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下载中心
《生态科学》稿件写作提示
稿件格式模板(2019年新)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
出版物数字用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访问统计
2015年 34卷 1期
刊出日期:2015-01-25

综述
研究论文
综述
 
       研究论文
0 目录
2015 Vol. 34 (1): 0-0 [摘要] ( 82 ) HTML (1 KB)  PDF (2794 KB)  ( 26 )
1 两种生境常绿和落叶树种叶片氮素分配及与光合能力的关系
刘微, 李德志, 纪倩倩, 陈惠娟, 赖苏雯, 耿松, 贠小涛, 陈青青
以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顶旷地生境和木荷林林下生境18 种主要常绿与落叶树种为对象, 研究了单位面积叶干重(LMA)、单位叶干重氮含量(Nmass)、叶细胞壁氮素分配比率(Ncw/Nm)和单位叶干重最大净光合速率(Amass)在2个生境中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旷地生境各树种间的LMA 显著高于林下生境, Amass 则显著低于林下生境, Nmass、Ncw/Nm 在两种生境中差异不显著; 落叶树种具有较小的LMA、较小的Ncw/Nm 及较高的Amass, 未受到光抑制; 常绿种具有较大的LMA 和Ncw/Nm, 在旷地受到显著光抑制。2)2 种生境中LMA 与Nmass、Amass 呈显著负相关, 与Ncw/Nm 呈显著正相关, Nm 与Amass 呈显著正相关。3)从林下生境到旷地生境, 常绿树种表现为维持生长、延长叶寿命为主的适应策略, 而落叶树种表现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适应策略。
2015 Vol. 34 (1): 1-8 [摘要] ( 138 ) HTML (1 KB)  PDF (546 KB)  ( 187 )
9 气候变暖对花叶藓属植物在中国的潜在分布范围影响的预测
程军, 沈阳, 郭水良
文章应用当前和基于RCP45CO2 排放情景下2050 和2070 的11 个生物气候数据, 以及花叶藓属(Calymperes)18个国内分布记录, 应用MaxEnt 模型和ArcGis 9.3 软件, 预测了气候变暖背景下这两属植物在我国南部41 个自然保护区潜在分布范围的变化。结果表明, 当前气候条件下, 花叶藓属植物在我国的海南岛、台湾岛的南部地区有较高的气候适应性。在研究的41 个自然保护区中, 有26 个自然保护区花叶藓属植物的的气候适应指数在阈值以上, 花叶藓属分布与纬度的关系极为明显, 随着纬度(X)的增加, 花叶藓属植物的气候适应指数(Y)呈指数式下降, 两者的关系为: Y =19.9650X(–0.057X) (r=0.9445, P<0.01)。到了2050 年, 有32 个自然保护区的气候适合于花叶藓属植物的分布, 到了2070年, 除了陕西的佛坪和四川贡嘎山保护区外, 其余的39 个自然保护区的气候均适合于花叶藓属植物的分布。就全国范围来讲, 当前、2050、2070 年气候条件下花叶藓属的潜在分布区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39%、7.66%和15.56%, 综合适宜指数分别为0.0682、0.0817 和0.1117。随着气候的变暖, 花叶藓属植物的适生面积在不断地扩大, 综合气候适应指数也在持续地变高。最冷季节的平均温度对我国境内花叶藓属植物的分布受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温度季节变化、年温度变化范围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 四者的贡献率分别是77.1%、10.2%、7.3%和4.8%。花叶藓属植物的分布概率随着最冷季节、最干季节平均温度的上升而上升, 随着温度季节变化值、年温度变化范围和昼夜温差月均值的上升而下降。
2015 Vol. 34 (1): 9-16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1739 KB)  ( 465 )
17 深圳福田红树林弧边招潮蟹觅食行为的研究
向洪勇, 杨海军, 李昆, 唐密, 张振兴
为了研究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 的觅食行为特征, 于2013 年7—9 月在凤塘河码头、2 号鱼塘潮沟、3 号鱼塘潮沟, 借助望远镜观察了弧边招潮蟹的进食行为、边走边食行为和进食速率。共观察了673 只弧边招潮蟹的进食、边走边食行为和519 只弧边招潮蟹的进食速率, 结果表明: 弧边招潮蟹在5min 的观察期内用于进食和边走边食上的时间比例分别是42.27%、26.99%, 平均进食速率为50.44 次·min–1。生境、时间、性别均对弧边招潮蟹的进食行为有显著影响, 生境对边走边食行为有显著影响, 生境和性别对进食速率有极显著影响。弧边招潮蟹的觅食行为特征可以反映水质的污染状况。实验丰富了弧边招潮蟹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 也对今后红树林的管理和保护具有一定的帮助。
2015 Vol. 34 (1): 17-24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894 KB)  ( 96 )
25 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蛇足石杉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
潘丽梅, 闫志刚, 马小军, 冯世鑫, 莫长明,董青松
为进一步探讨蛇足石杉濒危的机制, 以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蛇足石杉种群为调查对象, 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蛇足石杉种群静态生命表, 进行种群生存分析, 通过绘制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 分析种群数量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该蛇足石杉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 种群生长过程中在第Ⅳ龄级存在一个死亡高峰。说明在自然保护的情况下蛇足石杉种群的生存状况仍然严峻, 需适当进行人工保护并加强资源调查, 对优良种质进行异地保护。
