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NDVI云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分析 |
|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昆明 650091
|
|
|
|
|
|
文章导读 |
|
摘要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和ArcGIS, 利用2000—2016年云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NDVI与气温及降水之间的响应关系, 分析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类型对当地植被生态系统长势的潜在影响, 进行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2000—2016年NDVI整体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 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和东部的部分地区, 植被覆盖度减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城市密集地区和滇西北。NDVI和气温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 尤其以东北和东部地区较为明显, 负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滇西北高海拔地区; NDVI和降水的相关性小于气温。基于NDVI的植被生态系统表现为适应和中度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类型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89.16%, 主要分布于南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 表现为不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类型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中部城市密集地区、滇西北部分地区。森林生态系统表现为适应和中度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类型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9.29%, 主要分布于东部、东北部和南部部分区域, 不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和中部零星地区。
|
|
关键词 :
气候变化,
NDVI,
植被覆盖度,
适应性,
云南地区
|
Abstract: |
Key words:
 
|
|
|
基金资助: |
[1] |
边慧芹, 王雪梅 . 基于NDVI的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时空演变分析[J]. 生态科学, 2020, 39(3): 80-. |
[2] |
张娟, 李剑萍, 王誉陶, 张翼, 井乐, 李建平. 西北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草地生产潜力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82-. |
[3] |
肖海龙, 盛茂银. 陆地森林植被植物细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20, 39(2): 199-. |
[4] |
王明, 桑卫国. 暖温带乔木和灌木物候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20, 39(1): 164-. |
[5] |
王君, 杨晓梅, 隋立春, 康军梅, 王志华*. 西安市1995—2016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景观格局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6): 81-. |
[6] |
陶正凯, 荆肇乾*, 陈蕾, 陶梦妮, 王印. 基于胁迫影响的人工湿地植物筛选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84-. |
[7] |
熊中人, 张晓晨, 邹旭, 赵洋, 陈昕. 中国天山花楸适生区预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19, 38(5): 44-. |
[8] |
王琦,, 张静, 颜文博, 吴洁. 朱鹮典型栖息地植被覆盖时空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5): 193-. |
[9] |
李同艳, 何云玲, 熊巧利. 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3): 45-54. |
[10] |
刘洋洋, 杨悦, 王倩, 刘影, 邹萌萌, 李建龙. 苏州西山仰坞生态园城市半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的定量评估[J]. 生态科学, 2019, 38(3): 116-124. |
[11] |
王磊, 王杰, 付林, 林叶彬. 南充市辖区近15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59-167. |
[12] |
王鹏赫,赵成义,王丹丹,马晓飞 . 气候变化对叶尔羌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6): 1-8. |
[13] |
杨静雅, 李新国, 闫凯, 刘彬 . 基于 NDVI 的新疆和静县草地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 [J]. 生态科学, 2018, 37(6): 38-44. |
[14] |
黄晓敏, 卢昌义. 厦门海湾典型无瓣海桑人工种群特征和幼苗更新扩散现状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5): 1-6. |
[15] |
郭磊, 王世东. 河南省近30 年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18, 37(5): 102-1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