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下载中心
《生态科学》稿件写作提示
稿件格式模板(2019年新)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
出版物数字用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访问统计
2011年 30卷 4期
刊出日期:2011-08-25

论文
 
       论文
369 正常与发病对虾养殖池塘浮游藻种类组成和异养细菌数量比较
郭志勋1*, 张汉华1, 冯娟1, 王瑞旋1, 刘栋辉2, 李卓佳1

通过拖网法和平板涂布细菌计数法,比较了正常与发病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藻种类组成和异养细菌数量的差异。在四个虾池共观察到浮游藻类31属40种,它们分别属于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蓝藻Cyanophyta、甲藻Pyrr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和黄藻门Xanthophyta,仅二形栅藻和颤藻在四个池内都能观察到。正常池中无论是门类还是种类都超过发病池。正常池中蓝藻的含量分别为6.16%和9.77%,明显低于发病池的18.85%和43.38%。两个正常池浮游藻类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也明显高于发病池,不同池间浮游藻类群落的相似度与对虾发病与否无关。发病虾池水中的总异养菌数比正常虾池中的都高一个数量级。

2011 Vol. 30 (4): 369-374 [摘要] ( 254 ) HTML (1 KB)  PDF (546 KB)  ( 123 )
375 北部湾海域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
王彦国, 王春光, 陈小银, 林茂*, 项鹏, 王雨

根据2008年10月4日至8日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北部湾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约为399.09±452.20 had·10cm-2,平均生物量约为359.56±324.45μg·10cm-2;按丰度来讲,分选出的14个类群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丰度为最优势,约占总丰度的92.69%,其次为底栖桡足类和多毛类,分别约占总丰度的3.28%和2.47%;线虫、多毛类和桡足类分别约占总生物量的41.16%、38.34%和6.76%。研究海域的钦州、防城港市沿岸海区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相对较高,其平均丰度约为614.98±799.63 ind·10cm-2;涠洲岛周边海区和北海南部近岸海区平均丰度分别约为481.68±240.03 ind·10cm-2和278.14±126.38 ind·10cm-2;对照海区的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约仅有197.37±116.72 ind·10cm-2。根据各站位小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各站位丰富度指数介于0.466~1.516之间,均匀度指数介于0.203~1.13之间,Shannon-Weiner指数(H')介于0.141~0.783之间。根据类群组成及其丰度进行组平均法聚类分析,把研究海区各站位分成了3个不同的底栖生物群落。研究海区线虫和桡足类丰度的比率变化范围在5.02~223.83之间。

2011 Vol. 30 (4): 375-382 [摘要] ( 551 ) HTML (1 KB)  PDF (726 KB)  ( 168 )
383 镉对泥蚶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孙彬, 葛奇伟, 陆慧贤, 徐永健*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d2+对泥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了四组镉的梯度(0、0.025、0.05和0.1 mg·L-1,分别在第12、24、48、96和144 h对各组织取样,用泥蚶内脏团与鳃制成酶样,对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酶SOD、CAT、GST、GPX进行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在开始的12~24 h,中低浓度组SOD酶的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地提高,高浓度组SOD酶的活力变化不显著,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Cd2+浓度的增加,随后至144 h,高中浓度组SOD酶的活力降至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GPX和GST活力的变化与SOD变化相似,它们的活性在12~48 h的范围内达到顶峰,然后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显著下降;中低浓度组的CAT酶活力在第144 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一定程度的Cd2+胁迫会对泥蚶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造成损伤。

2011 Vol. 30 (4): 383-388 [摘要] ( 299 ) HTML (1 KB)  PDF (559 KB)  ( 191 )
389 模拟海平面上升对海滨木槿渗透调节的影响
王宗星, 吴统贵, 虞木奎*, 孙海菁, 段溪, 董毅

