓度低(2 mg·L-1)的,其自身的净化能力强;富集浓度高(10 mg·L-1)的,其自身的净化能力弱;前者的生物半减期T1/2为63.3 h,后者的生物半减期T1/2为181.9 h。

2012 Vol. 31 (6): 601-605 [摘要] ( 219 ) HTML (1 KB)  PDF (279 KB)  ( 191 )
606 不同盐度对苦草生理特征的影响
刘晓培1, 张饮江1,2*, 李岩1, 董悦1, 易冕1, 文晓峰1

沉水植物耐盐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在室内模拟条件下,水体盐度设为2、3、4、5、6和8,及不加盐卤的对照组(记为0),每24 h测定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叶片叶绿素含量,SOD、POD和CAT 3种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及呼吸强度。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CAT酶活性随盐度增加呈降低趋势;SOD、POD酶活性、MDA含量随盐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盐度为2和3时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酶活性、MDA含量和呼吸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苦草生长状态较其它处理组好;盐度为4时,所测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呼吸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表现出了明显的抗逆性,呼吸强度降低;盐度为5、6和8时与对照组相比,苦草生长状态较差,并逐步枯萎,第4 d死亡。因此苦草可应用于盐度低于3水体中沉水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2012 Vol. 31 (6): 606-612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287 KB)  ( 192 )
613 南移刺参摄食三种沉积物饵料下的生长和能量收支比较
汪洋1, 郑忠明1*, 周朝生2, 金春华1

为研究不同沉积物对南移刺参的影响,测定了南移刺参对三种不同沉积物(海区沉积物、对虾养殖池沉积物、人工配制沉积物)的摄食,吸收效率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规格为26.11±1.5g的南移刺参在温度为17±1℃时,不同组别南移刺参对不同种沉积物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虾组和人工组南移刺参同化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海区组(P<0.05),且对虾组同化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通过对能量收支方程的探究,各组别代谢能无显著差异(P>0.05),对虾组南移刺参生长能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其能量收支方程为:100C=12.35G+34.91F+8.05U+44.69R。研究表明,特定养殖条件下,用虾塘沉积物喂食南移刺参时,刺参摄食能量较多的分配至生长,生长速率较快,利用虾塘沉积物作为饵料是一种可取模式。

2012 Vol. 31 (6): 613-618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248 KB)  ( 168 )
619 紫金县和惠东县典型人工桉树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刘谞承, 洪滨, 吴文成, 江燕云, 张玉环*

桉树作为速生树种,广泛种植于我国多个省市,其生态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及惠州市惠东县设置的32个样地,分别调查2003~2008年种植的人工桉树林及其对照林下植物种类、数量、盖度、频度等。共调查到植物194种,隶属65科141属,其中桉树林和对照林中均出现的物种共81种,桉树林下仅有种56种,对照林下仅有种57种;各年度种植的桉树林灌木层Margalef指数为0.416~6.005,对照林为0.541~4.492;桉树林灌木层Simpson指数0.563~0.892,草本层0.544~0.833,相应对照林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为0.547~0.939和0.621~0.866;桉树林灌木层和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54~3.013、0.927~2.188,相应对照林各为1.027~2.458和1.028~2.101。各年度桉树林灌木层、草本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对照林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均呈现出逐年上升、至4年生达顶峰、后逐年下降的趋势。

2012 Vol. 31 (6): 619-624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306 KB)  ( 122 )
625 不同年龄橡胶树枯落物碳归还量及年释放量比较
缪晓乐1, 蒋菊生2*, 王春燕2, 彭宗波2, 李建华2, 崔志富1,2

以橡胶树PR107为材料,在海南省中部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大丰农场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分别于不同月份研究了5个年龄段(8~24a)的橡胶树枯枝叶凋落量及其凋落物中碳归还含量。结果表明:(1)8a、12a、15a、19a、24a橡胶人工林收集的凋落物各器官含碳量之间差异不显著。(2)8a、12a、15a、19a、24a橡胶人工林凋落物碳的年归还量分别为2.41 t/hm2、2.48t/hm2、2.85 t/hm2、3.56 t/hm2、3.79 t/hm2。随着树龄的增大,其凋落物碳归还量也随之增加。(3)调查样地的凋落物碳年释放量各个树龄分别为0.12 t/hm2、0.21 t/hm2、0.27 t/hm2、0.19 t/hm2、0.27 t/hm2。随着树龄的增加,凋落物释放量基本呈现增大的趋势。