2015 Vol. 34 (1): 25-30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439 KB)  ( 81 )
31 高州水库氮磷营养盐变化特征及水质管理对策
马腾飞, 黄莹波
通过2012—2013 年对广东省高州水库氮磷营养盐的趋势变化进行分析, 探讨了水库中氮磷浓度的变化特征,并从水库管理与水动力学两方面对水库水质管理对策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 高州水库总氮、总磷浓度均表现为丰水期高, 说明受强降雨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携带大量的氮磷随地表径流进入库区, 致使库区氮磷营养盐含量升高。其次, 入库河流是库区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来源。氮磷比分析结果表明, 高州水库流域内部分水体在时空上处于氮限制与磷限制交替出现的状态, 且氮磷比与总磷呈现显著地正相关, 进一步反应了高州水库水体主要处于磷素限制状态。水库上游集雨区人口分布集中, 大量的生活排污与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是库区营养盐的主要来源; 合理处理上游居民生活垃圾并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是降低库区营养盐的主要途径。此外, 人为改变高州水库的出流方式, 可以抑制浮游植物及藻类的生长, 从而减少水库富营养化的可能。
2015 Vol. 34 (1): 31-37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224 KB)  ( 169 )
38 茅尾海红树林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评价
耿俊杰, 黄亮亮, 吴志强, 朱召军, 常涛, 武文丽, 熊力
对2012 年11 月采集到的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沉积物的20 个样点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分析, 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 红树林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为: Zn>Cr>Cu>Pb>As>Ni>Cd>Hg, 各重金属含量分别为59.85±14.40 mg⋅kg–1(Zn)、30.02±5.79 mg⋅kg–1(Cr)、24.81±19.19 mg⋅kg–1(Cu)、18.31±3.85 mg⋅kg–1(Pb)、11.56±4.28 mg⋅kg–1(As)、9.24±3.77 mg⋅kg–1(Ni)、0.34±0.26 mg⋅kg–1(Cd)、99.85±37.25 μg⋅kg–1(Hg)。Ha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茅尾海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中等, 而且, 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截止目前该红树林未受到Zn、Cr、Ni、Pb 金属元素的污染。
2015 Vol. 34 (1): 38-43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1447 KB)  ( 224 )
44 黔东南山地苗族与侗族村寨空间分布特征的分异
王丹, 郭泺, 吕靓
以黔东南州统计数据、野外调查资料和矢量地图为数据源, 基于ArcGIS10, 对黔东南山区内分布的苗族村寨和侗族村寨点进行空间分析, 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了苗族村寨和侗族村寨分布的海拔、坡度、坡向等数据,计算了不同苗寨点和侗寨点与水系和道路的距离, 基于Getis-ord General G 函数对苗寨和侗寨进行空间点模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苗族村寨分布于273—1256 m 的高程、1.14—36.11°的坡度范围内, 南坡是最主要的分布坡向, 苗族村寨与水系距离处于9—1349 m 的范围内; 侗族村寨分布于244—915 m 的高程、1.64—30.44°的坡度范围内, 主要分布在东坡, 侗族村寨与水系的距离在2—1259 m 之间。空间点模式分析结果表明: 苗族村寨在海拔和坡向上属于高值聚集, 而侗族村寨只坡度上属于高值聚集, 地形对苗寨的分布影响更大。
2015 Vol. 34 (1): 44-52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14143 KB)  ( 37 )
53 剔除和添加凋落物对樟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陈婷, 郑雨超, 朱凡, 宿少锋, 洪湘琦, 赵文滔, 高吉权
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樟树林分, 2010 年4 月设置了剔除凋落物、加倍凋落物和对照3 个处理, 1 年后(2011 年4 月—10 月)研究了凋落物处理下樟树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水势和营养元素(N、P、K、Mg)含量的变化特征, 探讨了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水势和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剔除凋落物处理下樟树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下降了9.4%, 加倍凋落物处理下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上升了12.3%; 剔除和加倍凋落物处理下叶片水势小于对照; 剔除和加倍凋落物处理下4 种营养元素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和上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凋落物的剔除和加倍处理对最大净光合速率产生影响较大, 其中剔除凋落物处理对叶片水势和营养元素的影响较大。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叶片P、Mg 元素间存在显著地指数关系和二元回归关系(P<0.05), 叶片水势和土壤湿度之间存在明显的二元回归关系(P<0.05)。这证明了凋落物输入变化对樟树叶片生理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2015 Vol. 34 (1): 53-60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1305 KB)  ( 50 )
