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下载中心
《生态科学》稿件写作提示
稿件格式模板(2019年新)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
出版物数字用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访问统计
2015年 34卷 2期
刊出日期:2015-03-25

综述
研究论文
综述
 
       研究论文
0 目录
2015 Vol. 34 (2): 0-0 [摘要] ( 93 ) HTML (1 KB)  PDF (214 KB)  ( 20 )
1 云南程海湖泊生态系统演化的摇蚊亚化石沉积记录
陈静逸, 张恩楼

通过对程海沉积岩芯摇蚊亚化石组合的分析, 结合210Pb、137Cs 年代测定和沉积物TOC、TN、粒度指标, 探讨了近200 年来程海摇蚊属种组合变化及其对湖泊环境演化过程的响应, 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1920 年之前, 程海营养水平较低, 摇蚊属种组合以Procladius sp.为主; 1920 至1990 年, Procladius sp.逐渐减少,而耐营养种Chironomus plumosus-type 增加, 营养水平上升; 1990 年末期后, 受农业化肥使用、藻类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泊营养水平显著增加, Procladius sp.相对丰度急剧减少, 而Chironomus plumosus-type 急剧增加, 取代Procladius sp.成为优势种。程海近200 年沉积记录研究表明1970 年前湖泊的环境状态基本接近人类干扰前的状态, 可作为该湖科学管理与治理的基准环境。

2015 Vol. 34 (2): 1-8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1023 KB)  ( 228 )
9 盔型溞(Daphnia galeata)四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的RADP 分析
谢理丽, 徐磊, 任晶晶, 徐少林, 韩博平
利用RAPD 技术对采自云南和广东省的盔形溞的四个不同地理种群(拉市海、程海、洱海和流溪河水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20 条寡聚核苷酸中筛选出了12 条扩增产物稳定的随机引物。在4 个群体180 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2 个可重复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65 个, 多态率超过90%。四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 指数)介于0.405—0.440 之间, 其中以流溪河水库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 拉市海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四个不同地理的盔形溞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 为0.23。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 四个地理种群内的分子变异为71%, 种群之间为29%, 说明4个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高; 云南三个种群内变异为70%, 种群之间的变异为30%, 说明距离较近云南省内的3 个湖泊种群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 以上分子方差分析中P 值为0.001, 表明差异极显著(P<0.01)。Jaccard 距离和Nei’s 无偏遗传距离分析显示, 地理距离最近的程海种群(CH)与拉市海种群(LS)并未首先聚在一起, 而是与洱海种群(EH)聚在一起, 之后与地理距离最远的流溪河种群(LX)相聚; 种群分化与距离之间的弱相关性支持资源垄断假说。
2015 Vol. 34 (2): 9-15 [摘要] ( 148 ) HTML (1 KB)  PDF (1396 KB)  ( 119 )
16 伪步甲危害在新疆草原不同地形梯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吴秀兰, 郑江华, 郑淑丹, 阿不都瓦里·伊玛木, 穆晨, 温阿敏
为揭示伪步甲危害在地形梯度上的差异, 探讨草原上不同地貌部位在伪步甲灾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在RS和GIS 支持下, 以国产ZY1-02C 卫星P/MS 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为基础, 运用ArcGIS 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 将遥感解译的数据与高程、坡度和坡向三个地形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对研究区草原伪步甲灾害分布现状的地形梯度空间分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高程和坡度梯度上, 伪步甲危害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即“中间高,两边低”, 分别在海拔1000 m—1200 m 和坡度3.3°—6.1° 范围内伪步甲危害最为严重; 而在坡向梯度上, 严重危害区随着坡向变化的分布趋势接近平缓, 在整个坡向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2015 Vol. 34 (2): 16-21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8867 KB)  ( 48 )
22 短期增温对克隆植物剑叶金鸡菊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黄海裙, 李晓红, 胡雪华, 周兵, 黄国勤