2012 Vol. 31 (6): 625-630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276 KB)  ( 161 )
631 尕海湖冬季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及营养功能类群分析
刘汉成*, 马琳, 敏学梅, 安丽丽, 桑杰草, 马秀蓉, 罗纯芳, 闵秀兰, 金鹏

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利用"非淹没培养法"和活体观察法调查研究了尕海湖内冬季水生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共鉴定到原生动物44种,隶属于2门5纲15目28科31属,包括1个未定名种。其中纤毛门物种为优势类群,占鉴定到物种数的61.36%,肉鞭门物种有17种,占鉴定到物种总数的38.64%。对44种原生动物的食性分析结果显示,食菌-碎屑者(B组)为主要类群,共有28种,占所有原生动物总数的63.64%;食藻者(A组)物种次之,有10种,占物种总数的22.73%;腐养者(S组)物种最少,只有2种。从营养功能类群分析来看,尕海湖冬季的水质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治理和保护。

2012 Vol. 31 (6): 631-635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255 KB)  ( 534 )
363 宁波港压载水的细菌多样性研究
李春丽1, 刘兵1, 周君1, 王中华1, 姜南1, 苏秀榕1, 李太武1,2*

为揭示宁波港压载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分布差异及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趋势。该课题从压载水中分离细菌,通过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Sherlock MIS)、分子生物学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RFLP技术,对宁波港压载水的细菌结构特征进行比对和分析,并通过16S rRNA基因文库解析研究压载水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印度洋水样中存在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 sp.)、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 sp.)、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sp.)和玫瑰杆菌属(Roseobacter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新加坡水样中存在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sp.)、鞘鞍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而美洲水样中存在弧菌属(Vibrio sp.)、军团菌属(Legionella sp.)、莫拉氏菌属(Moraxella sp.)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压载水中含有大量的潜在致病菌。

2012 Vol. 31 (6): 363-644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517 KB)  ( 398 )
646 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组成分析
余琦殷1, 宓春荣1, 邢韶华1*, 李晖2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自建成以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植物种类组成与来源尚无报道。论文在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植物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95种,隶属于75科,203属,其中乔木种60种,灌木种57种,草本植物170种,藤本8种。按照植物种的自然分布情况统计,发现在园内295种维管束植物中,有北京地区乡土种179种,外来种116种,其中包括外来入侵种4种。按照植物种的来源统计,发现有人工栽种种183种,野生种112种。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公园内栽培的本地灌木种占全部栽培灌木种数比例(50.00%)高于整个北京市建成区的比例(27.00%);公园内物种多是国内引进。最后提出了丰富园内野生灌木植物种类;保持乡土种利用;减少对外来种使用等的建议。

2012 Vol. 31 (6): 646-651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198 KB)  ( 163 )
652 基于NFA计算方法的厦门市生态足迹分析
邱寿丰

运用国家生态足迹账户(NFA)计算方法(2010版),计算并分析2000~2009年厦门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旨在展示国外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研究最新进展,更准确地揭示近年厦门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9年厦门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686 9 gha快速增长至3.245 2 gha;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317 2 gha持续下降为0.268 5 gha;生态赤字持续快速扩大,支撑经济发展由需要5.32个厦门变为需要12.09个厦门的生态承载力;碳吸收地在生态足迹结构中始终占据第一位且呈快速扩大趋势,是厦门市生态赤字的主导因素;生态效率呈持续增长趋势,但目前厦门市生态效率还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2012 Vol. 31 (6): 652-660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266 KB)  ( 168 )
661 基于土地利用格局的云南省福贡县生态脆弱度研究
朱雪

