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下载中心
《生态科学》稿件写作提示
稿件格式模板(2019年新)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
出版物数字用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访问统计
2002年 21卷 1期
刊出日期:2002-02-25

论文
 
       论文
1 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过程及物种丧失机制放牧试验
徐斌1*, 辛晓平1, 大黑俊哉2

在长期严格的沙地草场放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及多种计算和分析,揭示了在放牧条件下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演变规律及物种丧失的机制,主要结论是:(1)在不同稳定的牧压下群落外貌特征及组分发生明显的分异。(2)持续强度放牧使物种消失,α多样性下降,为理解现代物种消亡和灭绝机制提供了部分依据,现代物种的消亡和灭绝正是由于人们对于生境的破坏引起的,生境破坏引起局部地区物种的消失,这种局部消失的不断累加就可能引起物种的消亡和绝灭。(3)放牧试验对物种组成和β多样性的影响表现在时空两个方面。

2002 Vol. 21 (1): 1-5 [摘要] ( 366 ) HTML (1 KB)  PDF (384 KB)  ( 123 )
6 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
章家恩1*, 陆敬雄2, 张光辉1, 骆世明1

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鸭子和水稻可以较好地全天候地同生共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平均每公顷大约300-375只鸭子。利用鸭子的野性和杂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防除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肥力,因而可代替人耕耙田、施肥、施药等,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鸭群的活动可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产出有机食品或绿色稻米,其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高。鸭稻共作系统的每公顷净收入比常规稻作系统要高出808.5元。若按绿色食品价格高出同类商品市场价格的20%计算,则鸭稻共作系统每公顷比常规稻作系统大约多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2002 Vol. 21 (1): 6-10 [摘要] ( 414 ) HTML (1 KB)  PDF (436 KB)  ( 504 )
11 海岸带复合农林业系统植物种群光环境特征研究
彭方仁1*, 李杰1, 黄宝龙1, 张纪林2

本文对三种银杏-农作物复合模式下植物种群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削弱和截获进行了模型化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模式下光照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银杏果用-叶用-豆类作物复合模式具有最好的复合光效益,光能截获率可达92%;PAR在植冠层的削弱遵循Beer-Lambert定律;植物种群的叶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光吸收的关系可以用Y=axb数学模型描述。同时,果用、材用银杏冠层有较大的透光性和光强变异系数,可以作为银杏-农作物初期经营的上层树种,但要注意冠形的调控;光强的时间变化受冠层条件和太阳高度角的双重影响。

2002 Vol. 21 (1): 11-15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333 KB)  ( 214 )
16 广东沿海与粤北山区中小型水库浮游生物群落比较分析
陈丽芬*, 胡韧, 林秋奇, 刘宁宁, 韩博平

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广东山区水库(赤石迳水库)、沿海水库(大水桥、赤沙水库)三个水库的湖泊区和河流区进行研究,分析水质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三个水库之间的浮游生物群落均有所区别,地理位置和地形不同而引起的温度差异以及外源性营养盐输入是造成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沿海水库不分层,而山区水库丰水期温跃层明显。各水库的氮磷比均较高,chl.a水平主要受磷限制,沿海水库则多喜暖性的种类,如裸藻、隐藻、沙居剑水蚤等,山区水库发现较多喜冷性浮游生物,如金藻、透明溞等,丰水期的甲藻丰度也相对高于枯水期。

2002 Vol. 21 (1): 16-20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382 KB)  ( 165 )
21 飞来峡水库蓄水初期营养状态及浮游生物分布特征
游江涛1*, 林秋奇1, 胡韧1, 段舜山1, 韩博平1, 吕洪涛2, 邹正欣2