剑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原产北美, 作为观赏植物传入我国, 被列为有害外来入侵物种。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的方法, 研究了剑叶金鸡菊在增温条件下其形态特征、克隆分株数、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的响应。结果表明: 受短期增温的影响, 剑叶金鸡菊的叶片数显著增加85.38%, 株高、叶片长、叶片宽及克隆分株数均没有显著差异。地上生物量的积累在增温后显著增加21.86%, 但增温后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增温对剑叶金鸡菊的地上生物量分配及地下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 地上生物量分配显著增加, 地下生物量显著减少。综合上述结果可知短期增温促进了剑叶金鸡菊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 但增温导致土壤水分的降低限制了根系的生长, 使生物量更多分配给地上部分, 利于植物生长, 增强其入侵能力。

2015 Vol. 34 (2): 22-26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331 KB)  ( 102 )
27 不同养分水平对飞机草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全国明, 毛丹鹃, 章家恩, 谢俊芳
采用温室盆栽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养分水平对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的生长性状、生物量积累以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实验共设置5 种养分浓度处理, 分别为Hoagland 标准营养液的10%、25%、50%、100%和200%溶液。结果表明: 养分水平对飞机草植株的生长性状以及生物量的积累、分配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养分水平的增加, 飞机草的总分枝数量、长度以及一级分枝数量、长度持续增加, 并且100%、200%处理还能促进二级分枝的萌发生长。飞机草的叶片数、总叶面积、总生物量以及茎、叶两器官生物量随养分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 但株高、根生物量不受养分浓度变化的影响。根生物量比、根冠比随养分水平的提高显著下降, 叶生物量比则显著上升, 但茎生物量比在各养分浓度保持稳定。叶面积比、叶根比、RGR 亦随养分含量的上升显著增加。说明养分资源丰富的环境将促进飞机草的地上部生长, 而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可能是其在入侵蔓延过程中适应养分异质性生境的重要生态策略。
2015 Vol. 34 (2): 27-33 [摘要] ( 128 ) HTML (1 KB)  PDF (465 KB)  ( 148 )
34 荒漠草原区柠条灌丛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小尺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刘任涛, 朱凡

在宁夏盐池沙地以围栏封育柠条灌丛林为研究对象, 在距离灌丛0(即灌丛下, S)、1.5(D1)、7.5(D2)、15 m(D3)处分别设置调查样点, 采用陷阱诱捕法调查了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小尺度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共捕获地面节肢动物11 目4 科71 个类群。在远离灌丛的小尺度空间上, 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多度呈现相反变化趋势, 分别在距离柠条灌丛7.5 m 处达到最低(58%)和最高值(34%), 而稀有类群多度低于10%, 且呈逐渐降低趋势。优势类群数和常见类群的丰富度均少于7 个类群, 而稀有类群数均超过25 个类群, 且波动变化较大, 在D1 和D2 处分别达到最高 (44)和最低值(25)。地面节肢动物总个体数表现为灌丛下与灌丛外样点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 但远离灌丛的D3 显著高于靠近灌丛的D1 和D2(p<0.05); 总类群数表现为S、D1、D3 间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 但均显著高于D2 (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粗砂和细砂含量是影响地面节肢动物空间分布的土壤因子, 其中土壤细砂含量是主导因素。研究表明, 柠条灌丛本身对地面节肢动物空间分布的影响范围小于7.5 m, 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灌丛对地面节肢动物空间分布的作用逐渐弱化, 而在围封条件下远离灌丛(15 m)处封育草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与灌丛下相似。

2015 Vol. 34 (2): 34-41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462 KB)  ( 389 )
42 白云山风景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林媚珍, 纪少婷, 赵俊磊, 方碧真, 谢国文
在分析了现代的各种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白云山的实际情况, 根据实地旅游资源和开发的情况进行景区划分; 然后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指标体系, 确定评价标准,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层次分析法, 定量评估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得出目前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第Ⅰ级的隶属度为0.560, 压力状况为Ⅲ级中等压力, 以及响应现状的第Ⅰ级隶属度为0.778。这说明白云山的旅游活动强度与其资源及社会承载能力是协调的。
2015 Vol. 34 (2): 42-50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584 KB)  ( 63 )
51 石油降解菌的分子鉴定及降解能力研究
张国霞, 关颖, 蒋云霞, 邹飞, 周宏伟
以六株具有石油降解功能的细菌(编号为GW40、GW101、GW109、GW117、GW157、GW159)为材料, 通过全细胞蛋白电泳聚类, 16S rRNA 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 鉴定结果为不动杆菌属(Pseudomonas sp.)。并研究了不同pH, 温度和石油浓度对菌株降解石油能力的影响。SDS-PAGE 图谱分析结果表明, 在14.4—96.4KDa 范围内, 它们有92.3%以上相似性蛋白图谱, 证明它们属于同一类群; 16S rRNA 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六株菌与不动杆菌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因此把它们归到不动杆菌属。六菌株在pH 6.0—7.0, 温度为 30 ℃和石油浓度为2 g·L−1时, 对石油的降解率最大。