61 南方红壤丘陵区油茶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
周松秀1, 刘兰芳1, 王鹏1, 朱宏娟2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优质食用油料树种, 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 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 方法, 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油茶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年平均气温的权重为0.1538,ΣT≥10℃积温的权重为0.1532, 分别居于驱动因子的第一和第二位, 即温暖的气候是油茶种植气候适应性的主要驱动因子。在胁迫性准则层的5 个指标中, 寒潮权重居于9 个评价指标之首, 熵权为0.1750, 对适应性具有极强的限制作用, 是油茶种植气候适应性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区油茶种植的气候适应性整体处于中等状态, 适应性年际变化波动性明显,且其波动变化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研究时段的波动划分为3 个阶段, 3 个波动阶段的适应性程度的最优贴近度极大值与平均值均呈增长趋势。
2015 Vol. 34 (1): 61-67 [摘要] ( 113 ) HTML (1 KB)  PDF (454 KB)  ( 124 )
68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分布与环境关系
李军峰, 贾少华, 王智慧, 张朝晖
2012 年7 月对云南锅盖山喀斯特石漠化区进行野外调查, 共采集样品100 份, 采用经典形态分类法进行鉴定,分析了该区苔藓植物种类组成、物种丰富度、α 多样性指标、β 多样性指标、均匀度指数和石漠化过程中苔藓植物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区有苔藓植物9 科17 属51 种; 山顶苔藓植物丰富度最高(0.595), 石芽区苔藓植物丰富度最低(–1.663), α 多样性指标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出相同趋势: 石芽区到山脚明显增加, 其他样地间的变化不明显, β 多样性显示出物种从山腰到山顶变化最快, 群落从山脚到山腰变化变化最快; 不同石漠化等级区样地影响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 石芽区是干扰度和pH, 山脚和山腰是灌木度和草木度, 山上是海拔和乔木度。为该区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苔藓植物分布状况提供参考, 并为保护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提供基础数据。
2015 Vol. 34 (1): 68-73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567 KB)  ( 211 )
74 贵州省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的评价
刘发勇, 兰安军, 熊康宁, 艾玉, 詹奉丽, 王小琳
为了探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黄果树景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 通过定量分析2000、2005、2010 年三个时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 应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建立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并对黄果树景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黄果树景区近10 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 而耕地面积则不断在减少, 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指数不断在增加, 土地生态风险指数上升了0.0496。城镇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景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景区生态风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5 Vol. 34 (1): 74-80 [摘要] ( 166 ) HTML (1 KB)  PDF (2618 KB)  ( 62 )
81 盐城海滨湿地碱蓬沼泽时空演变人为影响研究
张华兵, 刘红玉, 李玉凤

盐城海滨湿地景观演变受人为影响极其显著。研究依据2000、2006 年、2011 年3 个时期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 从对比的角度, 揭示人为影响下碱蓬沼泽景观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1) 2000—2011 年, 北部人工管理区,碱蓬沼泽面积变化明显, 减少了87.158%, 比南部自然区域多减少了22%; 景观破碎度加剧, 景观聚合度指数从95.780下降到65.455, 比南部区域多下降了16%; 斑块平均面积由389.333 hm2 下降到21.429 hm2, 比南部区域多下降了11%;由于不同时期围堰强度的差异, 人工管理区打破了自然条件下碱蓬沼泽相对稳定的变化速率, 呈现先快后慢的特征,2000—2006 年间年减少面积为118.167 hm2·a–1, 2006—2011 年只有51.500 hm2·a–1。景观空间变化上, 人工管理区碱蓬沼泽质心向东南方向偏移666.350 m, 而南部区域向东北方偏移了1042.710 m; 2006—2011 年, 人工管理区碱蓬沼泽质心以向东偏移为主, 而南部区域以向北偏移为主。(2) 人工围堰致使人工管理区生态系统向淡水生态系统转变, 而有利于淡水芦苇沼泽的发育: 2006—2006 年, 在人工管理区, 通过人工围堰539 hm2 的碱蓬沼泽转变为芦苇沼泽和养殖池, 转移率比南部区域高出了近4%。2006—2011 年, 北部人工管理区有178 hm2 的碱蓬沼泽转移为芦苇沼泽, 转移率比南部区域高出了近20%。(3) 由于互花米草超强的扩张能力和种间竞争能力, 致使海滨湿地形成了碱蓬沼泽—互花米草沼泽的演变格局: 2000—2006 年, 北部人工管理区15.24%的碱蓬沼泽转移为互花米草沼泽, 转移率比南部区域高出了13%; 2006—2011 年, 人工管理区30.07%的碱蓬沼泽转移为互花米草沼泽, 比南部区域高出了近10%。

