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下载中心
《生态科学》稿件写作提示
稿件格式模板(2019年新)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
出版物数字用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访问统计
2004年 23卷 1期
刊出日期:2004-02-25

论文
 
       论文
1 珠江口水体的光学特征及分析
杨顶田, 曹文熙, 杨跃中, 许晓强, 李彩

通过2003年1月份对珠江口水体中的光谱分布,衰减系数,光反射率以及浮游植物对光吸收的研究结果显示:红光、蓝光衰减较快,绿光衰减较小,越向水体下层,绿光的相对含量越大,这主要是由于浮游植物在蓝光和红光波段处有吸收峰以及非藻颗粒对蓝紫光吸收较多的缘故;从总体来讲,绿光的辐亮度漫反射率(Lu/Ed)较蓝光和红光大:在上层水体中有一个反射强度较大的区域,可能是由于浮游植物在这一层的分布较多。

2004 Vol. 23 (1): 1-4 [摘要] ( 243 ) HTML (1 KB)  PDF (314 KB)  ( 124 )
5 四列藻在光限制胁迫下的超补偿生长响应
郭羽丰1,2, 段舜山1*, 李爱芬1, 刘振乾1, 徐宁1

采用海洋微藻四列藻为试验材料,试验前期微藻经光限制(500 LX)胁迫处理10 d,试验后期重新接种并恢复正常光照(5000 Lx)培养10 d,均以正常光照(5 000 Lx)培养作对照,测定四列藻的细胞密度、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细胞内糖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处理组在恢复工常光照的初期(1~2 d)细胞生长量超过对照(P<0.05),即藻细胞平均相对生长率提高,细胞数增多,叶绿素 a含量和生物量增加,细胞数净增率最高达31.6%,生物量净增率最高达34.8%。同时,四列藻在受到光限制胁迫后,藻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糖(P/C)的比值发生了变化,但是在恢复正常光照培养后,这几个指标均逐渐恢复至处理前的水平。四列藻的这种受到光胁迫后细胞生长量增加的特征表明微藻具有超补偿性能。

2004 Vol. 23 (1): 5-8 [摘要] ( 202 ) HTML (1 KB)  PDF (406 KB)  ( 73 )
9 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周晖, 谢数涛*, 骆育敏, 段舜山

对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螫虾血细胞的分类与组成进行了染色观察比较研究。根据染色后光镜下血细胞的核质比、颗粒的大小和数量等来对血细胞进行分类,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的血细胞均可分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三类;其血细胞浓度分别为1.02±0.21×107 Ind·ml-1和0.85±0.15×107Ind·ml-1。2种虾血细胞的颗粒形态存在显著差异;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罗氏沼虾为21.3±6.3%,45.7±2.5%,33.0±6.8%:在克氏原螯虾为12.0±5.8%、49.5±5.1%和38.5±9.5%。

2004 Vol. 23 (1): 9-11 [摘要] ( 250 ) HTML (1 KB)  PDF (316 KB)  ( 138 )
12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地的草种组分与放牧压的关系研究
亦如瀚1, 林一六2, 中村辙3, 盐见正卫4

通过了采样调查,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放牧草地群落的组成成分,现存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与放牧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距离定居点越远放牧强度越弱,出现了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优势种的群落。距离定居点越近放牧强度越强,出现了以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寸苔草(Carex korshinskyi)为优势种的群落。单位样方内(1m2)地上部的现存生物量在强放牧压下的 127.3 g和较弱放牧压下的 303g之间变化。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则独立于放牧强度差异,在3.13至3.64之间波动。为了判断放牧草地的牧草的生长状态,采用了生长状态质量指数(Stand quality index:SQI)来评价了实验样地群落的生长状态。在定居点的内部,SQI为278,而在离定居点4公里远的样地,指数则变为667。禁牧13年的原退化样地的SQI值从420上升至624。

