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于2006~2007年对黔中喀斯特地区土壤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甲烷的释放通量进行原位观测,研究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是大气CO2、N2O的释放源,CH4的吸收汇.土壤CO2的释放通量介于450.8±50.8~1281.3±214.7 mg·m-2·h-1在之间,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N2O的释放通量介于-25.4±4.1~105.8±31.2μg·m-2·h-1之间,在夏季最高,在9月、11月和12月出现土壤对大气N2O的吸收;全年CH4交换通量介于-0.27±0.18~0.81±0.26 mg·m-2·h-1之间,随季节的变化不明显.气候条件对土壤CO2和CH4交换通量的影响较小,土壤水分对N2O释放通量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N2O和CH4地气交换通量受到土壤硝态氮含量的调控.
2002~2003年,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低盐度养殖虾池水体生态的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虾池爆发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在调查的低盐度虾池中,共统计20个拟柱胞藻爆发的虾池,其种群密度平均高达7.74×107 filaments·L-1,平均优势度达47.0%.虾池水体平均水温为30.3℃,pH为8.9,盐度1.4,透明度19cm,化学耗氧量为24.3mg·L-1.拟柱胞藻爆发的虾池水体环境表现为高水温、高pH、高有机质、低盐度且水体不断被搅动;通常爆发在对虾养殖的中后期富营养化水体.调查发现大量的拟柱胞藻对虾池其它藻类和微生物菌群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蓝纤维藻和小环藻等少数藻种可与拟柱胞藻形成共优势种.拟柱胞藻为广东珠三角凡纳滨对虾低盐度虾池重要优势藻种,且以螺旋型为主.
利用粗细2种孔径的分解袋对两种树叶(蒲桃和白兰)在广州长岗山自然保护小区的陆地和池塘中分别进行了为期210d和60d的分解研究.在陆地环境中,蒲桃在粗细网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3318d-1和0.003728d-1,白兰在粗细网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9238d-1和0.004379d-1;在静水环境中,蒲桃在粗细网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9536d-1和0.012591d-1,白兰在粗细网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17949d-1和0.020759d-1.结果表明,两种树叶在陆地中的分解速率均慢于水环境.另外,由于富含丹宁的蒲桃叶片具有抑菌作用,因此,无论在陆地还是水环境,蒲桃树叶的分解速率均慢于白兰树叶.
选择三种乡土树种樟树、大头茶和红鳞蒲桃,喷洒含有不同浓度的Cu和Pb溶液,同时设置一个没有喷洒重金属的空白实验.设置的浓度梯度Cu为0 mg·L-1、50 mg·L-1、150 mg·L-1、250 mgL-1;Pb为0 mg·L-1、10 mg·L-1、20 mg·L-1、30 mg·L-1.培育期结束后测量三个树种的树高;根、茎、叶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叶片生物膜的透性和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三种乡土树种的高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都受到了显著的抑制,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相较而言红鳞蒲桃长势较好.(2)随着Cu、Pb浓度的升高,植物叶片的质膜透性变强,受到的伤害增大.Cu250 mg·L-1下樟树叶片生物膜受到伤害最大,而在Pb30 mg·L-1下大头茶叶片质膜受到伤害最大.(3)SOD活性在Cu的胁迫下呈现随着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但大头茶的SOD活性在一直增加.(4)在Pb的胁迫下,SOD的活性随胁迫的浓度的升高一直下降,只有红鳞蒲桃在后期表现出了增长的趋势.
通过田间生长量实测法,对19个种源的厚朴幼苗进行了连续测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厚朴的苗高、地径、地下部干重、根冠比及总含水量等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厚朴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变化规律均呈现“S”型增长,并且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厚朴苗高和地径生长的主要时期是7~9月,该时期苗高和地径分别占全年生长量的77.7%和50.0%.厚朴种源苗期地理变异表现为经纬双向变异.苗高、地径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苗高与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综合其生长表现,选出5个优良种源是道县、江华、安化、融水及潜山种源.
采用2种印楝素农药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以及2个虫生真菌绿僵菌菌株和白僵菌菌株对桐花长卷蛾、棉古毒蛾和广州小斑螟等3种红树林叶面和种子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印楝素农药的单剂(500~1000倍)和与虫生真菌的复配剂(700倍),均对害虫有较强的毒性,一周内害虫死亡率达78.6~100%.两种印楝素农药与虫生真菌混合使用均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杀虫效果好,其中与虫生真菌的复配剂700倍液的杀虫最快,效果最好,第3天柑橘长卷蛾和广州小斑螟的死亡率达100%,棉古毒蛾的死亡率达93.3%.应用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与绿僵菌和白僵菌的复配剂500倍液进行林间防治危害桐花树的柑橘长卷蛾的试验,防治效果达65.4%~100%,该复配剂具有内吸传导作用、高效、低毒和安全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九段沙是长江口重要的新生湿地.作为主要地物类型之一的植被群落,是反映潮滩湿地生态环境变化重要而又敏感的指标因子.本文通过1987~2008年六景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对九段沙植被群落进行了分类提取,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了长江口九段沙植被群落20年来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987~1997年间,九段沙湿地植被以先锋植被海三棱藨草为主,植被面积随潮滩不断淤涨而增长;1997年人工促淤种植了芦苇和互花米草,至2008年,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三种植被群落所占植被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1.47%、39.35%和29.17%,其中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优势明显,当地植被海三棱藨草所占面积比例显著下降.