2015 Vol. 34 (1): 81-86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1834 KB)  ( 68 )
87 低温和长时间储藏对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卢军, 刘宁
以长时间贮藏和当年收获的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裸种为材料, 研究了16℃条件对烟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年收获种子在25℃下萌发率最高, 为95.9%, 长时间贮藏(15 年)种子在16℃下最低, 为67.8%; 长时间贮藏和低温均能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当年收获种子在25℃下根长度最长, 为2.71 cm, 长时间贮藏(15 年)种子在16℃下最低, 为0.91 cm, 长时间贮藏和低温均能抑制幼苗的根系生长。同一温度(16℃)下, 长时间贮藏和当年收获种子的SOD 和POD 活性差异不显著; 同一贮藏时间下, 低温和常温条件下种子幼苗SOD 和POD 活性均达差异显著水平。由此可见, 低温和长时间贮藏都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低温能显著降低幼苗抗氧化酶活性。
2015 Vol. 34 (1): 87-90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395 KB)  ( 99 )
91 高山地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对雪被变化的响应
尹鹏, 胡霞, 廖金花, 吴 彦
为了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土壤生态过程, 2010 年11 月—2011 年4 月在青藏高原东缘采用PVC 管原位培养土壤的方法, 研究了雪况(积雪厚度和积雪周期)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覆雪状况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积雪厚度显著影响了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活性, 表现为30 cm 积雪时微生物生物量和三种酶活均明显高于50 cm 和100 cm 的值。积雪周期对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没有显著影响。而两者的交互作用在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效应。说明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季覆雪的变化会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 进而对土壤C、N 相关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影响。
2015 Vol. 34 (1): 91-96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456 KB)  ( 86 )
97 基于GIS 的新县生态敏感性分析
陈卓雅, 郭泺, 薛达元
运用GIS 技术, 基于新县2012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 选取河流水库、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类型、自然保护区(含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历史遗址和文物古迹5 个有针对性的生态因子, 采用因子矢量叠加的方法, 对新县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按敏感度高低将新县分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 并提出分区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为新县土地利用规划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 新县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 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75.12%、16.84%、3.45%、4.59%, 新县生态敏感性整体较高。
2015 Vol. 34 (1): 97-102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8070 KB)  ( 44 )
103 辽河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估
陈颖*, 孙勇, 曾冠岚, 刘淼
