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下载中心
《生态科学》稿件写作提示
稿件格式模板(2019年新)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
出版物数字用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访问统计
2015年 34卷 4期
刊出日期:2015-07-25

综述
研究论文
综述
 
       研究论文
0 封面
2015 Vol. 34 (4): 0-0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9895 KB)  ( 124 )
0 目录
2015 Vol. 34 (4): 0-0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206 KB)  ( 119 )
1 悬浮泥沙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对亚洲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光合放氧速率的影响
吴建勇, 温文科, 邵留, 于克锋, 胡忠军, 陶燕东, 何培民
光照强度是沉水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采用Clark 型氧电极研究了悬浮泥沙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共同作用对亚洲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光合放氧速率的影响。将亚洲苦草种植于添加不同浓度悬浮泥沙(0.1、0.2、0.5、1.0g·L–1)和斜生栅藻(105、106、107、108 cell·L–1)水体中, 定期测定水体中斜生栅藻叶绿素a、光照强度及亚洲苦草光合放氧速率。结果表明: (1)各实验组斜生栅藻呈“S”型增长, 且到达稳定期时间与悬浮泥沙浓度正相关, 与藻细胞添加浓度负相关; (2)除对照组外, 各实验组水体中光照强度曲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 第3 天各实验组的光照强度均出现了高峰值, 而第3 天以后, 光照强度均开始下降, 其中下降最快的是0.1g·L–1 悬浮泥沙含量实验组, 15 d 后该组平均下降了57.8%,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差异显著(P<0.05); (3)随着时间推移, 各实验组亚洲苦草光合放氧速率均呈下降的趋势, 其中悬浮泥沙浓度1.0 g·L–1、藻细胞浓度为108 cell·L–1 实验组下降最明显, 15 d 后降到了10.88 μmol·g–1(FW)·h–1; (4)由可重复双因子方差分析可知悬浮泥沙和斜生栅藻对苦草光合放氧速率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 且添加不同藻细胞密度造成的组间差异明显大于悬浮泥沙含量造成的组间差异, 这说明亚洲苦草光合放氧速率变化对藻细胞密度变化比悬浮泥沙含量变化更为敏感。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富营养化泥沙水体苦草群落衰退原因, 且为沉水植被恢复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5 Vol. 34 (4): 1-8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699 KB)  ( 237 )
9 超级台风“南玛都”对南海北部叶绿素a、温盐及溶解氧的影响
林静柔, 唐丹玲, 娄全胜
利用实测与遥感数据综合分析2011 年南海北部叶绿素a (Chl-a)、温度、盐度及溶解氧(DO)对台风“南玛都”的响应。结果表明, 台风过后一周, 南海北部上层海水温度降低、Chl-a 和盐度升高; 最靠近台风路径的水域较周围区域水温明显降低, 盐度、Chl-a 和DO 均升高。其中Chl-a 最大值出现在50—75 m 深, 而DO 最大值出现在5 m 深, DO高值区从5 m 延伸至35 m 深。与此同时, 吕宋海峡北部出现明显的冷涡。综合分析各生态要素, 台风“南玛都”过境引起的强烈海气相互作用和上升流对吕宋海峡附近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同时该海区也可能受到台风过程中黑潮水入侵的影响。
2015 Vol. 34 (4): 9-14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0098 KB)  ( 439 )
15 水位变化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狗牙根种群营养特征的影响
李强, 宋力, 王书敏, 谢云成, 王文林
为探讨三峡库区大尺度、反季节水位变化对消落带狗牙根种养元素吸收和分配特征的影响, 分别测定了三个样带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根、茎、叶中大量元素含量顺序为N>K>P, 中量元素含量顺序为Ca>S>Mg, 微量元素为Fe>Zn>Cu>Mn。根系对K、Mg、S、Fe、Mn、Zn 的吸收均被促进, 而对P 和Ca 的吸收被显著抑制, 低水位根系对N、Cu 的吸收也被显著促进。高水位茎和叶中N、P、K、Mg、S、Cu 的含量呈降低趋势, Ca、Fe、Mn 含量呈显著增大趋势, 且茎中Zn 含量也呈增加趋势。随着水位的降低N、P、K、Mg、S、Zn 含量显著增加, 在叶片中的含量显著大于根、茎, 而Fe、Mn、Cu 表现出主要向茎分布的趋势, 且Ca 在叶中的分配显著被抑制, 而在茎中的分配被促进。随着水位降低新叶中N、P、K、Mg、S 的含量明显高于老叶, 而Fe、Ca、Mn、Zn 和Cu 则相反。随着分枝级数增大N、P、K 的含量呈递增趋势, Ca、Cu、Fe、Zn 呈递减趋势, 而Mg、S 含量呈“∨”形变化。因此, 库区水位已导致消落狗牙根种群营养特征发生显著的变化。
2015 Vol. 34 (4): 15-20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299 KB)  ( 291 )
21 基质不同灭菌条件下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胡洋, 王艳红, 温国胜, 沈莉芹, 吴爱平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为广泛分布且亟待解决防除的重要外来恶性杂草, 其化感作用机制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该研究通过添加空心莲子草地上和地下水浸提液和土壤灭菌处理来研究其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以期深入理解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 土壤灭菌和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对白三叶种子萌发率及其幼苗的芽长和根长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基质未灭菌条件下,空心莲子草的地下浸提液表现为促进效应, 而地上浸提液表现为抑制效应; 在基质灭菌条件下, 空心莲子草地上和地下浸提液均表现为抑制效应, 但其抑制程度存在差异。相比地上浸提液, 地下浸提液的抑制程度更大且不同器官响应存在差异。相对于芽长, 根长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大。由此可见, 空心莲子草地下浸提液与地上浸提液的化感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对其化感机理的研究中不仅要关注植株不同部位的作用效应差异, 同时要关注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015 Vol. 34 (4): 21-25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1191 KB)  ( 226 )