福贡县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北段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云南省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带。本文从土地利用格局的角度分析区域生态脆弱度,选取分维数倒数、破碎度、分离度、土壤侵蚀敏感性和生境格局敏感性指数作为评价因子,探讨了福贡县生态脆弱度的分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脆弱度指数从高到低为:滩涂、城镇、耕地、荒草地、灌木林、有林地、水域。脆弱度分区的大致规律为,以福贡县城为中心,越往外围,脆弱度越低。在各脆弱等级区中,随着脆弱程度的上升,各区的分离度和破碎度指数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格局趋于破碎化。

2012 Vol. 31 (6): 661-665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423 KB)  ( 154 )
666 慢性环境刺激对中国树鼩行为方式的影响
连秀珍, 张红梅, 谢明仁, 张璐, 张琛, 俞发荣*

以中国树鼩为实验对象,采用缩小生活空间和增加同种动物个体数目或给干预的方法,观察慢性环境刺激对中国树鼩生活行为、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大饲养笼饲养)比,生活在小饲养笼的中国树鼩的体重明显减轻,血象和胸骨骨髓象各类细胞数均显著增加,雄性树鼩出现睾丸萎缩、阴茎外露下垂、性行为减退。干预组(给利血平)的中国树鼩应激性显著降低,外界环境刺激对生活行为、角斗、体重、血象和胸骨骨髓象各类细胞数、性器官及性行为影响较小。

2012 Vol. 31 (6): 666-670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222 KB)  ( 102 )
671 青海省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健康风险分析
张会兴, 张征*, 宋莹

以青海省为例,采用Fuzzy-Grey模式对该地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格尔木市水质较好为II类水,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均为III类水,水质的优劣次序为格尔木市>西宁市>海东地区,该结果与标准推荐模式评价结果相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运用美国环保署推荐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地下水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个人年均总风险均超过人体可接受风险水平,其中格尔木市的总风险最大达到了1.99×10-4a-1约为ICRP推荐标准的4倍,西宁市、海东地区分别约为2倍和4倍,总风险的大小顺序为格尔木市>西宁市>海东地区,其中对总风险主要贡献是六价铬的致癌风险。通过地下水水质评价和健康风险分析为当地地下水开采利用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12 Vol. 31 (6): 671-677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428 KB)  ( 170 )
678 有机磷农药对微藻的毒性作用研究概述
王朝晖*, 梁菊芳, 林朗聪

论文就有机磷农药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毒性机理以及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综述。相对于水生甲壳类和鱼类,有机磷农药对藻类毒性较低,EC50一般高于1mg/L,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大致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有机磷农药之间及其与其它化合物之间具有联合毒性作用。有机磷农药对藻细胞酶活性具有一定影响,而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也是有机磷农药对藻类毒性效应的重要致毒机制。浮游植物对有机磷农药敏感性差异以及施药引起的浮游动物对藻类的选择性摄食,可能会导致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2012 Vol. 31 (6): 678-682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244 KB)  ( 318 )
683 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展望
董彬

文章通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从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修复技术应用和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重点分析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前景。超富集植物修复是一种新兴的绿色生物技术,成本较低,易操作,是土壤污染治理的环境友好技术。微生物修复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小、效率高等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理想的绿色修复方法。并指出筛选和培育生物量大、适应性强、富集能力强、易栽培且具经济效益的超富集植物、利用大型真菌吸收和富集土壤重金属、组合运用多种修复技术、结合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和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的评价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2012 Vol. 31 (6): 683-687 [摘要] ( 244 ) HTML (1 KB)  PDF (293 KB)  ( 615 )
  编辑部公告
22 《生态科学》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百佳科技期刊案例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入选2024年度广州科普社会协同力推荐个人
22 《生态科学》获广东省高校教育学会高校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重大项目立项
22 《生态科学》被评为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
22 《生态科学》荣获“广东省高校学术期刊最美封面优秀奖”
22 《生态科学》在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喜获佳绩
22 《生态科学》影响因子再创新高
22 《生态科学》再次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本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44-1215/Q
国际刊号:ISSN 1008-8873
刊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主办: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编辑:《生态科学》编辑部
出版:生态科学杂志社、科学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电话:020-85228257
手机:18198853575
E-mail:ecolsci@163.com
  友情链接
22 广东省生态学会
22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