自2010 年辽河保护区设立以来, 保护区植被覆盖率从13.7%上升到63%, 草地生态系统为保护区提供着重要的服务功能。为了提高人们对辽河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的认识, 采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等对辽河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固碳释氧、营养物质循环与储存和土壤保持等服务功能的间接价值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评估。结果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辽河生态治理带来了巨大效益, 2009 年至2011 年辽河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总量分别为: 2.22 亿元、1.82 亿元和6.3 亿元; 从不同的服务功能类型来看,其价值量大小依次为: 固碳释氧>营养物质循环与储存>涵养水源>土壤保持>空气净化, 且固碳释氧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它功能的价值量。
2015 Vol. 34 (1): 103-109 [摘要] ( 90 ) HTML (1 KB)  PDF (1920 KB)  ( 78 )
110 呼伦贝尔市湿地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研究
史小红, 赵胜男, 李畅游, 孙标, 吴用, 樊才睿
利采用RS、GIS 和GPS 技术对2012 年呼伦贝尔市TM 卫星假彩色数字影像进行遥感解译, 对湿地进行分类并计算其面积大小, 在此基础上, 开展呼伦贝尔市湿地碳储量研究, 量化呼伦贝尔市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研究湿地碳储量分配格局。结果表明: 呼伦贝尔市湿地总面积约734490 hm2, 共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及河流湿地3 大类, 其中沼泽湿地所占面积最大。呼伦贝尔市共湿地总碳储量为26031.21×104 t。不同类型湿地的碳储量所占比例以沼泽湿地所占比例最大, 达到99.17%, 远超于其他两种湿地类型; 湖泊湿地, 所占比例为0.76%; 碳储量最少为河流湿地, 所占比例仅为0.07%。呼伦贝尔市湿地系统碳储量中底质、水体与植被储碳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97.48%、0.13%、2.39%,说明了湿地底质强大的碳储量能力。
2015 Vol. 34 (1): 110-118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1830 KB)  ( 240 )
119 不同纬度地区互花米草生长性状及适应性研究
赵相健, 赵彩云, 柳晓燕, 宫璐, 邓贞贞, 李俊生
互花米草是我国沿海潮间带分布面积最广的入侵植物, 研究不同纬度地区间互花米草的生长特征和适应对策有助于揭示该植物对大范围异质生境的入侵适应机制。对我国沿海10 个省市26 个地区互花米草生长情况的调查发现:1)不同地区间互花米草的株高、节长、基茎、单株地上生物量、种群密度等性状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 其变化规律与纬度密切相关: 随着纬度的升高, 互花米草的株高、节长、基茎、单株地上生物量、种群地上生物量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 而种群密度呈现为先降后升的规律。2)边缘区的互花米草种群密度优势明显: 植物个体矮小细密,种群密度最高达到2668 株·m–2, 是分布区中部的20 多倍, 较高的种群密度大幅度增加了个体或分株数量, 提高了生存概率, 降低了因种群面积过小带来的种群灭绝风险; 分布区中部的互花米草植株个体优势明显: 植株种群密度较低, 但植株个体高大粗壮, 单株地上生物量最高达到48.81 g, 是分布区边缘的30 倍; 表明中心区和边缘区的互花米草种群分别表现出“表现最大化”和“种群维持”的适应对策。3)温度是影响不同地区间互花米草生长差异的主要因素, 降水次之, 而pH 和盐度影响较小。
2015 Vol. 34 (1): 119-128 [摘要] ( 153 ) HTML (1 KB)  PDF (6820 KB)  ( 160 )
129 沉水植物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 生态效应及模型研究
尹传宝, 张敏, 张翠英, 倪振威, 黄燕清, 刘自强
通过室内模拟构建水体营养盐和菹草生物量正交试验, 研究菹草从石芽萌发至菹草植株衰亡腐烂整个生命周期中, 对水体中TN 的生态效应, 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效应模型。研究表明: 在不同生物量菹草作用下, 富营养化水体中TN 含量是先下降后上升的一个周期式过程; 在相同营养水平条件下, 菹草对TN 的吸收量随菹草生物量的增大而依次递增, 而在相同生物量的前提下, 菹草对TN 的修复力存在一个最佳营养水平范围, 即13.95—20.56 mg·L–1 之间; 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效应模型分两部分: 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 与时间关系模型以及菹草生态修复水体TN 限度理论模型, 通过这两个模型的构建可以为生产实践中菹草在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投放量和菹草的最佳收割时间提供有力依据, 为工程实践提供有效保障。
2015 Vol. 34 (1): 129-134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975 KB)  ( 56 )
135 基于多元信息的岩溶区植被类型信息快速提取方法构建
周秋文, 罗娅, 苏维词, 张军以
岩溶区植被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可进入性差, 如何快速获取岩溶区高空间分辨率的植被类型信息, 便成为重要问题。基于土地利用图, 在综合岩溶分布图、气温、高程、岩溶区植被分类体系、植被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等多元信息的基础上, 初步构建了基于多元信息的岩溶区高分辨率快速植被类型信息提取方法, 并以广西龙江流域为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植被信息提取总体精度达到71%, 空间分布特征符合区域规律。该方法是快速获取岩溶区植被类型信息较为高效可靠的方法之一, 避免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并且能达到一定的精度, 在对精度要求不高而要求速度快、投入少的情形下较为适用。
2015 Vol. 34 (1): 135-141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11655 KB)  ( 18 )