26 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蓝藻水华状况与成因分析
戴国飞, 张萌, 冯明雷, 钟家有, 刘志刚
南矶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西南部, 总面积约333 km2, 大部分区域由碟形湖及相应洲滩组成。2012 年10 月该地区碟形湖爆发了较重的蓝藻水华, 通过监测发现本次蓝藻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和水华微囊藻(M. flos-aquae), 其细胞密度最高达2.51×109 cellsL–1, 相应水体的微囊藻毒素浓度也达到1.6 gL–1, 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界限。通过水质分析发现该地区的总磷浓度普遍较高, 所有调查点位的总磷浓度在0.15—0.3 mgL–1 之间, 综合富营养化指数在52—63 间, 总体达到了轻-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本次南矶湿地蓝藻水华可能与当地居民对碟形湖的不合理开发致使水体营养盐浓度偏高有关, 同时当地高温高光强的秋季特殊气候也为蓝藻水华的爆发提供了优良的外部条件。
2015 Vol. 34 (4): 26-30 [摘要] ( 148 ) HTML (1 KB)  PDF (575 KB)  ( 329 )
31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分布及对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江洪, 何斌, 骆强
为了研究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对该公园中5 种典型植物配置杜鹃林苔藓植物进行调查, 计测了50 个样方中的苔藓植物。结果表明: 共采集到地面生苔藓植物16 科, 25 属, 47 种, 进行物种多样性比较,苔藓植物的Shannon-Wiener 和种间相遇机率指数较低, Simpson 指数则较高, 说明各种杜鹃林下总的物种丰富度均较低。优势度集中在少数种类如黄牛毛藓Ditrichum pallidum、曲尾藓Dwranum scoparium、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等物种上; 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对5 个样24 种主要优势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 发现人为干扰度是影响苔藓植物分布和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其他影响因子依次为林木郁闭度、林木密度、海拔高度、坡位、坡度和坡向。
2015 Vol. 34 (4): 31-36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457 KB)  ( 248 )
37 浙江五岭坑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叶珍林, 周荣飞, 吴友贵, 袁留斌, 丁文勇
采用定量分析法计测了浙江五岭坑常绿阔叶林12 种优势种群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 (1)小叶青冈、厚皮香、木荷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而赤楠、短尾柯、米槠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物种的重要值与其生态位宽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2)生境需求相似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具毛常绿荚蒾与赤楠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最大, 具毛常绿荚蒾与米槠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最小。甜槠与米槠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总体水平较向, 平均值为0.6446。(3)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平均值为0.1219。甜槠与米槠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小。群落优势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大, 说明该群落因利用相同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不大。
2015 Vol. 34 (4): 37-42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287 KB)  ( 145 )
43 安吉毛竹林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动态研究
刘玉莉, 江洪, 陈健, 孙成, 张金梦, 牛晓栋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11 年6—9 月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毛竹林碳水通量变化特征, 结合降水、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等气象数据, 分析了毛竹主要生长期内碳水通量耦合关系。结果表明: 毛竹林碳水通量变化白天呈现较高一致性, 变化曲线分别呈“U”型、单峰型。日尺度水分利用效率早晨较低, 正午前后达到最大, 后又下降, 呈现多个小峰的变化趋势; 月尺度9 月曲线波动较复杂, 有多个峰值, 8 月较平缓, 6、7 月份曲线较相似, 大小关系为9 月(8.58 mgCO2g–1H2O)>6 月(6.98 mg CO2g–1H2O)>7 月(5.34 mg CO2g–1H2O)>8 月(5.12 mg CO2g–1H2O)。水分利用效率与净辐射显著正相关, 与饱和水汽压差极显著负相关。6—9 月7:00—17:00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水汽通量极显著正相关, 非线性的对数拟合(R2=0.6947)比线性拟合(R2=0.5947)有更好的相关性, 表明亚热带毛竹林碳水的耦合关系会因气候环境的变化而解耦, 原因可能是水热资源具有一定程度上分布不一致的特点, 不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2015 Vol. 34 (4): 43-51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708 KB)  ( 544 )