通过模拟海平面上升对海滨木槿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影响发现,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均随水淹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且变化较一致。而淀粉则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N型曲线变化。另外通过对各个处理的分析比较发现,海滨木槿在海水淹浸35 cm·d-1和6 h·d-1环境下在渗透调节水平上仍然表现出较强的抗性。研究发现海滨木槿水淹胁迫程度较小的情况下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淀粉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海滨木槿在一定程度的水淹胁迫下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具有协同性,且水淹第21 d后存在可溶性糖向淀粉转化的可能。

2011 Vol. 30 (4): 389-392 [摘要] ( 314 ) HTML (1 KB)  PDF (496 KB)  ( 116 )
393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沙棘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王举位1, 张征1*, 闫国振1, 桂凌1, 张会兴1, 宋莹1, 安宝利2

采用专家咨询、频度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包含保育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8个方面涵盖29个指标的沙棘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参考相关标准、参照其他植被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特征参数以及利用经验公式计算等方式进行指标体系分级,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达拉特旗沙棘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达拉特旗沙棘总体生态服务功能为Ⅲ级,其中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水平为Ⅱ级,而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游憩服务功能仅为Ⅳ级水平。研究发现,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足适合沙棘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可行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及应用性。

2011 Vol. 30 (4): 393-398 [摘要] ( 440 ) HTML (1 KB)  PDF (645 KB)  ( 112 )
399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杨进1,2, 李纯厚1*, 贾晓平1, 陈丕茂1, 戴明1, 廖秀丽1, 杜飞雁1

以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海域2007~2009年间6个航次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平均为0.794,生态系统健康总体状况处于较健康水平;(2)投礁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明显提高,6个航次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0.713、0.807、0.830、0.841、0.759、0.815;(3)不同季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一定变化,总体以春、夏季节健康状况略优于秋、冬季节:(4)影响该海区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海水总无机氮和沉积物无机碳。研究结果对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和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2011 Vol. 30 (4): 399-405 [摘要] ( 502 ) HTML (1 KB)  PDF (766 KB)  ( 160 )
406 阿鲁科尔沁旗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王南1, 张华1,2*

基于2000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谢高地等人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了阿鲁科尔沁旗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结果表明,从2000~2005年,阿鲁科尔沁旗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分别为,耕地增加13.39%,林地减少0.43%,草地减少2.29%,水域增加0.86%,湿地减少0.64%,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12.02%,未利用土地减少0.25%。阿鲁科尔沁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12.87亿元减少到2005年的12.83亿元,净减少值为0.04亿元,减幅为0.31%。阿鲁科尔沁旗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草地面积减少是其生态服务系统价值下降主因。

2011 Vol. 30 (4): 406-410 [摘要] ( 250 ) HTML (1 KB)  PDF (420 KB)  ( 78 )
411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
宋子炜*

从生态环境特征、资源影响力、社会经济影响3个方面,选择地形、气候、生态脆弱性、典型性、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16个指标,构建评价模型,运用三角模糊数方法,进行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评价。结果显示: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整体发展良好,发展生态旅游将会对保护区的文化、经济、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将三角模糊数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模型,克服了定性指标难以量化、可比较性差的缺点,可以为生态旅游评价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对生态旅游评价具有新的借鉴意义。

2011 Vol. 30 (4): 411-417 [摘要] ( 348 ) HTML (1 KB)  PDF  (0 KB)  ( 22 )
418 广州市番禺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及其驱动力研究
喻怀义, 俞龙生, 李志琴*, 郭涛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广州市番禺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4期Landsat TM影像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数量、类型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08年间,研究区城镇用地从8577 hm2扩大到24244 hm2,扩大了182.6%,农业用地从41014 hm2减少到22868 hm2,减少了44.2%,水域从11620 hm2增加到16253 hm2,增加了39.8%。大量农业用地和低密度植被向城镇用地流转。(2)研究区1990~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较小,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203;2000~2005年和2005~2008年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大,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4.315和5.380。(3)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率和GDP增长密切相关。城镇建设用地随城市化进程逐渐上升,农业用地随城市化进程加快急速减少,植被与城市化率和GDP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以上分析表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政策因素以及经济利益也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2011 Vol. 30 (4): 418-425 [摘要] ( 283 ) HTML (1 KB)  PDF (562 KB)  ( 127 )
426 环境水体中肠道感染菌群与几种典型致病菌的QPCR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张爱宁, 刘丽, 史艳丹, 刘永军*