14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欠发达民族山区生态安全动态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刘运伟, 赵亚玲, 廖仕梅
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 引入生态压力指数, 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对凉山州的生态安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1 年, 凉山州人均生态足迹由2004 年的0.50666 hm2⋅cap–1, 增加到2011 年的0.59346 hm2⋅cap–1; 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4 年的 0.87343 hm2⋅cap–1, 降低到2011 年的0.71770 hm2⋅cap–1; 生态盈余值不断降低; 生态安全状态由安全状态恶化为过渡状态。论文最后探讨了凉山州要确保生态安全,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努力的方向。
2015 Vol. 34 (1): 142-147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876 KB)  ( 37 )
148 陕北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品种的筛选
祁迎春, 王建, 同延安, 胡学胜, 刘国豪, 李勇

为筛选出对具有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能力的植物, 针对陕北油田区土壤, 以当地野生和种植的植物为筛选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盆栽试验, 研究了不同土壤石油烃浓度下植物的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石油烃降解率。结果表明, 在9、17、35 g·kg–1 的土壤石油浓度下,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和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 4 种植物发芽受石油污染影响较小, 与对照组相比其相对发芽率都达到60%以上,这3 个污染浓度下的平均相对发芽率都达到约80%以上。进一步的生长试验表明, 狗尾草和沙打旺生长期对石油污染的耐受性较差, 紫花苜蓿和草木犀对石油污染物有较好的耐受性和降解率, 具有修复石油浓度在17 g·kg–1 以下土壤的潜力。

2015 Vol. 34 (1): 148-153 [摘要] ( 138 ) HTML (1 KB)  PDF (607 KB)  ( 90 )
154 基于车流量的京哈高速公路车辆大气污染物排放
何吉成
基于高速公路沿线车流量观测数据和车辆单车排放因子, 定量估算了京哈高速公路车辆尾气排放导致的CO、HC 和NOx 排放量, 并分析了上述污染物在不同省(市)和不同车型中的分配状况。结果表明, 京哈高速公路车辆每天的CO、HC 和NOx 排放量分别为745.57 t、90.72 t 和226.40 t。其中, 辽宁境内的路段排放量最大, CO、HC 和NOx 日排放量分别为302.87 t、37.64 t 和107.28 t, 黑龙江境内的CO、HC 排放量最小, 分别只有21.46 t 和2.67 t, 北京境内的NOx 排放量最小, 只有5.43 t。从各种污染物排放的来源车型来看, CO 和HC 排放主要来自小型车, 其次是大型车, 中型车最少, NOx 排放主要来自大型车, 其次是小型车, 中型车最少。
2015 Vol. 34 (1): 154-157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298 KB)  ( 170 )
158 南澳岛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孙元敏, 张悦, 黄海萍
以2012 年南澳岛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为基础, 综合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资源空间容量、旅游心理容量、旅游经济容量等因素, 分析了南澳岛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及其主要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 南澳岛旅游环境容量为3300人·d− 1 , 供水能力、住宿接待能力、交通运输能力等经济容量是南澳岛旅游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并提出了提出调控措施。研究结果对于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较容易地获得海岛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为旅游部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导。
2015 Vol. 34 (1): 158-161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284 KB)  ( 284 )
162 模拟氮沉降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生长及化感作用的影响
李富荣, 梁士楚, 杜应琼, 王富华,段琳琳
通过设置室内模拟实验, 从生长特性和化感作用的角度, 探讨了氮沉降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入侵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氮沉降和高氮沉降处理都明显促进了互花米草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累积, 其中低高氮沉降分别使地上部生物量增加161.15%和120.20%, 使地下部生物量增加128.43%和71.06%。而氮沉降使叶面积和叶重也显著增加, 这将增强其对资源的捕获和利用能力。而不同氮沉降处理下互花米草的叶、根水浸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根生长具有化感抑制作用, 当浸提液浓度相同时, 低氮沉降比其他氮处理有更强的综合化感效应。互花米草叶和根的综合化感效应分别在低氮沉降处理下浸提液浓度为0.02 g⋅mL–1 和0.04 g⋅mL–1 时最大。高氮沉降处理下互花米草各项指标并不完全优于低氮沉降处理, 这可能由于高氮沉降处理下其生长已不处于氮限制状态。全球氮沉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目前的氮沉降条件下, 加强对互花米草的防治和管理迫在眉睫。