52 湖北省香果树自然种群分布研究
范媛媛, 项俊, 刘亮, 方元平
对湖北省天然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的自然种群分布现状及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湖北香果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600 m 地带, 被不同程度地分割包围在谷底和山腰, 地理分布点呈收缩集群分布,种群规模较小; 采用方差/均值法对香果树地理分布格局类型进行分析, 其值=1.75>1, 表明其分布点的地理分布趋于集群分布。湖北香果树种群星散间隔的地理分布形式, 使地理分布点间产生空间间隔, 成为相互间基因交错的障碍,而较小的种群规模, 增加了遗传漂变的机率, 导致遗传上的不稳定性增加, 影响种群的生存能力, 这些是导致物种趋向濒危的重要原因。湖北香果树种群这种分布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是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的特定要求所致, 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对香果树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生境片段化的影响。应借助于人为帮助, 改善生态环境, 扩大其种群规模, 促进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以利保护。
2015 Vol. 34 (4): 52-56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311 KB)  ( 238 )
57 西藏色季拉山天然林分土壤呼吸组分量化分离及季节变化特征
周晨霓, 马和平, 郭其强
为阐明西藏色季拉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与其组分的分离量化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规律, 采用挖沟断根法进行了土壤呼吸组分分离试验, 并观测了同期地表下5 cm 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呼吸速率在夏季(7—9 月)较高, 冬季较低, 在整个观测期内呈现单峰型曲线变化趋势。林芝云杉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时间比急尖长苞冷杉滞后1 个月。两种林分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和土壤温湿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 但是急尖长苞冷杉枯枝落叶呼吸速率和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两种林分的微生物呼吸占总呼吸量的比例最高, 其次为枯枝落叶呼吸和根系呼吸。两种林分的微生物呼吸在夏秋季所占比例较高, 根系呼吸在春夏季所占比例较高, 枯枝落叶呼吸则在春末夏初所占比例较高。
2015 Vol. 34 (4): 57-63 [摘要] ( 155 ) HTML (1 KB)  PDF (470 KB)  ( 287 )
64 北京天坛公园鸟类群落的动态变化研究
刘洋, 李强, 张明庆
近11 年来在北京天坛公园进行鸟类调查, 共记录鸟类166 种, 隶属14 目47 科。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天坛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春、秋季高于夏、冬季; (2)公园鸟类群落相似度与植物种类关系密切, 植物多样, 鸟类丰富; (3)公园环境对鸟类的分布、群落组成及种群数量影响明显, 受游人活动的影响, 部分迁徙鸟分布范围缩小, 种群数量减少; 树木种类多样, 受游人影响较小的区域则记录到了公园内近7 成的鸟种。研究首次报道了11 年来长耳鸮的种群变化情况。
2015 Vol. 34 (4): 64-70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763 KB)  ( 471 )
71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考洲洋生态修复研究
左娅, 陈向明, 康德礼, 叶长鹏
考洲洋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湾, 特殊的构造使其物质交换较少, 而近年来外源污染物的积聚, 使得环境问更加堪忧。如何恢复考洲洋的生态环境, 使其成为服务于地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中应用了物理学耗散结构理论, 对考洲洋生态系统做了整体的分析, 探究了影响该海湾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实现其生态修复的可操作模式。
2015 Vol. 34 (4): 71-75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657 KB)  ( 209 )
76 广东阴那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钟福生, 黄勋和, 崔秋燕, 彭娜
2012 年10 月-2013 年9 月, 采用固定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广东阴那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初步调查, 共记录鸟类175 种, 隶属14 目42 科125 属。其中, 国家Ⅰ级保护种类1 种, 国家Ⅱ级保护种类19 种。按居留类型分类, 夏候鸟34 种, 冬候鸟52 种, 留鸟78 种, 旅鸟11 种; 按动物地理区划分类, 古北界种类67 种, 东洋界种类65 种, 广布性鸟类43 种。该区域鸟类优势种32 种, 多样性指数为4.3929, 优势度为0.0204, 均匀度为0.8506。
2015 Vol. 34 (4): 76-85 [摘要] ( 138 ) HTML (1 KB)  PDF (2471 KB)  ( 179 )
86 椒江口围填海工程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黄备, 邵君波, 周斌, 何松琴, 王婕妤
收集2002—2010 年间浙江省椒江口附近的卫星遥感影像, 研究发现椒江口从2007 年起开始大规模围填海工程, 2009 年围垦的面积达到最高峰, 2010 年底工程结束。从2005—2012 年间, 在围填海工程的前、中、后期进行了浮游动物生态调查, 结果表明椒江口围填海工程没有引起浮游动物种类数的明显变化, 但在工程期间发生了优势种和群落结构的显著变化。工程开始前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群落, 在工程进行期间被水母替代, 直到工程结束后才慢慢恢复到桡足类占据优势类群。随着围填海工程的进展浮游动物密度一直处于下降状态, 到了工程后的2012 年才有所上升, 浮游动物生物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到2011 年达到最大值。从整个调查过程来看,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尚高, 且变化不大, 本文认为在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不能很好地指示围填海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5 Vol. 34 (4): 86-92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5008 KB)  ( 195 )