2015 Vol. 34 (2): 51-56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1503 KB)  ( 101 )
57 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藤本植物多样性研究
李济明, 李海生*, 邓华源, 蔡惠娟, 钟碧玲
通过野外调查, 结合文献资料, 对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藤本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藤本植物共计32 科63 属78 种, 其中蕨类植物1 科1 属3 种, 双子叶植物28 科58 属68 种, 单子叶植物3 科4 属7 种。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科级地理成分有5 个分布型, 属级地理成分有9 个分布型, 主要以热带成分为主, 少数为温带成分。藤本植物的攀援类型主要分为四类, 以蔓生类为主, 占52.56%; 其次为缠绕类, 占37.18%; 卷须类和吸附类的分别占8.97%和1.28%。藤本植物以木质藤本占优势, 占总种数的60.26%; 草质藤本占总种数的39.74%。
2015 Vol. 34 (2): 57-62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348 KB)  ( 213 )
63 氮沉降对毛竹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翁俊, 顾鸿昊, 王志坤, 赵明水, 宋新章
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 已经并将继续对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产生影响。以亚热带粗放经营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毛竹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实验设计4 种处理水平: 低氮(L,30 kg⋅ha–1⋅a–1)、中氮(M,60 kg⋅ha–1⋅a–1)、高氮(H,90 kg⋅ha–1⋅a–1)和对照(CK,0 kg⋅ha–1⋅a–1), 处理时间1 年。结果表明:模拟氮沉降处理显著提高了毛竹叶片的C、N、P 含量 (P<0.05), 而且对C、P 含量的增加作用随氮沉降强度而增强。同一模拟氮沉降强度处理下, 3 龄毛竹和1 龄毛竹的叶片C、N、P 含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毛竹叶片C︰N︰P 化学计量比在各处理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 龄生立竹叶片的C 含量与N 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氮沉降水平及其与竹龄的交互作用对毛竹叶片的C、N、P 含量和C︰N、C︰P、N︰P 均有显著的影响, 而立竹年龄只显著影响到了竹叶的C 含量、C︰N、N︰P 比值。在1 年的模拟氮沉降后, 实验区域粗放经营毛竹林的生长仍然受到N 素的限制, 表明适度的氮沉降可以促进该区域粗放经营毛竹林的生长, 积累更多的生物量碳。
2015 Vol. 34 (2): 63-70 [摘要] ( 96 ) HTML (1 KB)  PDF (635 KB)  ( 299 )
71 植被类型对晋西北地区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朱炜歆, 牛俊杰, 刘庚, 李颖俊, 李垚栋
晋西北地区是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土壤水分是该区限制林草生长的主要因子, 其土地植被承载力实质上是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确定晋西北地区土壤干层深度、了解不同植被土壤的水分差异, 对岚县5 种植被类型下0—600 cm 土壤深度的水分含量变化进行对比研究, 并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为沙棘>柠条>草地>落叶松>青杄, 数值分别为10.23%— 36.91%、11.28%—24.83%、10.69%—24.06%、11.12%—24.01%、10.07%—19.47%、5 种植被的土壤含水量均呈现上升趋势; 不同植被下土壤平均含水量大小为沙棘>草地>柠条>落叶松>青杄, 数值分别为(20.68±7.83)%、(18.41±3.47)%、(17.42±5.42)%、(16.71±4.32)%、(15.29±3.13)%; 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深度的曲线拟合呈线性关系; 土壤含水量与植被类型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 与土壤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
2015 Vol. 34 (2): 71-75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922 KB)  ( 505 )
76 富营养水体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种群数量对浮游植物的控制效应
张曼, 张河长, 宋东蓥, 王良炎, 梁聪颖, 孙淑慧, 刘亚杰
“非经典生物操纵”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手段在我国大量尝试, 结果有成有败, 原因聚焦于水溞作为关键种在水体中的种群数量问题。为研究不同密度溞类对包括水华蓝藻在内的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以蓝藻占优势的富营养型水体作为研究对象, 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进行了大型溞的种群密度操纵实验, 设置三个处理组: 对照组 0 个·L–1, 低密度溞 37.5 个·L–1, 高密度溞 125 个·L–1。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低密度溞和高密度溞添加对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表明大型溞对浮游植物的直接滤食效力高于营养盐再循环所产生的间接促进效力,这暗示着Daphnia 的添加对保持水体的清水态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 高密度溞添加组同时降低了浮游植物群落中蓝藻的比例, 并显著降低了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 使一些可以逃避Daphnia 捕食的大个体藻类(针杆藻)得以发展, 这暗示着Daphnia 对水华蓝藻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的同时, 过高密度的Daphnia 对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不利。
