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昆明 650091 |
|
|
摘要 基于MODIS NDVI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提取植被覆盖, 利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中部地区2000—2016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 并探讨了气候因子、地形因子、人类活动对其植被覆盖的影响。研究结果为: 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春季最低(平均58.75%), 秋季最高(平均66.30%), 大部分地区年植被覆盖度的平均值在50%—70%之间; 植被覆盖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曲靖境内(>80%); 滇池周边人口高密度区植被覆盖常年最低(<20%)。近17年来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年平均增长率0.3%•a-1, 其中秋季增幅最大(0.42%•a-1)。坡度对植被覆盖影响较大, 坡度≤8°地区的植被覆盖明显较低。除了冬季降水量与植被覆盖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其他季节多呈现负相关关系; 气温与植被覆盖多呈现正相关关系, 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较大, 造林面积变化与植被覆盖趋势变化具有相对一致性,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昆明市区植被覆盖为常年最低。
|
|
关键词 :
NDVI,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云南中部
|
|
[1] |
边慧芹, 王雪梅 . 基于NDVI的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时空演变分析[J]. 生态科学, 2020, 39(3): 80-. |
[2] |
郭嘉, 辛学兵, 郭慧, 法蕾, 裴顺祥, 吴迪, 马淑敏. 北京门头沟主城区及其城郊森林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J]. 生态科学, 2020, 39(2): 32-. |
[3] |
王君, 杨晓梅, 隋立春, 康军梅, 王志华*. 西安市1995—2016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景观格局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6): 81-. |
[4] |
邵亚奎, 朱长明, 徐新良, 张新, 沈谦. 2000—2015年安徽省林地遥感制图与时空变化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5-. |
[5] |
萧炜鹏, 龚建周*, 魏秀国. 1980—2015年中山市基塘景观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J]. 生态科学, 2019, 38(6): 64-. |
[6] |
何云玲*, 熊巧利, 余岚, 屈新星, 闫文波. 基于NDVI云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65-. |
[7] |
王琦,, 张静, 颜文博, 吴洁. 朱鹮典型栖息地植被覆盖时空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5): 193-. |
[8] |
刘洋洋, 杨悦, 王倩, 刘影, 邹萌萌, 李建龙. 苏州西山仰坞生态园城市半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的定量评估[J]. 生态科学, 2019, 38(3): 116-124. |
[9] |
周妍妍, 郭晓娟, 邹明亮, 陈冠光, 郭建军, 岳东霞. 基于扰动指数的天水南部植被扰动时空序列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02-110. |
[10] |
王磊, 王杰, 付林, 林叶彬. 南充市辖区近15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59-167. |
[11] |
杨静雅, 李新国, 闫凯, 刘彬 . 基于 NDVI 的新疆和静县草地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 [J]. 生态科学, 2018, 37(6): 38-44. |
[12] |
李月月, 黄义雄, 杨阳, 叶功富. 福建省长汀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风险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6): 52-59. |
[13] |
郭磊, 王世东. 河南省近30 年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18, 37(5): 102-112. |
[14] |
梁美霞, 陈志彪, 姜超, 区晓琳. 崩岗区不同植被覆盖度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4): 81-85. |
[15] |
许玉凤, 黄敏, 潘网生, 张永雷, 姚兴, 孙连群. 贵州黔南州石漠化格局变化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 37(4): 105-11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