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土壤无机CO2通量(Rio)研究进展 |  
					|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 266071 |  
						|  |  
					
						| 
								
									| 
											
                        					 
												
													
													    |  |  
													    | 摘要 土壤无机CO2通量(Rio)是土壤CO2通量(Rs)的重要组分, 当前对土壤CO2通量多基于完全来自有机源的假设, 忽略无机过程影响的研究影响了碳循环过程及源汇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Rio分离方法、特征与影响因素、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1)目前Rio分离方法主要有氯化汞灭菌法、加热法、高压灭菌法和13C同位素法, 不同的分离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研究成果之间的差异性较大降低了其可比性; 2)特定研究地区Rio能够主导或暂时主导Rs的方向和大小, 且变化特征受温度、含水量、pH、盐分和土壤粒径等因子的影响较大; 3)形成机制主要有碳酸盐系统的溶解/沉淀、地下孔穴储藏与通风作用两大观点。在此基础上, 针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如下建议: 1)探究更通用、简便和精确的分离措施并进行标准化, 提高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2)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区域和范围, 形成基于多生态系统的数据网络; 3)深入探究土壤无机碳循环过程, 为正确判定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提供参考; 4)加强对土壤Rio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研究, 为寻找全球“碳失汇”提供更为科学的解释。 |  |  
															| 关键词 :
																																																																土壤无机CO2通量, 
																																																																	分离方法, 
																																																																	影响因素, 
																																																																	机制 |  
															|  |  
													
														
															| 
																																																																																																										
																					| [1] | 朱丽蓉, 刘宇航, 叶长青.  海南岛干旱地区昌化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J]. 生态科学, 2020, 39(1): 183-. |  
																					| [2] | 魏楠, 赵凌平*, 谭世图, 赵芙蓉. 草地灌丛化研究进展 [J]. 生态科学, 2019, 38(6): 208-. |  
																					| [3] | 姜坤, 戴文远, 胡秋凤, 欧慧, 黄康.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海岛型城市景观破碎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 生态科学, 2019, 38(4): 99-110. |  
																					| [4] | 杨晓娇, 王效科. 中国城市化速度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3): 36-44. |  
																					| [5] | 郭兵, 孔维华7, 姜琳, 范业稳.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J]. 生态科学, 2018, 37(3): 96-106. |  
																					| [6] | 赵轻舟, 王艳芬, 崔骁勇, 郝彦宾, 余志晟. 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 37(3): 204-212. |  
																					| [7] | 陈传明, 侯雨峰. 主体功能区视域下的福建省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1): 87-93. |  
																					| [8] | 曹勤英,黄志宏. 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7, 36(6): 222-232. |  
																					| [9] | 蔡卓平, 吴皓, 刘伟杰, 刁盼盼, 骆育敏, 段舜山. 海洋微藻响应重金属复合胁迫的生理生态学机制[J]. 生态科学, 2017, 36(3): 216-219. |  
																					| [10] | 盛小星, 叶春明. 基于PSR 模型的上海市雾霾影响因素空间差异分析[J]. 生态科学, 2017, 36(2): 87-92. |  
																					| [11] | 李贺, 王道涵. 阜新市PM2.5 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7, 36(1): 201-208. |  
																					| [12] | 王桔红,张丽娜,陈学林,陈文 . 入侵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6, 35(6): 204-210. |  
																					| [13] | 张鹏, 胡宜刚, 黄磊, 赵洋, 虎瑞, 刘美玲. 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重建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6, 35(4): 91-96. |  
																					| [14] | 刘晓, 丛静, 卢慧, 蒋军, 李广良, 宿秀江, 王秀磊, 李迪强, 张于光. 典型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和环境解释[J]. 生态科学, 2016, 35(4): 125-133. |  
																					| [15] | 李艳红, 李发东, 马雯. 艾比湖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3): 78-8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