2015 Vol. 34 (2): 76-81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483 KB)  ( 119 )
82 雨雪冰冻灾害后南岭凤蝶多样性恢复研究
陈仁利, 龚粤宁, 杨怀, 谢国光, 顾茂彬
南岭是广东省生物资源、生物基因最丰富的宝库。2008 年1—2 月份, 南岭遭遇到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 给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使南岭林区位于海拔500—1000 m 之间的林木雪折、倒伏及包括昆虫在内野生动物的大量死亡。林地清除风倒木和粗大的树技, 树木园内基本清除地面各种覆盖物, 作为森林生态修复与重建的最重要措施, 此措施使冰灾后形成的大量林窗很快萌生各种植物, 从而改善了林分结构, 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重建, 经3 年的恢复期, 林分及其凤蝶多样同步获得恢复, 也使生物多样性比冰灾前更为丰富, 树木园内凤蝶种群数比冰灾前2 年平均值增加144.44%, 种群密度比冰灾前2 年的平均值降低4.62%; 500—1902 m 灾后林区调查, 3 年后凤蝶种群数比冰灾当年增加为156.25%。因此, 此研究结果然说明冰冻灾害后只要及时对原始林采取森林生态的恢复措施, 不仅不会导致种群的灭绝, 而且还有可能丰富生物多样性。
2015 Vol. 34 (2): 82-86 [摘要] ( 107 ) HTML (1 KB)  PDF (365 KB)  ( 110 )
87 河北小五台山天然白桦林草本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
刘斌, 陈波, 杨新兵, 鲁绍伟, 李少宁
主要研究了河北省小五台山地区天然白桦林草本多样性与地形因子及林木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林木生长因子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 其中坡度与冠幅相关性为极显著(p<0.01), 与树高和胸径相关性为显著(p<0.05); 海拔与胸径、冠幅成负相关关系, 且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 (2)郁闭度、树高、胸径、冠幅基本与草本生物多样性呈负相关, 其中郁闭度与草本多样性之间相关性较为明显, 其他生长因子与草本多样性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 (3)在海拔1600 m—2000 m 之间,草本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草本多样性指数均波动范围较小; (4)坡形、坡位等对草本多样性影响较小,而坡度与草本多样性关系较为明显; 各项草本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整体上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2015 Vol. 34 (2): 87-93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517 KB)  ( 104 )
94 华南地区5 种野生灌木的抗旱性评价
蔡静如, 钱瑭璜, 雷江丽
选取华南地区常见的野生灌木春花(Rhaphiolepis indica)、米碎花(Eurya chinensis)、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和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为试材, 以边坡复绿常用外来种伞房决明(Cassia corymbosa)做对照, 采用PEG 模拟干旱胁迫方法进行苗期处理, 探讨其在不同的PEG 浓度(5%、10%、20%)和不同胁迫时间(24 h、48 h)条件下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 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 旨为华南地区裸露边坡生态修复筛选优良耐旱灌木。结果表明: 随着胁迫程度加剧, 各物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在重度胁迫下仍保持较高含水量的物种有春花、伞房决明、檵木和黑面神; 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 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则随胁迫时间延长呈先升后降和持续增加两种变化趋势, 因不同物种而异。以各生理指标的平均变化速率
为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 6 种灌木抗旱性强弱依次排序为: 檵木>春花>米碎花>伞房决明>黑面神>野牡丹。
2015 Vol. 34 (2): 94-103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8247 KB)  ( 29 )
104 溶洞硅藻群落结构及水环境
孙丹, 支崇远, 李娅
为了研究溶洞硅藻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 于2014 年4 月、6 月、9 月和12 月份别采集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层台镇玉龙村溶洞3 个样点的硅藻样品, 分析其物种组成、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等。结果显示: 研究期内共鉴定出硅藻256 种, 隶属2 纲5 目11 科25 属, 硅藻密度在0.5×103—4.7×103 个⋅L− 1 之间, 平均密度为2.8×103 个⋅L− 1。溶洞硅藻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平均数值为2.7266, Margalef 多样性指数平均数值为7.3868, Pielou 均匀度指数平均数值等于0.8623。得出的结论是溶洞的4 月和6 月水质清洁, 9 月份轻度污染, 12 月份污染严重, 营养结构属于贫营养。
