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厦门海湾典型无瓣海桑人工种群特征和幼苗更新扩散现状研究 |  
					| 1.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厦门 361102 2. 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漳州 363105
 |  
						|  |  
					
						| 
								
									| 
											
                        					 
												
													
													    |  |  
													    | 摘要 为探究引种无瓣海桑对厦门海湾产生的生态影响问题, 采用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人工引种15 年的无瓣海桑—秋茄林种群特征和幼苗更新扩散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 (1)调查样方中, 正常生长、受2016 年严重台风影响致树顶半枯和树顶全枯的无瓣海桑植株数量分别占无瓣海桑种群大小的78.3%、4.0%和17.7%。正常生长、树顶半枯和树顶全枯的秋茄植株数量分别占秋茄种群大小的87.3%、4.2%和8.5%。正常生长和树顶半枯的无瓣海桑比例小于相应生活力状况的秋茄比例, 而树顶全枯的无瓣海桑比例大于树顶全枯的秋茄比例。(2)无瓣海桑种群个体高度分布在3—6 级。而秋茄种群个体高度分布在1—4 级。(3)在7 种不同类型样地调查幼苗扩散情况, 均未发现无瓣海桑幼苗或各级小树, 而秋茄在7 种类型样地中均有幼苗自然生长, 在林缘、光滩和混交地段3 种类型样地中均发现白骨壤幼苗,并且秋茄和白骨壤幼苗有多个立木级。综上可见在极端恶劣环境影响下, 外来种无瓣海桑比乡土种秋茄更没有适应和恢复能力。无瓣海桑在该研究地天然更新和扩散极其困难, 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天然更新成林和扩散未产生影响。 |  |  
															| 关键词 :
																																																																无瓣海桑, 
																																																																	群落调查, 
																																																																	天然更新, 
																																																																	扩散, 
																																																																	适应性 |  
															|  |  
													
														
															| 
																																																																																																										
																					| [1] | 何云玲*, 熊巧利, 余岚, 屈新星, 闫文波. 基于NDVI云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65-. |  
																					| [2] | 陶正凯, 荆肇乾*, 陈蕾, 陶梦妮, 王印. 基于胁迫影响的人工湿地植物筛选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84-. |  
																					| [3] | 韩晓卓, 覃姜色, 杨淑伶, 惠苍. 一类进化分布动态模型及其应用[J]. 生态科学, 2017, 36(3): 135-141. |  
																					| [4] | 莫昌健, 韩晓卓. 生态位构建作用对捕食-竞争系统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6, 35(5): 73-81. |  
																					| [5] | 李积兰, 李希来. 高寒草甸矮嵩草的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6, 35(2): 156-165. |  
																					| [6] | 唐以杰, 安东, 方展强, 陈康, 陈思敏, 卢小圣, 罗丽芬, 陈晓芬, 黄慧娟. 珠海夹洲岛无瓣海桑与秋茄群落对重金属吸附能力的比较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3): 13-19. |  
																					| [7] | 周松秀1, 刘兰芳1, 王鹏1, 朱宏娟2. 南方红壤丘陵区油茶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以湖南省常宁市为例[J]. 生态科学, 2015, 34(1): 61-67. |  
																					| [8] | 刘春晖1,2,薛达元2,3*,田桂泉1*. 生物结皮层小石藓在不同土壤中繁殖适应性及个体形态特征比较研究[J]. 生态科学, 2013, 32(6): 731-737. |  
																					| [9] | 刘滨尔,廖宝文*. 淇澳岛红树林改造试验[J]. 生态科学, 2013, 32(5): 534-539. |  
																					| [10] | 管伟, 谷兴华, 廖宝文, 张留恩. 苗期无瓣海桑与互花米草的营养竞争关系研究[J]. , 2012, 31(5): 513-518. |  
																					| [11] | 蔡卓平1,2, 段舜山2, 朱红惠1*. 海洋微藻对重金属镉胁迫的抗氧化应激适应性[J]. , 2012, 31(5): 591-595. |  
																					| [12] | 朱宏伟1, 郑松发1*, 彭辉武2, 武锋1. 无瓣海桑果叶及其浸提液的生物急性毒性研究[J]. , 2012, 31(4): 429-434. |  
																					| [13] | 易思荣, 黄娅, 肖波, 全健, 曹厚强. 金佛山方竹自然扩散生态效应初步分析[J]. , 2012, 31(1): 22-25. |  
																					| [14] | 曾雯珺1,2, 刘秀2, 刘春花3, 陈国臣2, 廖宝文1*. 无瓣海桑与芦苇两种湿地系统对N、P净化作用比较[J]. , 2012, 31(1): 26-30. |  
																					| [15] | 王雯雯, 欧景莉, 刘晓, 岳明*. 秦岭华北落叶松林乔木种群结构与更新[J]. , 2011, 30(6): 618-62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