93 菌根形成对不同成熟度的森林优势树种磷吸收的影响
童琳, 唐旭利, 张静, 张倩媚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的森林中主要优势树种菌根侵染程度、植物养分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试图探讨自然生态系统中菌根真菌影响下的磷循环特征。结果表明, 1)土壤磷酸酶活性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的森林群落高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的森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0—10 cm 和10—20 cm 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皆低于马尾松林, 该林型非根际土壤的磷酸酶活性(6.66  ± 0.69 molg–1h–1)则显著高于马尾松林(3.97 ± 1.05 molg–1h–1)。2)磷酸酶活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存在差异, 群落中优势树种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3)由于植物缺磷往往表现为成熟叶片磷含量低, 成熟叶片磷含量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显著负相关关系(R2=0.5416, P<0.0001)表明, 磷限制可能是诱导磷酸酶产生的驱动力之一。菌根形成对于促进菌根共生体分泌磷酸酶, 缓解土壤磷限制, 提高植物磷吸收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015 Vol. 34 (4): 93-98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440 KB)  ( 322 )
99 急性亚硝酸盐胁迫对红耳龟和中华条颈龟幼体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裘正元, 洪美玲, 张豪, 陈鹏, 史海涛
为了比较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与本地龟抗氧化损伤的能力, 选取体重为51 g 的红耳龟(n=18)和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n=18)幼体暴露于3 个亚硝酸盐浓度组(0、50、500 mgL–1), 进行24 h 急性胁迫实验。结果表明: (1) 随着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 红耳龟肝组织中积累的亚硝酸盐量显著低于中华条颈龟(p<0.05), 肠组织中的积累量则相反, 这说明红耳龟对亚硝酸盐的代谢及解毒能力要强于中华条颈龟; (2) 两种龟肝组织和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且同一浓度组内红耳龟SOD 活力略高于中华条颈龟, 但差异不显著;两种龟肝组织和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 相比于红耳龟而言, 中华条颈龟的上升趋势更加显著, 说明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对龟体产生了氧化性损伤且中华条颈龟的损伤程度要高于红耳龟; (3)两种龟红细胞微核率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升高, 且高浓度组中中华条颈龟略高于红耳龟。综上所述, 红耳龟幼体在亚硝酸盐胁迫下, 其机体的氧化损伤程度要弱于中华条颈龟。
2015 Vol. 34 (4): 99-104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348 KB)  ( 640 )
105 鱼腥草浮床对养殖水质及罗非鱼非特异免疫力的影响
史丽娜, 可小丽, 刘志刚, 张健东, 姚振锋, 柯浩, 卢迈新
通过构建中草药鱼腥草与罗非鱼共生池塘养殖系统, 研究了该系统中鱼腥草作为浮床植物对吉富罗非鱼非特异免疫力影响和对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 在持续3 个月的养殖实验过程中, 实验塘COD、NH4+-N、NO2 – -N、TP 和PO43-–-P 等主要水质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 pH、DO 则呈不规律波动, 实验塘与对照塘无显著差异。实验塘罗非鱼血清溶菌酶(LSZ)、一氧化氮(NO)、碱性磷酸酶(AKP)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均高于对照塘(P<0.05), 丙二醛(MDA)活力则低于对照塘(P<0.05)。此外, 实验塘和对照塘罗非鱼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5.25%和88.15%;实验塘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达到326.63%和161.19%, 远远高于对照塘的264.4%和143.68%。结果表明: 鱼腥草浮床对罗非鱼池塘养殖水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可较好促进水体的自净功能。同时, 鱼腥草浮床可明显提高罗非鱼非特异免疫能力, 从而提高其成活率及产量。
2015 Vol. 34 (4): 105-113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3310 KB)  ( 334 )
114 大螟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调查
武德功, 杜军利,段海明, 尹金刚, 刁慧娟, 杜玉洁
大螟是近年来我国南方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2012 和2013 年调查了大螟越冬幼虫在水稻田的分布形式, 通过聚集度指标和频次分布分析了大螟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显示该虫在水稻田中呈聚集分布, 其原因可能是环境因素引起的。
2015 Vol. 34 (4): 114-117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282 KB)  ( 182 )