利用定量PCR(QPCR)方法,对环境水体中的肠道感染菌群及几种致病菌进行4个月的连续检测。结果表明:在污染严重的水体中,埃希氏大肠菌(E.coli)是水中肠道感染菌群的主体,其强度接近于用通用引物检测出的肠道感染菌群强度。当肠道感染菌群拷贝数超过104copies·100 mL-1时,沙门氏菌(S.typhrmurium)和志贺氏痢疾杆菌(Shigella flexneri)也持续被检出,可以认为是水体病原污染的标志之一;在轻度污染和清洁水体中,当肠道感染菌群拷贝数低于104copies·100 mL-1时,通过通用引物检测到的肠道感染菌群主要是上述3种病原细菌以外的细菌,且3种病原细菌的出现频度和强度与肠道感染菌群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011 Vol. 30 (4): 426-430 [摘要] ( 218 ) HTML (1 KB)  PDF (478 KB)  ( 282 )
431 中国3种濒危红树植物的分布现状
钟才荣1,3, 李诗川1, 管伟2,3*, 李华亮1, 林雪云1, 廖宝文2,3

在海南岛东部沿海对我国3种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莲叶桐和水芫花分布现状开展调查,得出红榄李在三亚铁炉港分布有9株,处于老龄或接近老龄林阶段;陵水新村港仅分布有38株,该地红榄李遭破坏严重。两地红榄李均可正常开花结果,但林下并无幼苗发育。莲叶桐主要自然分布在琼海博鳌和潭门,共223株;文昌自然分布5株,东寨港人工栽植4株,两地莲叶桐均仅开花,未结果。水芫花分布于文昌市会文镇,共有23株,均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够萌发,但难以成苗。调查结果将有助于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2011 Vol. 30 (4): 431-435 [摘要] ( 295 ) HTML (1 KB)  PDF (440 KB)  ( 378 )
436 乌龟脑细胞辐射损伤的研究
李贵生1, 赵振云1, 赖新强2

在细胞培养的基础上,利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对乌龟脑细胞的辐射损伤进行了研究。在电镜下观察,未辐射脑细胞为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有突起伸出;细胞核不规则,几何状或椭圆形,核仁和核周间隙明显;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均匀,内部嵴结构清晰;内质网清晰可见;细胞质匀质,内部充满大量糖原颗粒。乌龟脑细胞受辐射后,细胞外碎片增多;核出现明显的分叶,并可见核碎片;核染色质固缩、边集;线粒体、内质网和部分细胞质出现空泡化;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结果显示:辐射组和未辐射组的细胞大部分都处于G0/G1期,分别占检测细胞总数59.7%和61.9%:在主峰前,辐射组细胞出现细胞凋亡峰:在G2/M期,辐射组细胞的细胞数较未辐射组有所减少。研究结果表明,乌龟脑细胞经辐射后出现了凋亡现象。

2011 Vol. 30 (4): 436-440 [摘要] ( 316 ) HTML (1 KB)  PDF (823 KB)  ( 80 )
441 甘蔗渣接枝四乙烯五胺制备治理印染废水的新型吸附剂
何连芳, 陈翠锦, 林钻涛, 江晓漫, 蒋刚彪*