2015 Vol. 34 (2): 104-110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1790 KB)  ( 81 )
111 赣江下游典型蔬菜地地表径流的氮磷流失特征
向速林, 王逢武, 聂发辉
在赣江下游代表性蔬菜地设置径流小区, 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蔬菜地生态系统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状况。结果表明, 在连续多次监测期内, 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蔬菜地地表径流总氮平均浓度为10.32 mg⋅L–1, 总磷平均浓度为4.71 mg⋅L–1, 硝态氮与溶解性正磷酸盐是该区域蔬菜地降雨径流中氮、磷的主要存在形态, 故而地表径流流入至附近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此外, 蔬菜地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 施肥和降雨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 针对赣江下游蔬菜地氮、磷流失特点需制定相应的氮、磷流失的防治措施。
2015 Vol. 34 (2): 111-115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640 KB)  ( 176 )
116 宁夏沿黄经济区农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
宋永永, 米文宝, 杨丽娜, 张冠乐
宁夏沿黄经济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研究确定该区农业优势产业, 探讨区域农业产业空间布局, 对优化配置区域农业资源, 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区位商法对沿黄经济区农业及其内部各行业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在全区范围内, 种植业和渔业是沿黄经济区农业优势产业部门, 且比较优势明显; 除银川市、石嘴山市、灵武市之外, 沿黄经济区其余各市县农业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以沿黄经济区为背景区域, 通过计算比较各县市农业内部各行业的区位商, 明确了沿黄经济区各县市的农业优势产业。根据沿黄经济区农业区位商的分析结果, 结合沿黄经济区农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对沿黄经济区农业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 提出以城市为中心的“三圈层”结构布局和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四轴带”结构布局的圈层轴带状农业空间布局形式。
2015 Vol. 34 (2): 116-122 [摘要] ( 148 ) HTML (1 KB)  PDF (4803 KB)  ( 135 )
123 南田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刘迅, 林振华, 焦海峰, 李祥付, 孙立辉, 徐建刚, 王一农
2012 年4 月—2013 年1 月, 对南田岛周围海域(121°49′14″—121°56′49″°E, 28°58′44″—29°3′02″°N)的6 个采样站位进行了4 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结果表明: (1)在该海域共采集鉴定大型底栖动物46 种, 甲壳类、鱼类和腔肠动物是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贡献类群(占总种数69.57%); (2)物种平均更替率为61.88%, 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季节更替显著; (3)年平均生物量为48.80 g·网–1, 最高生物量出现在10 月, 最低生物量出现在4 月, 年平均丰度为7.62 ind·网–1, 最高丰度出现在7月, 最低丰度出现在1 月, 甲壳类的平均生物量及丰度居首位; (4) 4 航次共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14 种, 优势种随季节变化较大。
2015 Vol. 34 (2): 123-128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599 KB)  ( 294 )
129 抚仙湖流域尖山河入湖河流水质变化研究
翟子宁, 王克勤, 苏备, 郭玲梅
依据相关标准确定水质监测指标, 对抚仙湖流域的入湖河流尖山河的水质变化进行研究, 可为抚仙湖的保护提供依据。在抚仙湖的一级支流尖山河小流域布设监测点, 进行降雨、地表径流观测及水质测定。2010—2012 年的监测结果表明, 水样中化学需氧量超标约为1.32、1.83、1.26 倍, 利用单因子水质指数标识法, 属于Ⅲ类水质; 氨氮浓度超标约为1.07、2.34、2.81 倍, 属于Ⅳ类水质; 总氮的浓度超标约为31.85、17.20、47.55 倍, 属于劣Ⅴ类但黑臭; 总磷的浓度超标约为11.8、7.10、8.80 倍, 属于劣Ⅴ类但黑臭。
2015 Vol. 34 (2): 129-135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412 KB)  ( 227 )
136 中国大型人口密集型流域(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
朱为菊, 尤庆敏, 庞婉婷, 潘仰东, 王幼芳, 王全喜
近年来, 淮河流域(流域面积为 2.7×105km2)水体污染严重并导致水质的恶化。为了分析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于2013 年5 月对淮河流域217 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 并测定水体的环境指标。结果显示, 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甲藻(占总生物量的26.1%)、硅藻(23.4%)和隐藻(19.5%)组成。聚类分析显示, 浮游植物群落可以分为四组: 组1 主要以腰鞭毛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为优势种, 组2 主要以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主。组1 和组2 的采样点大多位于林地区域。组3 主要以隐藻类(Cryptomonas erosa)为主, 采样点位于人为干扰较大的区域, 如农业污染、采砂和农业养殖区。组4 主要以金藻门的色金藻(Chromulina sp.)为主。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主要受自然条件(如海拔和河流的级别)和人类活动(如总悬浮固体物和总氮)的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 浮游植物可以作为大型流域生物评价中的指示类群, 同时在水质监测中也应该考虑自然条件的变化。
