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减氮对甜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大豆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 |
陈勇1,2,3, 杨可攀1,2,3, 段富媛1,2,3, 刘培1,2,3, 王志国1,2,3, 王建武1,2,3,* |
1.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2
2. 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2
3.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广州 510642 |
|
|
摘要 为了探讨减氮和甜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结瘤和固氮特性的影响,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2015年春-2018年秋, 共8季)对比了三种施氮水平: 不施氮(N0, 0 kg·hm2) 、减量施氮(N1, 300 kg·hm2)、常规施氮(N2, 360 kg·hm2), 两种间作模式: 甜玉米//大豆2∶3间作(S2B3)、甜玉米//大豆2∶4间作(S2B4), 以及不施肥单作大豆(SB)对大豆结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效率和固氮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大豆根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效率和固氮量随着年季变化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 春季大豆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显著高于秋季, 但秋季固氮效率和固氮量显著高于春季。2)施氮水平与种植模式极显著影响大豆固氮效率和固氮量, 不施肥处理大豆固氮效率为S2B4(69.87%) > S2B3(60.64%)、SB(56.3%), 但生物固氮量为SB(142.31 kg·hm-2) > S2B4(109.50 kg·hm-2) > S2B3(86.12 kg·hm-2)。3)间作甜玉米显著提高了大豆的固氮效率且随大豆种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S2B4-N0、N1及N2的固氮效率分别比S2B3-N0、N1及N2高9.47%、3.41%、1.83%, 但是, 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间作模式之间均无差异。4)减氮和间作甜玉米可显著提高大豆固氮率和固氮量的稳定性。总之, 减氮和间作甜玉米均能促进大豆结瘤、提高生物固氮量及固氮效率。
|
|
|
引用本文: |
陈勇1,2,3, 杨可攀1,2,3, 段富媛1,2,3, 刘培1,2,3, 王志国1,2,3, 王建武1,2,3,*. 减氮对甜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大豆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2, 41(4): 1-.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ecolsci.com/CN/Y2022/V41/I4/1 |
[1] |
马才学1, 杨蓉萱1, 柯新利1,*, 马智宇2, 张超正1, 唐兰萍1. 城市扩张背景下生态用地格局与生态效率的多尺度关联分析[J]. 生态科学, 2022, 41(5): 1-. |
[2] |
李佳1, 王明果2,3, 王云川1, 詹顺1, 段平1,*. 顾及无人机影像点云特征的绿地信息分类方法[J]. 生态科学, 2022, 41(5): 11-. |
[3] |
黄丽媛, 张宏梅*. 基于游客视角的美国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分析[J]. 生态科学, 2022, 41(5): 19-. |
[4] |
熊露露, 邓小红, 姬拉拉, 王健健*. 不同氮素添加频率模拟氮沉降对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2, 41(5): 28-. |
[5] |
冯永宏1, 苟琪2,3, 刘任涛2,3,*, 罗雅曦2, 常海涛2, 张静1, 蒋嘉瑜2,3. 不同沙障材料对固沙林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布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2, 41(5): 35-. |
[6] |
章妮1,2, 杨阳1,2, 陈克龙2,3,*. 模拟增温对青海湖河源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2, 41(5): 46-. |
[7] |
朱满乐, 韦宝婧, 胡希军*, 吴家荣, 李芮芝, 任哲民. 基于MaxEnt模型的濒危植物丹霞梧桐潜在适生区预测[J]. 生态科学, 2022, 41(5): 55-. |
[8] |
代林玉, 肖时珍*, 邰治钦, 闫伟.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土壤磁学文献计量分析[J]. 生态科学, 2022, 41(5): 63-. |
[9] |
罗火林1, 陈兴惠1, 肖汉文1, 陈衍如1, 刘环1, 卢建2, 黄文辉2, 熊冬金1, 杨柏云1,*. 多花兰传粉生物学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5): 72-. |
[10] |
路丽宁1, 张定海1,*, 李功麟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沙灌木的冠幅预测模型[J]. 生态科学, 2022, 41(5): 81-. |
[11] |
徐智超1, 温璐1,*, 张雪峰2, 宋洁1, 王立新1. 基于生态足迹的阿拉善地区生态安全评价[J]. 生态科学, 2022, 41(5): 90-. |
[12] |
达清珍1,2,崔东1,2,*, 张雨露1,2, 赵阳1,2, 尼加提·卡斯木1,2, 刘淑琪1,2. 新疆伊犁不同林龄野苹果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性[J]. 生态科学, 2022, 41(5): 98-. |
[13] |
康舒, 穆怀中*. 基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城市化质量评估方法优化与实证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5): 105-. |
[14] |
林远, 许晴宜, 萧倩雯, 邓碧松, 陈小梅*. 广州市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22, 41(5): 114-. |
[15] |
杨期和1,2, 廖金盛1,2, 杨和生1,2, 况伟1,2. 粤东七目嶂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5): 12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