于200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调查分析了新建河流型水库-飞来峡水库在蓄水初期的营养状态及浮游生物特征。结果表明:水库处于营养累积高峰期,已开始回落,但流域上游大量含磷废水使水库中磷含量继续上升,目前属于中营养型。共记录到浮游植物29种(属),以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种类较多,其中丰水期以蓝藻和绿藻为主,枯水期是硅藻占优势,除大坝附近外,浮游植物两个季节密度变化不大,为0.39×106cells·L-1.浮游动物53种(属),其中包括僧帽溞和透明薄皮溞两种嗜寒性种类,丰度为52ind.·L-1,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数量以轮虫和无节幼体为多。

2002 Vol. 21 (1): 21-24 [摘要] ( 379 ) HTML (1 KB)  PDF (373 KB)  ( 246 )
25 茂名北排油页岩废渣场的土壤与植被特性研究
刘世忠1, 夏汉平1*, 孔国辉1, 敖惠修1, 邓钊平2, 柯宏华2, 李丽华2, 谭鹏2

茂名北排油页岩废渣堆放场是一块面积达670hm2的工业生产废弃地,废渣场土壤干旱,养分贫瘠,重金属含量略为偏高,不利植物入侵与定居。这片因人为因素形成的次生裸地经过20多年的自然恢复,入侵定居植物只有24科59属66种,且大多数均为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等科的草本植物种类;草本植物有13科38属44种,占总种数的67%,占总覆盖度的80%以上。群落结构及组成种类简单,处于群落次生演替的前期阶段,表明废渣场次生裸地的植被恢复是非常缓慢的。为尽早达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等目的,必须辅以人工措施,加速植被的恢复进程。最后提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生态恢复对策。

2002 Vol. 21 (1): 25-28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361 KB)  ( 188 )
29 多功能用材林周边大气SO2和NOx的变动规律研究
袁位高*, 江波, 戚连忠, 许利群, 朱锦茹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和树体表面,一方面能有效地吸收、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SO2、NOx等有害气体,另一方面,由于树体的截留作用,使得其在林内及周边的浓度提高。研究表明:大气中SO2、NOx浓度以枝叶生长期最高,分别为高径生长期的5.2倍和6.7倍;枝叶生长期大气SO2存在明显的上午高、下午低的日变化特点,早晨的浓度要比下午高出1倍至4倍,并以林带内最低、林带外侧次之、林带外侧最高,大气NOx浓度则以中午较低;高径生长期大气SO2、NOx浓度为上午高、下午低,其中林带内和林带外侧大气SO2、NOx浓度早晨比下午高3倍至5倍左右;生长减缓期大气SO2、NOx浓度日变动幅度小,SO2浓度从早晨开始持续上升,NOx浓度林带外侧上升较快、林带内和林带内侧变动很小。研究认为,高径生长高峰期的下午是休息、旅游、健身等活动的最适时间。

2002 Vol. 21 (1): 29-32 [摘要] ( 383 ) HTML (1 KB)  PDF (240 KB)  ( 105 )
33 薇甘菊的生物防治及其天敌在中国的新发现
邵华*, 彭少麟, 刘运笑, 张弛, 向言词

薇甘菊(Mikania mixeantha H.B.K.)为原产中南美洲的菊科假泽兰属攀缘草本植物,现在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由于施用化学除草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生物防治更为可靠。大量工作表明,一些真菌和昆虫有望被用来进行薇甘菊的生物控制。本文中报道的薇甘菊天敌小蓑蛾(Acanthopsyche sp.)为国内首次发现,为薇甘菊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启示。

2002 Vol. 21 (1): 33-36 [摘要] ( 358 ) HTML (1 KB)  PDF (339 KB)  ( 230 )
36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科进入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行列
段舜山

2002年伊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科已正式进入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行列。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科创建于1964年。当时,由留美博士、国际知名藻类学家樊恭炬先生和留英博士、着名鱼类学家廖翔华教授领衔申请,高教部批准成立了水生生物研究室。

2002 Vol. 21 (1): 36-36 [摘要] ( 197 ) HTML (1 KB)  PDF (88 KB)  ( 111 )
37 人工含油废水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玫1*, 郑松发2, 陈桂珠1, 章金鸿3

