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 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生态科学
  综述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土壤无机CO2通量(Rio)研究进展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 266071
全文: PDF (308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土壤无机CO2通量(Rio)是土壤CO2通量(Rs)的重要组分, 当前对土壤CO2通量多基于完全来自有机源的假设, 忽略无机过程影响的研究影响了碳循环过程及源汇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Rio分离方法、特征与影响因素、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1)目前Rio分离方法主要有氯化汞灭菌法、加热法、高压灭菌法和13C同位素法, 不同的分离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研究成果之间的差异性较大降低了其可比性; 2)特定研究地区Rio能够主导或暂时主导Rs的方向和大小, 且变化特征受温度、含水量、pH、盐分和土壤粒径等因子的影响较大; 3)形成机制主要有碳酸盐系统的溶解/沉淀、地下孔穴储藏与通风作用两大观点。在此基础上, 针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如下建议: 1)探究更通用、简便和精确的分离措施并进行标准化, 提高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2)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区域和范围, 形成基于多生态系统的数据网络; 3)深入探究土壤无机碳循环过程, 为正确判定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提供参考; 4)加强对土壤Rio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研究, 为寻找全球“碳失汇”提供更为科学的解释。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孔范龙
郗敏
吴健敏
李悦
李奇霏
关键词 土壤无机CO2通量分离方法影响因素机制    
    
引用本文:   
孔范龙, 郗敏, 吴健敏, 李悦, 李奇霏. 土壤无机CO2通量(Rio)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7, 36(3): 186-192.
链接本文:  
 http://www.ecolsci.com/CN/Y2017/V36/I3/186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