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
|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已成为各国共同研究的热点。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理论、修复技术、修复生态效益及修复质量评价这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 并对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1)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过程中, 更应关注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最佳结合;(2)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尚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生态修复技术需要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协作实现进一步创新;(3)需要建立较为一致且完善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质量评价体系; (4)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过程中, 利用风景园林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景观营造, 实现矿山废弃地重建和景观化。
|
|
关键词 :
矿山废弃地,
生态修复,
理论与技术,
生态效益,
质量评价
|
|
[1] |
谌凯, 吴思聪, 张世文, 陈家乐, 兰鸿超, 缪伟伟, 葛畅, 沈强. 矿业废弃地复垦耕地多目标质量评价体系与应用[J]. 生态科学, 2020, 39(1): 190-. |
[2] |
康迪, 邹书珍*. 大熊猫栖息地地震受损植被恢复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73-. |
[3] |
刘海涛, 李亚亮, 王曦, 高雅, 母丹平, 童怀仙, 陶甜甜. 淮南市9种园林灌木树种夏季光合特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68-175. |
[4] |
李菲菲,褚淑祎,崔灵周,肖继波. 沉水植物生长和腐解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 37(4): 225-230. |
[5] |
李鹏善, 朱正杰, 严燕儿, 安树青, 冷欣. 不同光照强度和底质营养对三种沉水植物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1): 101-107. |
[6] |
王琼, 卢聪, 李法云, 范志平.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的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方法——以清河为例[J]. 生态科学, 2017, 36(4): 185-193. |
[7] |
陶燕东, 康银花, 吴建勇, 温文科, 邵留, 于克锋, 何培民. 富营养化河道引清渐推生态修复工程模式研究[J]. 生态科学, 2017, 36(4): 128-136. |
[8] |
向慧敏, 章家恩,李宏哲, 叶延琼, 赵本良. 荔枝园养鸡配套技术及效益分析[J]. 生态科学, 2017, 36(2): 107-112. |
[9] |
李 军. 城市植物景观生态恢复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4): 173-178. |
[10] |
刘辉, 车高红, 高辰晶, 赵元杰. 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6, 35(2): 89-97. |
[11] |
叶小齐, 吴明, 邵学新, 李长明.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抑制四种植物扩散的化感潜力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6): 48-55. |
[12] |
左娅, 陈向明, 康德礼, 叶长鹏.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考洲洋生态修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4): 71-75. |
[13] |
郭仲军, 黄继红, 路兴慧, 王计平, 臧润国. 基于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的新疆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J]. 生态科学, 2015, 34(4): 118-124. |
[14] |
张惠芳, 汪银梅, 黄浩, 韩锡荣, 周大众, 曹文平*, 刘自强, 李睿, 袁朝. 基于竹丝填料的生物膜法修复地表水体的特性[J]. 生态科学, 2015, 34(4): 144-148. |
[15] |
高健1,周敏1,闵婷婷1,刘正文1,2*. 惠州西湖生态修复对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3, 32(5): 540-54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