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下载中心
《生态科学》稿件写作提示
稿件格式模板(2019年新)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
出版物数字用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访问统计
2008年 27卷 3期
刊出日期:2008-06-25

论文
 
       论文
129 西藏色季拉山森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评价
李为虎1,2, 杨小林2, 马和平3

基于对西藏色季拉山原始林区分布的6种优势种群进行的生态调查,对其生长的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5个空间因子进行统计,计算出不同优势种群在各空间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以及平均权重,以此来对该区域的森林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色季拉山原始森林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急尖长苞冷杉、高山松、林芝云杉、高山栎、方枝柏、华山松。其生态位度量空间均表现较大的特点,说明各森林群落处于比较稳定阶段,相当于顶级群落。

2008 Vol. 27 (3): 129-133 [摘要] ( 389 ) HTML (1 KB)  PDF (422 KB)  ( 223 )
134 真菌诱导子对象牙白原球茎生长的影响
赵建娜, 刘红霞*

在1/2MS基本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由野生春兰和华石斛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所制成的4种菌丝提取物,对象牙白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进行诱导培养。结果表明:4种菌株诱导子中3种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象牙白的生长和分化。对象牙白原球茎的诱导作用依次为HF26>CF6>CF8,与对照相比,HF26菌株显著提高了象牙白的鲜重(P<0.05),鲜重增长率分别为96.13%、86.86%和61.18%;干物质重分别增加了130.70%、96.50%和124.3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CF8菌株能促进根条数的增加;HF26菌株最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CF6菌株在促进成苗和根原基的分化上效果显著。结论:在象牙白原球茎生长的不同阶段,能够促进其达到最佳生长状态的菌株是不同的。

2008 Vol. 27 (3): 134-137 [摘要] ( 215 ) HTML (1 KB)  PDF (316 KB)  ( 176 )
138 月亮山景区景观格局分析研究
朱雪, 李晖, 文正祥, 赵凯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区域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具有较大关系。运用GIS技术,选取了景观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D)、均匀度(E)、景观破碎度(C)、景观分离度(I)五个景观指数,分析了"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亮山景区规划前后的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规划后,景区内增加了风景游赏用地、游赏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滞留用地等四种新的土地利用类型,形成了新的景观格局。景观层面:整体优势度下降、多样性上升、均匀度上升;斑块层面:林地、灌木林、荒草地和水域的破碎度上升,耕地的破碎度下降。林地的分离度上升,灌木林、荒草地的分离度下降。总的来说,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明显,且增加了景区趣味性,有利于生态保护及旅游活动的开展。

2008 Vol. 27 (3): 138-142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407 KB)  ( 147 )
143 广东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与生态因子的关联度分析
黄东光1, 邓太阳2, 周先叶3*, 张进标3, 昝启杰4, 王勇军4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广东内伶仃岛草本群落、草灌(或灌草)丛群落和灌木林受薇甘菊危害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薇甘菊对草本群落的危害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中主要受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的影响较大,对草灌丛群落的危害与各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差异不大,但其中受土壤含水量、pH值和群落透光度的影响稍大些,对灌丛群落的危害与各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差异也不大,其中受土壤有机质、群落透光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各环境因子对不同群落受薇甘菊危害的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群落透光度、土壤养分。

2008 Vol. 27 (3): 143-147 [摘要] ( 313 ) HTML (1 KB)  PDF (431 KB)  ( 142 )
148 贵阳市常绿树种叶子寿命的研究
周自宗, 袁莉, 王震洪*

贵阳市的典型植被为喀斯特植被,其中喀斯特常绿针叶林、喀斯特常绿阔叶林及喀斯特常绿灌丛在当地的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生态作用。在不同的生活型植物中,通过以优势种以及主要伴生种为研究对象、利用生命表法计算叶子的平均期望寿命(EX)来对贵阳市喀斯特植被主要常绿树种叶子寿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多数常绿树种叶子的寿命在0~2年之间,并且变化幅度较大,各个树种叶片寿命的更新周期不同。②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寿命存在差异,小乔木及灌木的叶子寿命较长,中乔木叶子的寿命较短,但是这个差异并不显著。③不同植被型组植物叶片寿命不相同,而且差异较为显著。鉴于贵阳市喀斯特植被的特殊性,讨论叶子寿命的影响因素,并且与已有研究比较分析得出贵阳市常绿树种叶片寿命有自己的分布格局。

2008 Vol. 27 (3): 148-153 [摘要] ( 225 ) HTML (1 KB)  PDF (469 KB)  ( 189 )
154 盐城沿海滩涂丹顶鹤的分布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吕士成