2004 Vol. 23 (1): 12-15 [摘要] ( 219 ) HTML (1 KB)  PDF (398 KB)  ( 89 )
16 有机无机改性钾肥的结构特征及其增效机理
吴平霄1, 廖宗文2

应用有机、无机(矿物)控释材料对化学钾肥(KCl)进行化学改性,制备出长效有机、无机(矿物)改性钾肥。有机、无机(矿物)改性钾肥具有长效性,盆栽试验表明,改性钾肥对第二作玉米幼苗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X射线衍射表明,改性钾肥的结构变化与改性材料层间域的性质、改性材料与化学钾肥的适当比例及改性反应的物理化学条件有关。化学氯化钾肥的红外光谱较弱,且有一高分子包膜层。经有机、无机改性后,高分子包膜层被破坏,这层包膜层的破坏并没有降低改性钾肥钾的有效性,相反,有机、无机(矿物)的非包膜控释作用比高分子包膜层更具长效性。

2004 Vol. 23 (1): 16-19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332 KB)  ( 62 )
20 深圳近岸养殖牡蛎体内污染物研究
程华胜1, 徐轶肖1, 江天久1*, 冷科明2

2002年4月25日至8月22日对深圳近岸养殖牡蛎体内的污染物(Cu、Pb、Cd、Zn、Ni、总Cr、总Hg、无机As、石油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上述污染物的含量和牡蛎对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浓缩能力,并对其食用质量和养殖海域水体的使用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亚湾牡蛎体内污染物水平较深圳湾和珠江口低,前者海域养殖牡蛎基本符合要求,只要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养殖后的净化处理,该海域养殖的牡蛎可安全食用,后者海域养殖牡蛎体内多项指标超过评价标准,食用质量较差。大亚湾海域可作Ⅰ、Ⅱ类功能使用,深圳湾和珠江口近岸海域作为Ⅲ类功能使用更为合理。牡蛎对污染物浓缩系数依次为Zu>Cu>Cd>Pb>总Cr>Ni>总Hg,其中Zn、Cu、Cd的浓缩系数远大于1000。

2004 Vol. 23 (1): 20-24 [摘要] ( 277 ) HTML (1 KB)  PDF (425 KB)  ( 91 )
25 广西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主要小气候因子日变化特征
向悟生, 李先琨*, 吕仕洪, 陆树华, 覃家科, 欧祖兰, 区智

选择广西不同气候带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岩溶区作为研究区域,调查和监测了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主要小气候因子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石荒漠阶段和草丛阶段,群落光照强、土温和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低,时间波动比较明显:灌丛阶段群落冠层以下的照度、气温均较低,随时间变化的幅度不大,而冠层以上的光照强度和气温均出现了大幅上升,而且随时间变化的幅度较大;落叶阔叶林阶段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阶段群落内部的照度、气温及土壤温度均大幅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较大水平,主要小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比较平缓。主要小气候因子的时空动态与群落结构和群落种类组成特征密切相关。

2004 Vol. 23 (1): 25-31 [摘要] ( 219 ) HTML (1 KB)  PDF (599 KB)  ( 83 )
32 两种电泳系统分离裙带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比较
李爱芬1, 段舜山1, 刘振乾1, 徐宁1, 宫宝安2

裙带菜的类囊体膜经过去污剂癸基-N-甲基匍萄糖胺增溶,采用SDS-PAGE分离技术,在Tris-Gly和Tris-硼酸两种电泳系统中分离其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并比较其复合物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采用Tris-Gly电泳分离系统从裙带菜中分离到8种色食-蛋白质复合物,分别是CP Ia、CPI、LHC1、CPa、LHC2、LHC3、LHC4和LHC5。在Tris-硼酸电泳分离系统中共分离到5种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别是CPI、CPa、LHC1、LHC2、LHC3。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电泳系统中分离的相对应条带的光谱特性基本相近。

2004 Vol. 23 (1): 32-34 [摘要] ( 241 ) HTML (1 KB)  PDF (250 KB)  ( 73 )
35 红螺菌吸附铜的动力学与脱附研究
黄富荣, 尹华*, 彭辉, 刘慧璇

研究了红螺菌(Rhodospirillum)对Cu2+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吸附在45 min达到平衡,吸附平衡时最大吸附量为48.23 mg·g-1。应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菌体对Cu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较分析了多种脱附剂对菌体脱附,EDTA和柠檬酸是较有效的洗脱剂,脱附率分别为86.4%、66.9%;无机酸及无机盐对菌体的脱附效果很差,脱附率在20%左右。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菌体吸附Cu2+后没有形成新晶相,并且菌体部分晶相转变为非晶相。