2015 Vol. 34 (1): 162-167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358 KB)  ( 158 )
168 应用TCM和CVM评估免门票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以济南市泉城公园为例
李秀梅, 赵强, 邱兴晨, 郭健
以济南市泉城公园为例, 探讨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在评估免收门票旅游资源游憩价值中的适用性。泉城公园客源集中、游客重游率高, 具有采用个人旅行费用法的条件, 但研究表明游客的旅游次数和旅游成本不相关, 个人旅行费用法不适合评价泉城公园的游憩价值。条件价值法既可用于评估资源的使用价值, 也可用于评估非使用价值,适用范围广。采用条件价值法获得了泉城公园合理的旅游支付意愿值, 2009 年的人均支付意愿是82.6 元, 2012 的人均支付意愿是90.3 元。泉城公园2009 年的游憩价值为1.9 亿元, 2012 年的游憩价值为2.3 亿元。
2015 Vol. 34 (1): 168-171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295 KB)  ( 50 )
172 海口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研究
李鹏山, 李敏, 孟相彩, 苏珊, 谢跟踪
选取海口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 基于2010 年Alos 遥感影像数据,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GIS 空间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研究区生态适宜性评价等级为“最适宜”和“适宜”用地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4.06%, 所占比例较小, 主要分布在城镇建成区及周边临近区域;“基本适宜”用地占全区总面积的19.77%, 面积较大分布不集中且范围较广;“不适宜”和“很不适宜”两者总比例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44.64%, 所占比例较大, 主要分布在偏远郊区及植被茂密的区域; “不可用地”为21.54%, 主要分布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高速公路沿线、海岸带、特殊用地及风景名胜区。研究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整体比较低, 总体分布规律呈现为南低北高; 依照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 提议在不同区域合理开发土地资源; 建议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严格控制“禁建区”和“限建区”的开发行为。
2015 Vol. 34 (1): 172-178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8709 KB)  ( 30 )
179 赤水河中游地区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及风险评价
窦全丽, 张仁波, 魏志琴
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 探讨了赤水河中游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特性、分布区类型、分布生境以及来源。结合前人在生物入侵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赤水河中游地区外来植物的入侵状况, 建立该区外来物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风险评价与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 赤水河中游地区现有外来入侵植物22 种, 隶属于12 科20 属。生活型分析发现, 22 种外来入侵植物全部为草本, 陆生草本最多(19 种), 水生草本2 种, 水陆两栖草本1 种。它们主要侵入林缘、荒地、河边、溪流、农田等生境。从分布区类型来看, 无论是科的分布还是属的分布均以世界分布和热带分布为主。从原产地分析来看, 原产美洲的种类有14 种, 占总种数的63.64%。有11 种入侵植物风险是不可接受的, 10 种需进一步研究, 1 种可接受, 评价结果与其危害现状基本相符。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以防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2015 Vol. 34 (1): 179-184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334 KB)  ( 120 )
185 无人机影像在铁路景观格局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朱京海, 问鼎, 徐光, 刘家斌, 梁婷
以京沪高速铁路(镇江南站段)为例, 利用无人机遥感数据, 借助GIS 空间分析方法对该段的土地利用分类现状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与土地分类变化关联性较强的景观格局指数, 对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及高速铁路建设后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 无人机影像在铁路景观生态环境评价中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 本文所选取的景观格局指数代表的景观结构及其特征是适合的, 能够保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建成后的京沪高铁(镇江南站段)景观格局整体较为一般, 生态系统遭受破碎, 需要更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来设计和改变景观结构。