论文通过在甘蔗渣(sugarcane bagasse,SB)中引入四乙烯五胺获得改性甘蔗渣(modified sugarcane bagasse,MSB),制备出对有机染料伊红和重金属离子Cu2+、Cr3+均有较好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并研究了pH、温度、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伊红溶液pH为6时,MSB的吸附量比SB提高了18倍,对金属Cu2+ 、Cr3+的吸附量也大大高于SB.染料伊红的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 型吸附等温线较好地模拟,由方程可得25℃下伊红的最大吸附量为399.04 mg·g-1,MSB对伊红的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改性甘蔗渣(modified sugarcane bagasse,MSB)是一种吸附性能优异的吸附剂,用于处理印染废水与制革废水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1 Vol. 30 (4): 441-445 [摘要] ( 359 ) HTML (1 KB)  PDF (548 KB)  ( 182 )
446 复合人工湿地对水禽污染废水的净化效果
崔丽娟, 李伟, 张岩, 张曼胤, 王义飞, 赵欣胜, 李胜男

通过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构建表流湿地与潜流湿地相结合的人工湿地来处理富营养化的水体,研究该人工湿地对TP、TN、浊度和CODcr的去除作用。研究表明:表流湿地对TP、TN、浊度和CODcr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8%,31%,93%和55%,潜流湿地对TP、TN、浊度和CODcr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5%,67%,55%和50%,复合人工湿地对TP、TN、浊度和CODcr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0%,50%,95%和90%,人工湿地不同构建类型对TP、TN的去除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TP的去除率、浊度和CODcr的去除量及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TN的去除率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通过拟合进出水中不同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关系发现,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复合人工湿地进出水中TP、TN及CODcr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48、0.994、0.952,0.948、0.995、0.958和0.963、0.990、0.927,人工湿地进出水中浊度符合多项式方程规律,相关系数为分别为-0.523(R2=0.451,P>0.05),0.854(R2=0.8756,P<0.05)和-0.086(R2=0.197,P>0.05)。

2011 Vol. 30 (4): 446-453 [摘要] ( 517 ) HTML (1 KB)  PDF (643 KB)  ( 191 )
454 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与有害赤潮的发生综述
赫冬梅, 段舜山*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类活动已经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赤潮的发生正是这种不平衡的具体体现。文章讨论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以及对近海海域赤潮发生的推波助澜作用;主要综述了影响赤潮发生和消亡的生态条件及环境影响因子。最后,强调了学科交叉研究在管理和防范赤潮的发生,维护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服务功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011 Vol. 30 (4): 454-458 [摘要] ( 295 ) HTML (1 KB)  PDF (321 KB)  ( 281 )
459 马尔萨斯“警醒”与中国人口的国家干预政策
钟晓青1,2,3,4

1958~1979我国明显处于马尔萨斯"诅咒"或"陷阱"时期,谷底在1960年。1949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警醒"或"陷阱"最主要作用是促进"政府干预"性质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诞生和实施。本文利用总和生育率(TFR)模型Pn=(TFR/2)Pn-1计算了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1949年起政策支持TFR=6.0的生育水平,相对2008年的实际总人口13.28亿,四大政策减少出生了132.52亿人;如果保持TFR=5.0的生育水平,减少出生了71.095亿人。如果保持TFR=4.0的生育水平,减少出生了29.92亿人。如果保持TFR=3.0的生育水平,减少出生了4.945亿人。四大宏观调控政策"调控人口"是成功和有效的。

2011 Vol. 30 (4): 459-464 [摘要] ( 424 ) HTML (1 KB)  PDF (645 KB)  ( 117 )
  编辑部公告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参加“广州科技传播力量”颁奖典礼暨广州科技传播联盟总结会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获聘为广东省科普讲师团成员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当选广州科技传播联盟单位理事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受邀参加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谈学习贯彻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体会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被评选为广州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在“绿美广州 科普同行”广州科普微视频大赛中获奖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科研和科普相融,理论与实践并行,扎实推进科普工作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本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44-1215/Q
国际刊号:ISSN 1008-8873
刊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主办: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编辑:《生态科学》编辑部
出版:生态科学杂志社、科学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电话:020-85228257
手机:18198853575
E-mail:ecolsci@163.com
  友情链接
22 广东省生态学会
22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