通过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数量分布和动态变化调查,得出丹顶鹤在该区越冬分布由建区初期的230只增加到2000年春的1128只,但近几年分布数量呈下降趋势,2008年春仅有640只。该项工作主要借助望远镜、照相机,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往年数据则引用参考文献。结果表明:丹顶鹤越冬总数呈下降趋势的同时,人工湿地中丹顶鹤的分布比例也由2000年春的76.4%下降到今年的50.5%。根据年度动态分布现状对丹顶鹤的分布趋势分析认为,未来于本区越冬的丹顶鹤种群在核心区的栖息仍然保持稳定及增加趋势,但部分群体有继续向异地迁移的可能。据此本文对今后丹顶鹤越冬种群的保护与管理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规划和实施人工湿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设想。

2008 Vol. 27 (3): 154-158 [摘要] ( 349 ) HTML (1 KB)  PDF (480 KB)  ( 366 )
159 珠海市中小型水库水质综合评价
夏晓萍

通过对珠海市20个中小型水库取水口的水样主要指标监测,运用水质指数法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珠海市中小型水库水质状况良好,监测的20个中小型水库中,15个水库达到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5个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有三个样品的铁含量超过地表水标准限值,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二个样品的硫化物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作为饮用水需作进一步的处理。

2008 Vol. 27 (3): 159-163 [摘要] ( 281 ) HTML (1 KB)  PDF (318 KB)  ( 175 )
164 珠江佛山与广州交界河段潮水河水质水量监测与评价
刘粤生

受潮汐的影响,潮水河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变化规律极其复杂。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如何布设合理的监测断面,制定合乎潮汐规律的潮水河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方案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为摸清潮水河段的污染物输入量以及河流的水质状况服务。通过对佛山与广州交界潮水河段水质水量的同步监测发现:该区域日化学需氧量输入量为288.8t,日氨氮输入量为88.8t;采用代表时段法计算出污染物的输入量及采用单项指标法评价潮水河水体现状比较可靠、合理;纳污量超过河段环境容量是导致水质不断恶化的原因;加强交界河段上游地区面污染治理,建立重点取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源地水质状况实时监测,是保证不同季节取水安全的有效措施。

2008 Vol. 27 (3): 164-168 [摘要] ( 308 ) HTML (1 KB)  PDF (359 KB)  ( 139 )
169 菌根研究的新特点及应用
仲凯, 刘红霞*

随着人们对菌根认识的逐渐深人,菌根应用越来越广泛,菌根研究也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文章归纳了近10年来国内外菌根研究呈现的四个新特征,并对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菌根研究进行简单概述;总结了国际上外生菌根在引种、菌根化育苗、逆境造林、根部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生产方面的应用,丛枝菌根菌在林木、大田作物、蔬菜、花卉、生态修复上的接种效果,兰科菌根真菌在兰科植物种子萌发、植株生长方面的应用;参照菌根研究进展及菌根在农、林生产上的应用近况,提出目前菌根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并对问题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

2008 Vol. 27 (3): 169-178 [摘要] ( 448 ) HTML (1 KB)  PDF (951 KB)  ( 1096 )
179 海洋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区域分布与影响因素
钟瑜1,2, 黄良民1*

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其群落遍布世界各大洋。在大部分海域,微型浮游生物的优势类群为鞭毛藻;原绿球藻是贫营养海域的优势类群,而聚球藻、微微型真核生物和异养细菌主要在营养盐丰富的海域出现,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富营养区域占优势。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可得性、水体稳定性和摄食压力是影响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主要因素,各海域主要调控因子的不同造成了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类群和丰度分布的差异。本文主要综述海洋微型和微微型浮游生物类群检测方法、区域分布特点及其受环境影响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2008 Vol. 27 (3): 179-185 [摘要] ( 389 ) HTML (1 KB)  PDF (687 KB)  ( 365 )
186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
袁莉, 周自宗, 王震洪*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表层掉落物和土壤中全部活性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是现在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土壤种子库时期是植物种群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有人称之为潜种群阶段,是种群的定居、生存、繁衍和扩散的基础。土壤种子库理论作为群落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其发生发展,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准确,研究内容得到了不间断的更新和补充,研究领域涉及了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杂草科学和农学等各科学。至此,土壤种子库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1.土壤种子库的研究的沿革;2.土壤种子库的特征3.土壤种子库的动态变化4.土壤种子库的分类问题5.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6.对植物生态学的贡献。

2008 Vol. 27 (3): 186-192 [摘要] ( 275 ) HTML (1 KB)  PDF (692 KB)  ( 258 )
  编辑部公告
22 《生态科学》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百佳科技期刊案例
22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入选2024年度广州科普社会协同力推荐个人
22 《生态科学》获广东省高校教育学会高校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重大项目立项
22 《生态科学》被评为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
22 《生态科学》荣获“广东省高校学术期刊最美封面优秀奖”
22 《生态科学》在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喜获佳绩
22 《生态科学》影响因子再创新高
22 《生态科学》再次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本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44-1215/Q
国际刊号:ISSN 1008-8873
刊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主办: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编辑:《生态科学》编辑部
出版:生态科学杂志社、科学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电话:020-85228257
手机:18198853575
E-mail:ecolsci@163.com
  友情链接
22 广东省生态学会
22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