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熊猫栖息地地震受损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
|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充 637002
|
|
|
|
|
|
文章导读 |
|
摘要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兽类, 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代表物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位于地质活跃区, 地震及其次生灾对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的损毁和分割严重影响了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进程。因此, 大熊猫栖息地地震后受损植被恢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自2008汶川特大地震之后, 学者们从栖息地植被覆盖、植被景观特征、植被群落组成结构和植被群落恢复构建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文章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综述, 指出了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
关键词 :
大熊猫栖息地,
植被恢复,
研究进展,
地震,
生态修复
|
Abstract: |
Key words:
 
|
|
|
基金资助: |
[1] |
刘艳方, 刘攀, 王文颖, 毛旭峰, 董世魁, 杨冲, 高俊程. 土壤线虫作为生态指示生物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20, 39(2): 207-. |
[2] |
方怡然, 薛立. 盐胁迫对植物叶绿素荧光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9, 38(3): 225-234. |
[3] |
李菲菲,褚淑祎,崔灵周,肖继波. 沉水植物生长和腐解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 37(4): 225-230. |
[4] |
赵明德, 杨冲, 刘攀, 杨涵, 王文颖. 牲畜粪便氨气挥发相关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 37(2): 214-222. |
[5] |
李鹏善, 朱正杰, 严燕儿, 安树青, 冷欣. 不同光照强度和底质营养对三种沉水植物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1): 101-107. |
[6] |
彭勃, 杨剑. 地震和人为干扰下紫坪埔水库小时空尺度景观格局变化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 37(1): 136-144. |
[7] |
陶燕东, 康银花, 吴建勇, 温文科, 邵留, 于克锋, 何培民. 富营养化河道引清渐推生态修复工程模式研究[J]. 生态科学, 2017, 36(4): 128-136. |
[8] |
王登富, 张朝晖. 中国贵州喀斯特金矿区苔藓植物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7, 36(3): 180-185. |
[9] |
薛林贵, 杨蕊琪, 马高高, 李国强, 李文伟, 莫天录. 秸秆的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功能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7, 36(3): 193-199. |
[10] |
刘鹏, 刘美娟, 张扬, 黄秒根, 舒惠理. 白颈长尾雉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展望[J]. 生态科学, 2017, 36(3): 220-224. |
[11] |
关军洪, 郝培尧, 董丽, 李雄.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7, 36(2): 193-200. |
[12] |
孙志伟, 邱丽华, 曹煜成, 李卓佳, 胡晓娟, 苏浩昌, 蔡卓平, 文国樑. 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业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7, 36(1): 231-235. |
[13] |
杨滨娟, 黄国勤. 稻田冬种绿肥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6, 35(5): 214-219. |
[14] |
张鹏, 胡宜刚, 黄磊, 赵洋, 虎瑞, 刘美玲. 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重建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6, 35(4): 91-96. |
[15] |
郭先华, 何晓彤, 郑春利, 陈建军, 祖艳群, 李元. 云南彝良“9.7”地震次生灾害的生态经济损失评价[J]. 生态科学, 2016, 35(3): 140-14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