118 基于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的新疆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郭仲军, 黄继红, 路兴慧, 王计平, 臧润国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为典型的干旱区, 是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依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参考《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评估了新疆天然乔木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6 个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显示: 新疆天然乔木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229.35 亿元·a–1, 其中涵养水源功能价值量最大, 占新疆天然乔木林生态效益总价值的39.20%, 其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 占总价值量的21.11%。由此表明: 新疆天然乔木林更新能力低下, 天然林保护工程应加强林分更新能力的提升。此外, 由于新疆地处干旱区, 天然乔木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最为突出,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贡献位居其次, 这充分说明在新疆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应更加重视起在这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为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策略的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
2015 Vol. 34 (4): 118-124 [摘要] ( 130 ) HTML (1 KB)  PDF (441 KB)  ( 235 )
125 天津水上公园景观湖叶绿素a 与水质因子的主成分线性多元回归分析
贾振睿, 孙力平, 钟远, 胡鑫
2013 年3 月到2014 年7 月, 对天津水上公园景观湖pH、水温、溶解氧、总磷、磷酸盐、总氮、氨氮、硝态氮、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Chl-a)等12 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 并对数据进行了评价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水体处于中-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磷是景观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同样说明, 4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9.95%, F1 为贡献率最大的主成分。求出叶绿素a 的回归方程为Chl-a= –31.138+198.985(TP)+834.702(PO43-–-P), 验证结果表明, 此方程能很好的预测景观湖叶绿素a 变化规律。
2015 Vol. 34 (4): 125-130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542 KB)  ( 221 )
131 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
王盼盼, 李艳红, 徐莉
以具有特殊气候和成土母质的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 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4 种典型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季节下4 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 (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 碱蓬群落下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5 cm 和50—60 cm 较高, 芦苇群落和盐节木群落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20 cm 较高, 梭梭群落下各层土壤有机质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空间特征性显著, 且植物群落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 5 月芦苇群落的变异程度大于其他植物群落。总体来说, 不同季节芦苇群落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范围均较大, 说明距湖远近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具有一定的影响。
2015 Vol. 34 (4): 131-136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2391 KB)  ( 171 )
137 基于三种方法评估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耗方法研究
刘旭, 邓永智, 蔡文博, 梁颖祺, 杨任屹, 田杰, 付敏
在分析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基础上, 结合《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GB/T 28058-2011)综合构建了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耗评估指标体系。分别采用价值评估法、能值分析法和物种丰度经验公式法对生态损耗进行价值评估, 以福鼎市塔下新建填海工程为分析对象进行了实证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损失量分别为672.0 万元年–1、809.2 万元年–1 和133.3 万元年–1。通过与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 分析三种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以期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将工程外部成本纳入项目经济损益分析, 为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15 Vol. 34 (4): 137-143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350 KB)  ( 172 )
144 基于竹丝填料的生物膜法修复地表水体的特性
张惠芳, 汪银梅, 黄浩, 韩锡荣, 周大众, 曹文平*, 刘自强, 李睿, 袁朝