2004 Vol. 23 (1): 35-37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296 KB)  ( 64 )
38 广州市饮用水源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与癌症死亡率联系
邓熙, 林秋奇, 顾继光

本文探讨了饮用水源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对癌症死亡率的影响。收集了1991~1998年广州市饮用水源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癌症死亡率的历史数据,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饮用水源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总浓度与癌症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R2=O.76,P<0.05)。对广州市各区的数据分析表明,饮用水源中亚硝酸盐氮和癌症死亡率有较高的相关性(R2=0.56,P<0.05),且硝酸盐氮和癌症死亡率的相关性也很高(R2=0.66,P<0.01)。这说明了1991~1998年期间,广州市区居民癌症死亡率的逐年递增很可能与饮用水源中硝酸盐和业硝酸盐含量的增加有关。此次研究结果说明饮用水源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可能是重要的致癌因子。

2004 Vol. 23 (1): 38-41 [摘要] ( 367 ) HTML (1 KB)  PDF (376 KB)  ( 99 )
42 广州帽峰山次生林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林伟强, 刘惠明*, 张璐

运用方差比率法(VR)、χ2统计量、2×2联列表和共同出现百分率对帽峰山次生林群落10000m2典型样地乔木层15个主要种群和灌木层9个主要种群进行种间联结的测定与分析,指出乔木层15个种群总体呈不显著的负联结,主要种群黄樟、三叉苦、鸭脚木和亮叶猴耳环只与极少数种群形成显著联结,与大部分种群联结关系较弱。灌木层9个种群整体为显著负联结,但主要种群三叉苦与九节、七裂叶悬钩子和假鹰爪呈显著正联结,鸭脚木与九节呈显著正联结,亮叶猴耳环与灌木层其它种群不存在显著联结关系。本文比较了多物种间总体关联性指标和3个成对物种间联结性测定指标的优缺点,并探讨了帽峰山生态公益林示范区次生林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2004 Vol. 23 (1): 42-46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421 KB)  ( 109 )
47 西江广东鲂天然繁殖场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杨婉玲, 赖子尼, 魏泰莉, 庞世勋

2001年在广东鲂产卵期间,对广东鲂天然繁殖场西江水系中两大渔场设立6个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分析,并对该水域水质现状作出环境评价。分析了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等二十个监测项目,其中青皮塘只有磷酸盐一项超标,超标率为100%,其余均未超标;罗旁超标项目三项,其中悬浮物、磷酸盐超标率为100%、氨氮超标率为33.3%,其余项目未超标。采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两渔场水质进行评价,两渔场磷酸盐污染最为严重,分担率青皮塘为63.49%,罗旁为46.09%,综合污染指数均值青皮塘为0.59,罗旁为0.52,均属轻度污染。

2004 Vol. 23 (1): 47-50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328 KB)  ( 67 )
51 大豆油脂生产的污染源分析及污染防治
檀笑1, 叶锦韶2, 李朝晖1

分析了大豆预处理、油脂浸出和油脂精炼等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粉尘、异味和废渣等主要污染物的来源。结合大豆油脂加工的行业特性,相应地提出了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冷凝和吸附的溶剂尾气治理方式,以及油脂回收的废渣处理和利用措施。提出了低污染、低能耗的清洁生产方式是大豆油脂生产过程中污染防治的最有效的办法。

2004 Vol. 23 (1): 51-53 [摘要] ( 194 ) HTML (1 KB)  PDF (368 KB)  ( 78 )
54 猪场污水的A2/O-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
高云超1, 潘木水1, 邝哲师1, 刘颂东2

猪场污水采用A2/O-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砂滤消毒组合方法处理,可以实行中水回用。原污水经过固液分离、调解池、竖流式初沉池、厌氧消化池、缺氧池、传统活性污泥曝气池、竖流式二沉池、接触氧化池、药剂混合池、斜板沉淀池、砂滤池、pH调解和消毒池处理后进入排放池,系统正常运行后处理废水可以达到GB8978-1996中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处理水没有检测到病原微生物。中水引入中水塔,通过独立设计的中水道,可以应用到猪舍冲栏使用。而污泥通过污泥干化场得到干化。

