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 |
1.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41
3.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3079
4. 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62
5.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13
6. 地理国情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3079
7.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杭州 310018 |
|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的脆弱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研究在充分考虑研究区生态环境本底特征(高寒、冻融侵蚀、盐渍化、水力侵蚀强烈)的基础上, 引入了极端气候事件因子(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和人类活动干扰因子构建了青藏高原高寒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 进而对研究区近13 年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上属于中度脆弱状态, 其空间分布格局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增趋势; 2000—2013 年,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总体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分异格局与地形、气候(气温、降水等)、人口密度存在显著地相关性。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支持。
|
|
关键词 :
生态系统脆弱性,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人类活动,
驱动机制
|
|
[1] |
张娟, 李剑萍, 王誉陶, 张翼, 井乐, 李建平. 西北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草地生产潜力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82-. |
[2] |
肖海龙, 盛茂银. 陆地森林植被植物细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20, 39(2): 199-. |
[3] |
朱丽蓉, 刘宇航, 叶长青. 海南岛干旱地区昌化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J]. 生态科学, 2020, 39(1): 183-. |
[4] |
王明, 桑卫国. 暖温带乔木和灌木物候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20, 39(1): 164-. |
[5] |
何云玲*, 熊巧利, 余岚, 屈新星, 闫文波. 基于NDVI云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65-. |
[6] |
熊中人, 张晓晨, 邹旭, 赵洋, 陈昕. 中国天山花楸适生区预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19, 38(5): 44-. |
[7] |
姜坤, 戴文远, 胡秋凤, 欧慧, 黄康.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海岛型城市景观破碎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 生态科学, 2019, 38(4): 99-110. |
[8] |
王丽, 杨涛, 张军, 杜红霞. 拉萨地区居民点周边典型湿草甸湿地植被与土壤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3): 9-17. |
[9] |
王鹏赫,赵成义,王丹丹,马晓飞 . 气候变化对叶尔羌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6): 1-8. |
[10] |
赵云飞, 洪苗苗, 欧延升, 黄政, 张洋洋, 汪霞. 青藏高原东部山地草地土壤碳、氮、磷元素计量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 37(5): 25-32. |
[11] |
田丽, 崔耀平, 秦耀辰, 刘素洁, 李楠. 我国双季稻物候特征及其与水热条件的关系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4): 1-15. |
[12] |
赵芳, 卢涛. 道路扩展对青藏高原东缘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7, 36(4): 146-151. |
[13] |
高君亮,罗凤敏,高永,党晓宏,郝玉光. 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计算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6, 35(6): 191-198. |
[14] |
岳永彧, 王俊峰,俞祁浩, 游艳辉.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2): 1-7. |
[15] |
李积兰, 李希来. 高寒草甸矮嵩草的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6, 35(2): 156-16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