批式条件下, 以塑料填料生物反应器(Plastic filling reactor, PFR)为对照组, 研究了竹丝填料反应器(Filamentous bamboo reactor, FBR)修复地表水体的特性和效能。实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FBR 对CODMn、TN、NH4+-N 和NO3 – -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50%、63.86%、47.80%和64.75%, 高于PFR 的9.56%、11.29 %、18.24%和43.90%, 但是TP的去除效果均不显著; 竹丝上丰富的微生物相、同时作为载体和碳源以及良好的亲水性等特性是获得高效修复水体的
主要原因。
2015 Vol. 34 (4): 144-148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396 KB)  ( 187 )
149 安徽省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及减排路径研究
张冬梅, 杨玲, 李博, 周立志, 张黎黎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是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基本保障。通过建立安徽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指标体系, 计算安徽省2001—2010 年十年间各领域产生的温室气体, 并利用回归分析预测安徽省2015 年和202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全省各地市温室气体排放类型进行划分,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软件分析碳排放空间格局。结果显示: 2001 年以来, 安徽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至2010 年达到3.96 ×108 t。单位GDP 碳排放量自2007 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表明碳减排的经济效益已有所提高。在各排放源类别中, 原煤消耗产生碳排放量最多, 且增势明显。区域格局分析表明, 马鞍山市为省内工业发达城市, 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为能源及工业领域, 排放量也较多, 温室气体排放地域差异显著。根据安徽省经济发展特点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有针对性提出的减排对策对于健全全省碳减排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2015 Vol. 34 (4): 149-157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2399 KB)  ( 325 )
158 基于PLC 技术鱼苗自动化采样系统设计
郭喜庚, 谭细畅
为使鱼苗采集监测更加规范, 研制了一套自动化鱼苗采集系统。该系统由水泵、过滤容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电动阀门、采样瓶及触摸屏等组成, 用于江河鱼类早期资源调查, 可实现鱼苗、鱼卵自动化采样, 可适用于流态复杂水域。该系统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水泵启动, 定量抽取水样, 过滤浓缩后, 开启电动阀门样品装瓶。系统的特点是无人值守, 一个采样周期可多次自动采样, 实现定时定量规范化采样, 采样量可达30—50 m3h–1。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增加了一种江河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采样方法, 与传统的浮游生物网采样方法相比, 颇具优势, 值得推广应用。
2015 Vol. 34 (4): 158-162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488 KB)  ( 153 )
163 电镀行业重金属在线回收清洁生产技术
汪晴, 熊杰, 叶锦韶
为了提高电镀企业水重复利用率, 降低物料单耗, 减少重金属产生量, 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通过某电镀厂清洁生产实例, 介绍了膜分离和离子交换在线回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性, 计算了经济可行性, 对比了水重复利用率、物料单耗、重金属产生量三项指标。结果表明, 该技术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 镀镍工序水重复利用率提高了60.1%, 物料单耗降低了4.51%, 废水中镍产生量每年减少360 kg, 镀铬工序水重复利用率提高了46.0%, 物料单耗降低了10.4%, 废水中Cr(VI)产生量每年减少340 kg。
2015 Vol. 34 (4): 163-168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346 KB)  ( 453 )
       综述
169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探讨
张红玉, 杨勇, 李勇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受到人为干扰的直接影响, 并受到植被、土壤、土壤生物的协同调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持续石漠化, 增加了石漠化治理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难度。采用持续稳定的生态恢复长效措施, 减少不合理的生产方式, 充分发挥草本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初期的突出优势, 重视凋落物对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驱动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2015 Vol. 34 (4): 169-174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299 KB)  ( 723 )
175 降低水稻镉吸收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及其作用机理
单世平, 郭照辉, 付祖姣, 黄军, 程伟, 王玉双, 伍善东, 魏小武
重金属镉原位钝化修复是指向土壤中施加一些活性钝化修复材料, 通过改变镉在土壤中的赋存状态, 降低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该文对重金属镉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中不同来源的钝化剂进行了分类, 概述了它们各自对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作用机理及其钝化修复效果。全面分析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5 Vol. 34 (4): 175-179 [摘要] ( 153 ) HTML (1 KB)  PDF (298 KB)  ( 929 )
