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鱼类寄生虫动态变化相关生态因子的研究进展 |
潘厚军1, 夏润林1,2, 李华2, 林文辉1, 吴淑勤1,* |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渔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80
2.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大连 116023 |
|
|
摘要 寄生虫所造成的疾病给养殖鱼类造成了较大损失, 研究寄生虫的动态变化规律在寄生虫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宿主、寄生虫、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 引起养殖鱼类寄生虫的动态变化, 水体环境的各种因子, 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寄生虫。分别从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等方面分析其对寄生虫动态变化的影响; 综合其多种生态因素的相互作用, 分析采用数学建模、风险评估方法, 建立寄生虫病害发生预测预报的可能性; 同时提出生态防控技术在鱼类寄生虫疾病防治中具有广阔前景。
|
|
关键词 :
寄生虫,
动态变化,
生态因子,
生态防控
|
|
[1] |
王慧玲, 吐尔逊·哈斯木. 生态输水前后台特玛湖生态环境变化探究分析[J]. 生态科学, 2020, 39(1): 93-. |
[2] |
王君, 杨晓梅, 隋立春, 康军梅, 王志华*. 西安市1995—2016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景观格局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6): 81-. |
[3] |
王润泽, 马三梅, 王永飞. 品质因子及生态因子对凤凰单枞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6, 35(4): 210-214. |
[4] |
李正泉, 马浩, 肖晶晶, 郁珍艳. 浙江省1995—2013 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探析[J]. 生态科学, 2015, 34(6): 170-176. |
[5] |
陈鹏, 吴剑, 傅世锋. 平潭海坛岛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 , 2013, 32(3): 265-270. |
[6] |
张宏斌1, 孟好军1,2, 刘贤德1,2, 张芬琴3, 赵维俊1,2. 黑河流域中游水陆交错带湿地芦苇种群动态变化特征[J]. , 2012, 31(5): 500-506. |
[7] |
刘艳华, 贾竟波, 张明海*. 气候因素对狍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J]. , 2010, 29(1): 70-74. |
[8] |
王兴芳1,2, 王云鹏1*, 李岩2, 李慧1,2. 基于3S技术的珠江三角洲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述评[J]. , 2009, 28(6): 557-561. |
[9] |
查广才. 虾池拟柱胞藻爆发的生态因子调查[J]. , 2009, 28(4): 293-298. |
[10] |
全泉, 田光进*. 基于GIS的北京市城乡景观格局梯度时空变化研究[J]. , 2008, 27(4): 254-261. |
[11] |
黄东光1, 邓太阳2, 周先叶3*, 张进标3, 昝启杰4, 王勇军4. 广东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与生态因子的关联度分析[J]. , 2008, 27(3): 143-147. |
[12] |
袁莉, 周自宗, 王震洪*.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J]. , 2008, 27(3): 186-192. |
[13] |
谢双喜, 林媚珍*, 马秀芳. 广州市花都区景观动态变化研究[J]. , 2007, 26(1): 41-45. |
[14] |
陈国强*. 海湾城市新区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研究[J]. , 2006, 25(6): 501-506. |
[15] |
刘汉生1,2, 陈智兵4, 胡朝晖3, 林小涛2. 寄生虫及其宿主协同进化的研究进展[J]. , 2003, 22(3): 261-26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