2015 Vol. 34 (2): 136-147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1651 KB)  ( 151 )
148 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
杨琼, 梁羽, 杨剑, 胡章立
盆栽试验比较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本土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生长过程中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磷脂脂肪酸方法)、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特征, 以期揭示薇甘菊入侵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结果显示: 与本地种爬山虎相比, 薇甘菊根际土壤pH 值降低, 有机质、总氮、铵氮和有效磷含量减少, 但硝态氮含量增加。薇甘菊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脂肪酸含量高于爬山虎, 脱氢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及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氮、磷营养盐呈显著相关。
2015 Vol. 34 (2): 148-155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606 KB)  ( 293 )
156 济南市生态弹性力评价研究
赵强, 李秀梅, 谢嘉欣
城市生态弹性力是指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及其抵抗外界各种压力和扰动能力的大小, 是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济南市生态弹性力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2000—2011 年间, 济南市的生态弹性力虽有所波动, 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生态弹性力指数由2000 年的–0.45增至2011 年的0.26, 表明济南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改善。论文最后根据生态弹性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生态弹性力的相关治理对策。
2015 Vol. 34 (2): 156-160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378 KB)  ( 405 )
161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西南山地民族传统农业文化生态的危害调查研究
李相兴
以一个彝族村寨为个案, 探讨了紫茎泽兰对西南民族传统农业文化生态的危害, 认为紫茎泽兰已危害到了传统农业文化生态系统中的种植、畜牧、养殖、采集、狩猎、经济林木等方面的结构和数量, 进而使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生态全方位解构。
2015 Vol. 34 (2): 161-167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378 KB)  ( 62 )
168 山东沂山人工林主要乔木种群特征和种间联结
孟凡旭, 高远, 朱孔山, 王长龙, 王春海
基于41 个样方的调查数据, 分析山东沂山人工林主要乔木径级分布, 揭示种群特征和种间联结。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分析种群格局动态, 发现沂山人工林主要由16 种乔木组成, 包括扩展种10 种、隐退种2 种、稳定侵入种2 种和随机侵入种2 种。数据显示群落正处于正向森林演替过程中, 但幼树数量明显稀缺。赤松种群更新困难, 黑松和栓皮栎缺失幼树, 日本落叶松完全没有更新幼苗。种间联结性分析以x2 统计量为基础, 以联结系数AC 确定物种间联结性。采用2×2 列联表对10 种乔木优势种, 45 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 显示正关联: 负关联: 无关联为2︰29︰14, 不显著(p≥0.05): 显著(p<0.05): 极显著(p<0.01)为: 31︰0︰14。沂山人工林主要乔木种间联结以负相关为主。
2015 Vol. 34 (2): 168-172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435 KB)  ( 65 )
       综述
173 广东传统农业的生态学智慧述论
赵飞, 章家恩
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 农业历史悠久, 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代表性区域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 广东先民探索和积累了大批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 其中很多都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理念。在系统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 从以下方面对广东传统农业中蕴含的生态学智慧进行了汇总、整理与分析, 结果表明: (1)桑基鱼塘、稻田养鱼、稻田养鸭、葑田-养鱼等是广东地区典型的传统农业模式以及循环农业的典范, 其中蕴含着利用生物之间互惠共生的生态学智慧。(2)“双季稻+冬种或冬闲”、水稻-甘蔗-芭蕉轮作、烟草-晚稻轮作、果园间套作、茶-蝇树共作等是轮作、间套种的传统农业典范, 其中蕴含着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生态位的智慧。(3)广东先民一直重视利用有机质做肥料, 人畜粪便、土杂肥、草木灰、绿肥、河泥、塘泥等有机肥料已广泛应用, 成为用地养地的代表性技术, 其中蕴含着农业废弃物资源和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学智慧。(4)酷热、冬寒、巨风、病虫害等是广东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自然灾害形式, 广东先民多采用覆盖稻草、种植防风树、疏果等方法予以应对。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烟茎杀虫等是广东历史上富有特色的治虫方法。这些方法中蕴含着应对灾害的生态防控思想。
