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空间信息技术在国内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
陈鹏飞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
|
|
摘要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面自动观测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 既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 又为时空异质性数据的管理、分析、展示, 提供了技术手段。它们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综述了空间信息技术在生态学要素获取、生态健康评价、生态安全评价、生态过程分析和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领域, 期望能对相关领域研究者有所帮助。
|
|
关键词 :
信息技术,
生态健康,
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管理
|
|
[1] |
师鹏飞, 李爽, 姜虎生, 马会强. 沈抚新城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J]. 生态科学, 2020, 39(2): 41-. |
[2] |
朱亚楠, 蒲春玲.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安全分析[J]. 生态科学, 2020, 39(2): 133-. |
[3] |
张丽, 罗建. 西藏林芝市城区植物种类构成及其分布特征[J]. 生态科学, 2019, 38(4): 91-98. |
[4] |
秦亚情, 李升峰. 南京滨江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旅游资源提升对策[J]. 生态科学, 2019, 38(4): 150-157. |
[5] |
张丽芳, 冉丹阳, 张鑫, 李伟健, 杨存建, 倪静. 基于GIS的北部湾经济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评价[J]. 生态科学, 2019, 38(4): 202-208. |
[6] |
赵柯, 李伟芳, 毛菁旭, 寇相玮, 尹昌霞. 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86-193. |
[7] |
林金煌, 吴思佳, 陈文惠, 王智蕊, 程瑞彤, 陈增文, 余锦慧. 闽三角地区农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94-202. |
[8] |
吴艳霞, 姜锟, 冯蕊. 基于L-V 共生模型的区域生态安全测度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4): 168-177. |
[9] |
李梦皓, 罗怀良, 胡娟. 基于生态足迹的洪雅县生态建设评价[J]. 生态科学, 2018, 37(4): 195-203. |
[10] |
柳思, 张军, 田丰, 杨峰. 2005—2014 年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生态科学, 2018, 37(3): 114-122. |
[11] |
向文, 涂建军, 李琪, 朱月, 刘莉.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J]. 生态科学, 2018, 37(2): 78-88. |
[12] |
胡晓芬, 陈兴鹏, 逯承鹏, 庞家幸, 张子龙, 赵林, 薛冰. 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甘肃的生态安全时空演化格局[J]. 生态科学, 2017, 36(6): 165-172. |
[13] |
张满满, 于鲁冀, 张慧, 靖中秋. 基于PSR 模型的河南省水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 生态科学, 2017, 36(5): 49-54. |
[14] |
戴文远,黄华富,黄万里,毋鑫海,黄剑彬. 海岛生态脆弱区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特征——以福建海坛岛为例[J]. 生态科学, 2017, 36(4): 152-159. |
[15] |
宫璐, 李俊生, 柳晓燕, 赵相健, 赵彩云. 我国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概况[J]. 生态科学, 2017, 36(4): 210-2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