在玻璃网室中建立秋茄模拟湿地,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人工含油废水进行为期一年的每周两次定期排放,对照组(CL)用盐度15‰的人工海水。人工含油废水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如下:200mg·L-1、400mg·L-1和800mg·L-1组的部分植株出现叶尖卷曲、叶缘有褐色斑点、叶片失绿等受害症状,800mg·L-1组植株的受害症状出现的时间最早而且个体数最多;较高浓度的含油废水导致秋茄幼苗个体死亡,200mg·L-1、400mg·L-1和800mg·L-1组的存活率依次为95.9%、85.2%和59.2%.50mg·L-1含油废水对秋茄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表现为生物量、茎高和茎径的年增长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100mg·L-1和200mg·L-1含油废水对秋茄幼苗的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表现为200mg·L-1组生物量、茎高和茎径的年增长量与对照组比无显着差异,100mg·L-1组植株仅茎高年增长量显着高于对照组;较高浓度的含油废水则使秋茄幼苗生长受到显着抑制,表现为400mg·L-1组生物量和茎高的年增长量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对照组,800mg·L-1组生物量、茎高和茎径的年增长量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秋茄幼苗对低浓度含油废水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油浓度过大则对其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002 Vol. 21 (1): 37-40 [摘要] ( 387 ) HTML (1 KB)  PDF (263 KB)  ( 143 )
41 鹤山重建植被的几种优势种叶解剖学研究
李跃林1, 彭少麟1*, 刘运笑2, 任海1, 戴智明1

对南亚热带鹤山恢复植被5种优势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九节(Psychotria rubra)和南洋楹(Albizia falcata)进行了叶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变化表现在表皮角质膜的厚度。细胞壁的厚度和形状,叶肉组织中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分化,内皮层维管束的构造等。为以后进一步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叶解剖结构的变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2002 Vol. 21 (1): 41-44 [摘要] ( 211 ) HTML (1 KB)  PDF (492 KB)  ( 124 )
45 拓林湾浮游桡足类生态研究
姜胜1*, 周凯2, 杜虹1, 黄长江1

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粤东柘林湾浮游桡足类29属57种,其中,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和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为优势种,合计占浮游桡足类总个体数的66.7%.柘林湾是一个浮游桡足类相对丰富的海湾,年均总个体数达5.4×103ind.·m-3.浮游桡足类的种类数和总个体数均表现为湾外大于湾内的平面分布格局,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型,高峰期位于5~10月,最低谷位于冬季1月。

2002 Vol. 21 (1): 45-49 [摘要] ( 252 ) HTML (1 KB)  PDF (339 KB)  ( 167 )
50 眼点拟微绿球藻生长的生态因子分析
陈洁1, 段舜山2*, 蒋霞敏1

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是重要的海水经济藻类,本文研究了温度,光强,盐度,碳因子对藻体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N,P,Fe三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适温范围0-30℃,最适温度为20℃;适光范围较广,喜强光,最适光强5 000-7 000 lx;在盐度为13.7-33.4范围生长率差别不明显,最适盐度为26.9;碳源偏喜重碳酸盐。N浓度为10μmol·L-1,P浓度为2μmol·L-1,Fe浓度为0.2μmol·L-1时对该藻生长最有利。

2002 Vol. 21 (1): 50-52 [摘要] ( 410 ) HTML (1 KB)  PDF (263 KB)  ( 225 )
53 蛋白核小球藻在光胁迫下的超补偿现象
刘宁宁*, 段舜山

2000.3-2000.7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其在光胁迫条件下及胁迫解除后细胞的生长密度及生长率。结果表明:光照条件恢复后,遮光处理组较对照组在短期内有更高的产量及生长速率。藻类中存在的这种特性很可能也是形成赤潮爆发的一个生物内源性因素。

2002 Vol. 21 (1): 53-54 [摘要] ( 433 ) HTML (1 KB)  PDF (211 KB)  ( 216 )
55 Hg2+、Pb2+、Cd2+和Cu2+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及净化氮、磷能力的影响
周茂洪*, 王芸沪, 岑宇