2015 Vol. 34 (1): 185-189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4510 KB)  ( 189 )
       综述
190 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的应用、完善与扩展
邢伟, 吴昊平, 史俏, 刘寒, 刘贵华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本原理, 研究碳、氮、磷等化学元素在各种生态过程中的平衡。由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可以把生态实体的各个层次在元素水平上统一起来, 因此生态化学计量学已成为许多生态系统的新兴研究工具。目前,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已深入到生态学的各个层次(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区域等不同尺度。由于C、N、P 对有机体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 C∶N∶P 化学计量学成为各种生态过程研究中的核心内容, 其基本理论(动态平衡理论、生长速率理论)围绕C∶N∶P 化学计量比而展开阐述。将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应用于全球格局下的生态系统研究时, 产生了许多崭新的成果(如植物营养全球格局等)。希望对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概念、核心理论和全球格局下的应用以及该学说的完善与发展状况的简单介绍, 能有助于推动我国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
2015 Vol. 34 (1): 190-197 [摘要] ( 184 ) HTML (1 KB)  PDF (326 KB)  ( 336 )
198 有机磷水解酶及其在传感器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全爽, 李晔, 金丽华, 任相浩, 朱佳焘
有机磷农药的大规模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同时由于其残留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有机磷水解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可以催化各种有机磷化合物水解的酶。利用有机磷水解酶制成的生物传感器能够有效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文章分别从有机磷水解酶的结构、重组表达以及在生物传感器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有机磷农药的检测和降解提供参考。
2015 Vol. 34 (1): 198-204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445 KB)  ( 233 )
205 国际绿道管理实践分析
吴瑾,孙斌, 刘爱容
绿道作为连接绿色空间的生态廊道, 有利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绿道管理则是绿道可持续发展, 持续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功能的重要保障。然而, 目前国际上绿道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集中于绿道的规划和设计, 针对绿道管理的研究却未见报道。论文以国际上绿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为例, 从管理机构、管理网站、管理计划、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国际绿道管理实践的现状。最后,以上述现状分析为基础, 对我国未来绿道管理实践进行探讨和展望。
2015 Vol. 34 (1): 205-208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189 KB)  ( 85 )
  编辑部公告
22 《生态科学》首次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22 《生态科学》入选2023年版“北大核心期刊”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参加“广州科技传播力量”颁奖典礼暨广州科技传播联盟总结会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获聘为广东省科普讲师团成员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当选广州科技传播联盟单位理事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受邀参加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谈学习贯彻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体会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被评选为广州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本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44-1215/Q
国际刊号:ISSN 1008-8873
刊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主办: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编辑:《生态科学》编辑部
出版:生态科学杂志社、科学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电话:020-85228257
手机:18198853575
E-mail:ecolsci@163.com
  友情链接
22 广东省生态学会
22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