180 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的降解机制
于晓章, 乐东明, 任燕飞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普遍使用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用做聚氯乙烯的增塑剂。目前在环境中已经大量存在, 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 近来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 邻苯二甲酸酯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有非常大的危害。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以及其降解机制进行了综述。研究显示: 邻苯二甲酸酯在地表水中的分布非常的广泛, 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PVC 合成塑料; 邻苯二甲酸酯能够在环境中存在水解、光解、微生物降解及植物修复的可能性, 但其降解速率不尽相同, 其中生物降解是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分解的主要途径。
2015 Vol. 34 (4): 180-187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382 KB)  ( 1182 )
188 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学术生态状况的案例调查研究
章家恩, 郭靖, 杨明玉, 刘文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对影响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学术生态环境相关因素与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当前研究生的学术生态关系和学术生态环境尚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包括: (1)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出现简单化和功利化倾向; (2)研究生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3)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不够; (4)研究生从事科技创新研究的软硬件条件得不到充足保障; (5)研究生面临着生活、学业、就业乃至婚姻等多方面的压力。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主要包括: 应营造和重塑一种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 应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和和方式方法的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 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科研环境, 并积极营造学术氛围; 在科研经费和实验条件方面, 应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必要的软硬件条件, 以及对外交流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同时, 应给予研究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切实解决研究生的后顾之忧。
2015 Vol. 34 (4): 188-195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597 KB)  ( 127 )
196 高等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农事训练体系的构建
张巨明, 宋华伟
农业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 技能水平是学生将来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针对当前我国农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技能训练不足的问题, 以华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提出构建农事训练体系的设想。训练体系围绕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教学计划进程将相关课程实践内容整合为草类植物识别、草坪建植、养护管理和草坪质量评价等4 大模块, 并提出每一模块农事训练环节及考核评价方法, 旨在为提高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2015 Vol. 34 (4): 196-200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276 KB)  ( 169 )
  编辑部公告
22 2023年CSCD-JCR数据发布,《生态科学》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
22 《生态科学》荣获第六届广东省优秀期刊提名奖
22 《生态科学》首次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22 《生态科学》入选2023年版“北大核心期刊”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参加“广州科技传播力量”颁奖典礼暨广州科技传播联盟总结会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获聘为广东省科普讲师团成员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当选广州科技传播联盟单位理事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受邀参加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本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44-1215/Q
国际刊号:ISSN 1008-8873
刊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主办: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编辑:《生态科学》编辑部
出版:生态科学杂志社、科学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电话:020-85228257
手机:18198853575
E-mail:ecolsci@163.com
  友情链接
22 广东省生态学会
22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