2015 Vol. 34 (2): 173-178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363 KB)  ( 454 )
179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中的排序体系研究进展
宫璐, 李俊生, 白加德, 赵相健, 赵彩云
外来物种入侵是继生境破坏之后的第二大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如何实现外来入侵物种分级, 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外来入侵物种的排序体系, 从三个方面归纳了目前的排序系统: 1)针对所有入侵以及潜在入侵物种开展综合风险评估, 以此为基础提出防控管理清单; 2)针对已建群的外来入侵物种, 围绕不同管理目标进行入侵物种的排序, 包括以降低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为目的的外来植物排序、以生物防治为控制手段的外来物种排序、基于土地利用的种群管理排序; 3)针对区域管理提出外来入侵物种分区管理。认为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性、生态危害、分布范围、潜在分布和控制技术是实现排序的关键因素, 指标的选择与确定依赖于管理目标的设定。我国亟需确定外来入侵物种的优先控制区域, 并针对不同优先控制区域内外来入侵物种开展排序工作。
2015 Vol. 34 (2): 179-186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330 KB)  ( 96 )
187 干旱区地下水生态水位研究进展
贾利民, 郭中小, 龙胤慧, 郭凯, 廖梓龙
地下水位是维系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 而地下水位又同时受到干旱区气候变化因素、植被特征因素及土壤理化性质因素的影响。在评述干旱区地下水生态水位概念的发展和内涵的基础上, 分析了在地下水生态水位变化影响因素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近年来在地下水生态水位研究领域的主要计算方法, 进而结合干旱区在生态水文地质领域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2015 Vol. 34 (2): 187-193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330 KB)  ( 209 )
194 城市雨洪SWMM 模型的敏感参数研究综述
蒋元勇, 丰锴斌, 刘学文, 戴年华, 章茹
伴随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降雨径流水文机制发生改变, 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和水质恶化严重, 最终造成城市水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日益凸显。由美国EPA 研发的SWMM 模型成为城市降雨径流模拟研究的重要工具, 广泛应用于城市降雨径流产生、输移过程及其管理措施效果等方面的模拟研究, 但其参数的确定是其应用的关键性问题。可见, 对SWMM 模型敏感参数进行识别分类及其敏感性研究, 不仅有利于降低SWMM 模型应用时参数选取的工作量, 还可以提高其模拟结果的准确度。将SWMM 模型的主要敏感参数分为6 类: 汇水区性状参数、透水性地表与不透水性地表相关参数、下渗相关参数、传输模块参数、污染物累积冲刷相关参数和其他参数, 并分析得出敏感参数主要受模型输出变量类型、降雨强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针对SWMM 模型参数敏感性方面今后研究的重点, 以期为SWMM 模型在国内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2015 Vol. 34 (2): 194-200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315 KB)  ( 361 )
  编辑部公告
22 2023年CSCD-JCR数据发布,《生态科学》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
22 《生态科学》荣获第六届广东省优秀期刊提名奖
22 《生态科学》首次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22 《生态科学》入选2023年版“北大核心期刊”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参加“广州科技传播力量”颁奖典礼暨广州科技传播联盟总结会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获聘为广东省科普讲师团成员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当选广州科技传播联盟单位理事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受邀参加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本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44-1215/Q
国际刊号:ISSN 1008-8873
刊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主办: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编辑:《生态科学》编辑部
出版:生态科学杂志社、科学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电话:020-85228257
手机:18198853575
E-mail:ecolsci@163.com
  友情链接
22 广东省生态学会
22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