研究了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时Hg2+、Pb2+、Cd2+和Cu2+作为人工配制的污水对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与净化PO4-P和NH4-N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Hg2+的浓度达到2×10-6mol·L-1,该菌生长趋势开始减慢;当增至4×10-6mol·L-1时,生长完全被抑制。Cu2+的浓度达到1×10-6mol·L-1,该菌生长趋势也开始减慢;当增至8×10-6mol·L-1时生长完全被抑制。Cd2+的浓度达4×10-6mol·L-1时,其延缓期大大延长;增至16×10-5mol·L-1时生长完全被抑制。培养基中Pb2+的浓度达到8×10-4mol·L-1时,对该菌生长并未产生影响。当培养基中重金属离子浓度未达到完全抑制其生长时,对其净化PO4-P和NH4-N能力的影响不显着。

2002 Vol. 21 (1): 55-58 [摘要] ( 320 ) HTML (1 KB)  PDF (293 KB)  ( 159 )
59 深圳湾湿地的黑脸琵鹭及其保护
王勇军1*, 昝启杰1, 徐华林1, 杨路年2, 王天厚2

深圳湾湿地是世界濒危鸟类-黑脸琵鹭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1999-2000年在此越冬的黑脸琵鹭数量178只,约占世界总数量的25%。近十年来深圳湾湿地黑脸琵鹭的数量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它湿地环境恶化而使黑脸琵鹭集中到深圳湾,这种情况对黑脸琵鹭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利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提出了保护深圳湾湿地生态环境的若干建议。

2002 Vol. 21 (1): 59-61 [摘要] ( 343 ) HTML (1 KB)  PDF (276 KB)  ( 283 )
62 铁屑法预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张亚楠1, 段舜山1*, 刘国光2, 丁雪军2

为提高制药厂排放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特别是对于抗菌,抗病毒合成药物生产中排放的高化学耗氧污染物废水,提高其可生化降解性是改善这类制药废水处理效果的关键之一。本研究采用铸铁屑电化学反应法对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制药废水可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可生化性(BOD5/COD)提高了50%左右。

2002 Vol. 21 (1): 62-64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269 KB)  ( 174 )
65 沸石滤床去除炼油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周少奇*, 张晓爽

中国石化广州石油化工厂炼油污水NH4-N含量高、COD/NH4-N比低,致使其具有经氧化沟处理后出水脱氮效果不稳定的特点,为此研制开发了一种沸石滤床。将氧化沟出水沉淀后连续导入沸石滤床(ZPB)及活性炭滤床(ACB)与陶粒滤床(CPB),控制滤速1m·s-1.运行结果表明:沸石滤床的氨氮平均去除率高于99%,COD平均去除率为24.8%,均大大高于活性炭滤床与陶粒滤床。

2002 Vol. 21 (1): 65-67 [摘要] ( 254 ) HTML (1 KB)  PDF (264 KB)  ( 108 )
68 酸性硫酸盐土中硫形态转化过程的水分制约作用
刘振乾, 王建武*, 骆世明, 区美美

分别设土壤田间持水量的30%恒定(FH1)、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0%恒定(FH2),一直淹水(INU)、风干后放置(DRY,作为对照)、自然风干(NAD)5个处理进行酸性硫酸盐土室内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水分条件对酸性硫酸盐土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和黄铁矿硫的形态转化有显着的制约作用。淹水环境和过分干燥环境都不利于黄铁矿的氧化及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形成,潮湿但含水量不饱和环境有利于黄铁矿硫向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转换。模拟试验期内,水溶性硫含量的增加速度排列为:FH2>FH1>INU,交换性硫含量的增加速度排列为:FH1>FH2>INU,黄铁矿硫含量的下降速度排列为:FH2>FH1>INU,原状土自然风干(NAD)过程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和黄铁矿硫之间发生了明显的转化。对不同处理中黄钾铁矾硫、有机硫和元素硫的动态变化也进行了分析。

