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噬藻体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镇江 212013 |
|
|
摘要 噬藻体是水体微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活性成分, 广泛存在于海洋及淡水环境中, 对蓝藻种群结构与多样性以及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水环境中噬藻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将有助于噬藻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分子生态学角度, 论文对噬藻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基础与分子标记等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概述了相关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状况。从分子生态学与噬藻体多样性研究相结合的层面, 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
|
关键词 :
噬藻体,
辅助代谢基因,
遗传多样性,
分子生态学,
蓝藻
|
|
[1] |
黄亚新, 张小倩, 杨 燕, 孔繁翔, 卢亚萍, 施丽梅. 水华初期蓝藻颗粒有机物在不同菌群作用下分解释放营养盐的过程研究[J]. 生态科学, 2017, 36(5): 55-63. |
[2] |
孙志伟, 邱丽华, 曹煜成, 李卓佳, 胡晓娟, 苏浩昌, 蔡卓平, 文国樑. 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业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7, 36(1): 231-235. |
[3] |
方婷轩,马增岭. 温度变化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J]. 生态科学, 2016, 35(6): 14-23. |
[4] |
雷玉新, 刘耀兴, 席银, 李文章. 水体中铁离子和氮磷比对藻类生长影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1): 75-78. |
[5] |
戴国飞, 张萌, 冯明雷, 钟家有, 刘志刚. 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蓝藻水华状况与成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5, 34(4): 26-30. |
[6] |
谢理丽, 徐磊, 任晶晶, 徐少林, 韩博平. 盔型溞(Daphnia galeata)四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的RADP 分析[J]. 生态科学, 2015, 34(2): 9-15. |
[7] |
王旭, 陈新芳*, 关保华, 刘正文. 蓝藻胁迫条件下不同基质类型对苦草和伊乐藻生长的影响[J]. , 2013, 32(3): 303-307. |
[8] |
周敏, 刘正文*. 氮、磷对热带浅水湖泊惠州西湖蓝藻的控制[J]. , 2012, 31(2): 115-120. |
[9] |
李季东1, 肖利娟1,2, 胡韧1,2*. 大沙河水库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华分析[J]. , 2011, 30(5): 500-506. |
[10] |
孙芳, 郑忠明*, 陆开宏, 翟海佳, 邵路路. 底泥微生物活性对蓝藻水华水柱及沉积物间隙水氮磷分布的影响[J]. , 2011, 30(3): 217-222. |
[11] |
邓道贵, 孟小丽, 雷娟, 张赛, 杨威, 金显文. 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J]. , 2010, 29(6): 499-506. |
[12] |
吕敬, 郑忠明*, 陆开宏, 孙思志. 铜锈环棱螺生物扰动对“蓝藻水华”水体底泥及其间隙水中碳、氮、磷含量的影响[J]. , 2010, 29(6): 538-542. |
[13] |
刘艳华, 贾竟波, 张明海*. 气候因素对狍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J]. , 2010, 29(1): 70-74. |
[14] |
史绵红, 刘伟, 朱余, 张劲松. 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预警监控技术简述[J]. , 2009, 28(4): 370-374. |
[15] |
王文杰, 姚旦, 赵辰红, 薛静, 沈颂东*. 氮磷营养盐对四种淡水丝状蓝藻生长的影响[J]. , 2008, 27(4): 202-20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