2004 Vol. 23 (1): 54-59 [摘要] ( 402 ) HTML (1 KB)  PDF (473 KB)  ( 94 )
60 沙尘暴的危害及农业防治措施
徐斌1, 侯向阳2, 王道龙1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发生与地表植被状况有密切关系,冬春季节农田裸露和退化草地植被覆盖度低是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来源,采用农业措施整治裸露农田和退化草地是沙尘源治理的关键。本文从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沙尘暴成因、沙尘暴的危害和沙尘暴的农业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了以农业措施作为沙尘源治理技术核心的观点。农业措施主要包括:(1)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变北方目前单一的种植方式,推广粮草混作技术、粮草间作套种、草田轮作,将牧草和越冬作物(冬小麦、冬牧70黑麦等)引入农田耕作系统,增加农田冬春季节的地表覆盖;(2)推广保护性耕作制度,通过免耕、提高留茬量和留茬高度,增加冬春季根茬固土能力和地表秸秆覆盖;(3)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通过严禁新的草原开垦,严格限制超载放牧,禁止滥采滥挖,推广分区轮牧和舍饲圈养,加大围栏封育的力度等措施恢复和重建草原植被;(4)发展集约化农牧业,推广集约化种植和养殖技术,把人们的生产活动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土地上,减少沙化农田和草地压力。

2004 Vol. 23 (1): 60-63 [摘要] ( 344 ) HTML (1 KB)  PDF (337 KB)  ( 94 )
64 TiO2光催化氧化法的提高效率方法及其环保应用
钟萍1,2*, 林志芬3, 刘正文1, 孔令仁2

本文阐述了利用金属掺杂、表面敏化、表面螯合、表面衍生、表面沉积贵金属、掺杂稀土元素、复合半导体及电子捕获剂扩大了TiO2半导体的光吸收波长范围或降低其载流子的复合率,从而提高TiO2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法的效率,并介绍了其在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2004 Vol. 23 (1): 64-67 [摘要] ( 508 ) HTML (1 KB)  PDF (532 KB)  ( 107 )
68 不同模式对虾养殖的自身污染及其环境效应
周小壮1, 林小涛1*, 林继辉2, 于赫男1, 廖志洪1

对虾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过量的饵料,对虾排泄物、粪便和生物遗骸溶出或分解产生的N、P营养盐和有机质,以及在养殖过程中所投放的化学或抗生素类药物残留。本文根据有关调查和研究的资料,阐述对虾养殖自身污染的机制,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南方较为普遍的高位池和低位池对虾养殖模式的特点与自身污染的关系及其环境效应,并提出针对这两种养殖模式的污染防治对策。

2004 Vol. 23 (1): 68-72 [摘要] ( 279 ) HTML (1 KB)  PDF (545 KB)  ( 111 )
73 桃花水母及其生态学研究进展
刘亚云, 陈桂珠*

桃花水母是一种濒临绝迹、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已有数亿年以上的生存历史,是地球上最低等级的无脊椎动物,是腔肠动物中生活于淡水中的仅有种类,是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物种,具有极高的生态和人文价值,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桃花水母的生境将惨遭淹没,桃花水母濒临灭绝,这一珍贵物种的灭绝,不仅是世界物种多样性的损失,也是我国古代记载的“桃花鱼”这一文化资源的永久丧失。由于桃花水母较为罕见和出现时间极短,人们对其知之甚少,故本文从其生物学特性、出现时间、种类、分布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对桃花水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提出了保护和研究桃花水母的科学意义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2004 Vol. 23 (1): 73-76 [摘要] ( 216 ) HTML (1 KB)  PDF (411 KB)  ( 182 )
77 纳米技术处理石油污染的研究进展
高洋1, 徐明芳2, 李定坚3, 骆育敏3, 曹焕生3