2002 Vol. 21 (1): 68-71 [摘要] ( 210 ) HTML (1 KB)  PDF (294 KB)  ( 95 )
72 白云山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
杨琼1*, 陈章和1, 沈鸿标2

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对白云山1800hm2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进行经济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白云山总的生态价值为14 580.17万元,其中活立木生产量的价值1423.58万元,涵养水源价值和保护土壤价值为460.66万元,固定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的价值为3623.54万元,动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为632.47万元,林分持留N、P、K养分价值133.52万元,卫生保健价值为1737万元,农业粮食产量增加价值为2 338.54万元,降解SO2和防治病虫害17.33万元,旅游价值4 213.53万元。

2002 Vol. 21 (1): 72-75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424 KB)  ( 529 )
76 广东连平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总体生态规划
任海1, 周国逸1, 夏汉平1*, 敖惠修1, 郭庆荣2

通过对连平的气候资源、土壤与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系统和区位优势、经济现状、人力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系统的分析,以及对连平生态县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其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再据此提出了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规划建设内容,特别是在生态区划方面提出了建立105国道生产生活与交通走廊、东部水源林保护与水电发展区、西部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区网络、东南部生态农业与生态城镇建设区的生态经济区域总体布局,最后还提出了为了加速生态县建设应优先开展的重要工程项目、关键技术和战略保障措施。

2002 Vol. 21 (1): 76-81 [摘要] ( 355 ) HTML (1 KB)  PDF (455 KB)  ( 185 )
82 3S技术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刘惠明*, 尹爱国, 苏志尧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及时、准确、动态地获取资源现状及其变化信息对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3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特点及其研究进展,探讨了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及景观异质性研究、空间格局分析与模拟的应用;并对3S技术在群落生态学、植被调查、生物多样性研究、植被制图以及其它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2002 Vol. 21 (1): 82-85 [摘要] ( 212 ) HTML (1 KB)  PDF (409 KB)  ( 612 )
86 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
蔡志全*, 秦秀英

植物释放的有机物(VOCs)对大气圈臭氧的动态、一氧化碳的产生和甲烷的氧化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异戊二烯、单萜这两种重要的植物释放物,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它们的合成、释放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简要介绍了其它几种植物释放的有机物,并就有机物的释放对大气化学、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的影响也作了简要分析。

2002 Vol. 21 (1): 86-90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449 KB)  ( 563 )
91 光合细菌及其应用现状
龙思思, 谢数涛*, 段舜山, 韩博平

光合细菌以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环境和人类生活许多方面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微生物、水产、环境等学科的重视,本文对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及有机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2002 Vol. 21 (1): 91-94 [摘要] ( 335 ) HTML (1 KB)  PDF (377 KB)  ( 397 )
95 经济全球化与生态本位论简析
张社尧

现据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的《生态经济通讯》2001年第7期报道,简要介绍中南财经大学刘思华在国际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生态本位论》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步骤求索》的主要观点,供广大会员参考。中国加入WTO以及“9.11”事件后,“经济全球化”及“生态本位论”的话题,与生态学会的活动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更为“生态-经济-杜会”复合系统的研究增添了活力。

2002 Vol. 21 (1): 95-95 [摘要] ( 148 ) HTML (1 KB)  PDF (102 KB)  ( 93 )
  编辑部公告
22 《生态科学》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百佳科技期刊案例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入选2024年度广州科普社会协同力推荐个人
22 《生态科学》获广东省高校教育学会高校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重大项目立项
22 《生态科学》被评为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
22 《生态科学》荣获“广东省高校学术期刊最美封面优秀奖”
22 《生态科学》在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喜获佳绩
22 《生态科学》影响因子再创新高
22 《生态科学》再次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本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44-1215/Q
国际刊号:ISSN 1008-8873
刊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主办: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编辑:《生态科学》编辑部
出版:生态科学杂志社、科学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电话:020-85228257
手机:18198853575
E-mail:ecolsci@163.com
  友情链接
22 广东省生态学会
22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