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氮磷负荷比对浅水湖泊初级生产者的影响 |  
						| 吴红飞1, 关保华2, 姚思鹏3, 刘正文1,2,4,* |  
					| 1.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武汉430070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科学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3. 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 杭州310002
 4. 暨南大学生态学系与水生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632
 |  
						|  |  
					
						| 
								
									| 
											
                        					 
												
													
													    |  |  
													    | 摘要 为研究氮磷营养负荷比值(N︰P)的升高对浅水湖泊初级生产者的影响, 在种植刺苦草的模拟系统中, 保证磷(P)负荷不变, 不断增加氮(N)负荷, 设置三种N︰P 比(0︰1、20︰1 和40︰1), 比较不同N︰P 负荷条件下, 浮游植物、附着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三种不同的N︰P 负荷条件下, 上覆水中总氮(TN)和硝态氮(NO3 – -N)含量随着N︰P 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 总磷(TP)则下降。浮游植物和附着藻类生物量在N︰P 比为20︰1 时出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处理组; 刺苦草的生物量在实验结束时显著增加, 但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N︰P 升高能够促进浮游植物与附着藻类的生长, 但超过20︰1 会抑制其生长, 而N︰P 的变化对沉水植物没有显著影响。 |  |  
															| 关键词 :
																																																																沉水植物, 
																																																																	氮磷负荷比, 
																																																																	浮游藻类, 
																																																																	附着藻类, 
																																																																	刺苦草 |  
															|  |  
													
														
															| 
																																																																																																										
																					| [1] | 王立志, 董彬, 宋红丽, 李宝, 安娟. 衰亡期黑藻与生长期菹草交替生长对水体磷迁移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60-. |  
																					| [2] | 袁野, 张尹哲, 吕超超, 马徐发, 夏成星. 外来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3种沉水植物的牧食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5): 23-. |  
																					| [3] | 周静, 苟婷, 张洛红, 蓝郁, 马千里, 梁荣昌, 赵学敏 . 流速对不同浮游藻类的生长影响研究 [J]. 生态科学, 2018, 37(6): 75-82. |  
																					| [4] | 李菲菲,褚淑祎,崔灵周,肖继波. 沉水植物生长和腐解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 37(4): 225-230. |  
																					| [5] | 李鹏善, 朱正杰, 严燕儿, 安树青, 冷欣. 不同光照强度和底质营养对三种沉水植物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1): 101-107. |  
																					| [6] | 谷娇, 宁晓雨, 靳辉, 何虎, 朱小龙, 谈冰畅, 李宽意. 沉积物再悬浮对浅水湖泊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及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6, 35(1): 200-208. |  
																					| [7] | 尹传宝, 张敏, 张翠英, 倪振威, 黄燕清, 刘自强. 沉水植物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 生态效应及模型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1): 129-134. |  
																					| [8] | 胡天印, 谢佩君, 晏丽蓉, 李铭红, 乔云蕾. 菹草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J]. 生态科学, 2014, 33(6): 1182-1189. |  
																					| [9] | 王博*,李法云,范志平. 微生物抑制剂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分解过程及水体碳、氮、磷的影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3, 32(6): 673-678. |  
																					| [10] | 高健1,周敏1,闵婷婷1,刘正文1,2*. 惠州西湖生态修复对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3, 32(5): 540-546. |  
																					| [11] | 王旭, 陈新芳*, 关保华, 刘正文. 蓝藻胁迫条件下不同基质类型对苦草和伊乐藻生长的影响[J]. , 2013, 32(3): 303-307. |  
																					| [12] | 苗滕, 高健, 陈炳辉, 刘正文*. 惠州西湖生态修复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 2013, 32(3): 324-330. |  
																					| [13] | 康银花, 何培民*, 李娟英, 吴海龙, 温文科, 邵留, 张饮江. 可调式沉水植被网床对泥沙型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研究[J]. , 2013, 32(1): 34-39. |  
																					| [14] | 喻晓, 张修峰*, 刘正文.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浅水系统底栖和浮游藻类竞争关系的影响[J]. , 2012, 31(3): 301-305. |  
																					| [15] | 刘会, 朱丹婷, 李铭红*, 乔宁宁. 五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J]. , 2011, 30(6): 596-6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