本文综述了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对石油污染物中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研究状况及其在石油污染处理应用中的研究概况,以及目前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列举了近些年来关于利用光催化技术处理石油污染研究的部分成果,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集中在反应机理、光响应范围和量子效率高的催化剂制备等方面。

2004 Vol. 23 (1): 77-79 [摘要] ( 400 ) HTML (1 KB)  PDF (445 KB)  ( 63 )
80 略论广东沿海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
刘水良, 徐颂军

本文分析了广东沿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资源条件、区位交通、经济基础、客源市场),及其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广东沿海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广东沿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优先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整体规划广东沿海的生态旅游资源,树立沿海大旅游的观念;开发多样化的生态旅游产品;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广东沿海的生态旅游管理水平。

2004 Vol. 23 (1): 80-84 [摘要] ( 332 ) HTML (1 KB)  PDF (435 KB)  ( 65 )
85 道路边坡绿化防护工程中的生态学原理
解新明, 卢小良*

随着我国公路和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护坡及山体边坡的绿化工程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付诸实施。然而,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一些工程并没有按照科学的规律开展工作,结果导致了最终的失败。本文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提出在路坡边坡绿化工程中应遵循的一些生态学原理,如适应性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生物共生原理、限制因子原理和力能学原理,试图为有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帮助。

2004 Vol. 23 (1): 85-88 [摘要] ( 155 ) HTML (1 KB)  PDF (453 KB)  ( 87 )
89 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人工湿地系统氮去除及氮转化细菌研究
靖元孝1, 杨丹菁2

研究了风车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TN去除率及氮转化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风车草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率为73.8%,与无植物人工湿地系统相比较,去除率提高了17.4%。风车草人工湿地氨化细菌为7.98×105cfu·g-1(细砂),硝化细菌为1.95×105MPN·g-1(细砂),反硝化细菌为5.89×1041.95×104MPN·g-1(细砂)。与无植物系统氮转化细菌相比,氨化细菌无明显差异,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均高出1个数量级。

2004 Vol. 23 (1): 89-91 [摘要] ( 316 ) HTML (1 KB)  PDF (315 KB)  ( 95 )
91 普及生态文化 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代表省生态学会参加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旁听座谈会发言(提纲)
张社尧

党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广东省政府的《工作报告》提出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与时俱进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生态方面的内容,如:我省“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山区和农村环境的生态屏障功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可见,省委、省政府已把生态与环境的建设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我认为,普及生态文化是和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分不开的。

2004 Vol. 23 (1): 91-91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92 KB)  ( 68 )
92 生境空气质量测定与评价指标
吕健1, 彭少麟2, 骆世明3, 段舜山4, 张社尧2, 钟晓青5, 翁建豪6, 周长久2

该指标系统规定了空气生境指数(Air entironment index,简称AEI)、生境空气质量分级、采样点及取值时间,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空气生境指数(AEI)的测定与评价的十个项目:空气洁净度(CI)、空气新鲜度(T)、植物精气浓度、人均绿地面积、绿地植物覆盖率、硬质覆盖率、水体覆盖率、界外植物覆盖率、移植植物树龄或原生植物树龄、植物种类和植物景观。本手册适用于住区生境空气质量评价。住区生境空气质量分为五级:5A级空气质量住区;4A级空气质量住区;3A级空气质量住区;2A级空气质量住区;1A级空气质量住区。

2004 Vol. 23 (1): 92-95 [摘要] ( 237 ) HTML (1 KB)  PDF (312 KB)  ( 101 )
  编辑部公告
22 《生态科学》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百佳科技期刊案例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入选2024年度广州科普社会协同力推荐个人
22 《生态科学》获广东省高校教育学会高校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重大项目立项
22 《生态科学》被评为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
22 《生态科学》荣获“广东省高校学术期刊最美封面优秀奖”
22 《生态科学》在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喜获佳绩
22 《生态科学》影响因子再创新高
22 《生态科学》再次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本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44-1215/Q
国际刊号:ISSN 1008-8873
刊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主办: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编辑:《生态科学》编辑部
出版:生态科学杂志社、科学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电话:020-85228257
手机:18198853575
E-mail:ecolsci@163.com
  友情链接
22 广东省生态学会
22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