2008年7月至8月,采用样点法对国家自然保护区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鸟类的G-F指数,结果表明:金佛山北坡鸟类资源丰富,共有鸟类115种,分属于10目33科,其中,最多为雀形目92种(80%),其次为鸡形目5种(4.35%);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种,被列入CITES名录的鸟类有4种;东洋界鸟类81种(70.43%),古北界鸟类26种(22.61%),广布种8种(6.96%);从居留类型看,留鸟82种(71.30%),夏候鸟27种(23.48%)、冬候鸟4种(3.48%),旅鸟2种(1.74%);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北坡的F指数为17.1257,G指数为4.1561,G-F指数为0.7573.
利用正交试验L16(45)对影响獐(Hydropotes inermis)ISSR-PCR反应的Taq DNA聚合酶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及模板DNA浓度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同时对退火温度进行梯度PCR反应,以建立适合于獐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最终确定獐25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为:Taq酶1.25 U·25μL-1、Mg2+浓度2.5 mmol·L-1、引物浓度0.3μmol·L-1、DNA模板量350 ng·25μL-1、dNTP浓度0.15 mmol·L-1.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成功筛选出10条用于獐相关研究的ISSR引物并确定了各自的最佳退火温度,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獐的物种鉴定与分类、亲缘关系、系统发育和生理病理学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开展其它大型资源动物如黑麂的保护遗传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根据2008年5月在珠江口横琴岛海域的调查采样,本文对该海域的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C)、浮游动、植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浮游动、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数量和生物量等.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C)均值分别为5.27 mg·m-3和123.56 mg·m-2·d-1.浮游植物共有111种,以硅藻为主,绝对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6832.75×104cell·m-3,以近海广布种为主要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分别为2.29和0.45.浮游动物共有41种,暖水种沿岸类群种类占大多数,以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为绝对优势种,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742.25 ind·m-3和131.12 mg·m-3,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值分别为2.54和0.67.
比较研究了传统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电镜能谱仪法分析重金属Pb、Cd在水稻籽粒不同部位中的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显示,Pb、Cd在水稻颖果中的分配为胚>糊粉层>果皮>近糊粉层处胚乳>颖果中心,其中,胚、糊粉层和果皮Pb、Cd含量差异较小,整个胚乳Pb、Cd含量变化也不大,但胚、糊粉层和果皮Pb、Cd含量显著高于胚乳.扫描能谱仪能够准确反映重金属在植物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显著差异.扫描能谱仪法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快捷,但是只能用于定性,不能定量测定出某一部位重金属的准确含量,因此,不能代替传统的原子吸收光谱法.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气相色谱(GC)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蔬菜、水果、粮食中1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了解有机磷农药在广州地区农产品中的残留及其分布情况.50份农产品样品中有机磷农药各组分总的检出率为96.0%,其中蔬菜、水果、粮食检出率分别为96.8%、100%、80.0%.50份农产品样品中有机磷农药各组分总的超标率为36.0%,其中蔬菜、水果、粮食超标率分别为41.9%、21.4%、40.0%,16种有机磷农药中以马拉硫磷的超标率最高,为32.0%.不同组分有机磷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以杀螟磷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308.7μg·kg-1,其次是辛硫磷和甲胺磷,分别为970.1μg·kg-1和737.6μg·kg-1;因此应提倡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农药使用的引导和监管.
植物化感作用的强弱与化感物质的作用浓度相关.化感作用全区间抑制强度指数(Whole-range assessmentindex)是用于评估植物在一定的化感物质作用范围内所受化感作用总体抑制程度的一种方法.在对非线性剂量响应进行曲线拟合的基础上,本研究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法为计算化感作用全区间抑制强度指数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数学计算方法,并应用该计算方法分析了番茄水浸提液对生菜、萝卜、白菜、菜心、包心菜、豆角和水稻的化感作用强度.
利用烧杯混凝试验,通过改变pH值、药剂投加量等方法开展了一系列混凝试验,比较了一种新型聚合混凝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对以木浆为主的制浆造纸厂的综合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佳pH值和投药量条件下,新型聚合混凝剂的处理效果最好.当pH为8.29,药剂投加量为175mg·L-1时,即使不投加CPAM,处理后的废水CODCr去除率为87.4%,浊度去除率为96.4%,色度去除率为89.5%;出水CODCr和色度分别为90mg·L-1左右和约32倍,均达到了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的一级标准.
对肇庆市某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调试,研究了其CASS系统对进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调试阶段,进水CODCr、BOD5、NH4+-N和TP浓度分别为117.3~446.4 mg·L-1、60.5~225.9 mg·L-1、7.6~34.3 mg·L-1和1.85~5.49 mg·L-1,对应地,出水浓度分别为18.6~63.2 mg·L-1、8.0~29.2 mg·L-1、2.0~8.8 mg·L-1和0.22~0.83 mg·L-1.正常运行并优化工艺后,出水BOD5、NH4+-N和TP可达标排放.CASS池微生物数量丰富,正常运行阶段每克干污泥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总数分别高达4.2×1010±1.8×1010CFU、2.5×107±1.8×107CFU和3.6×106±2.6×106CFU.
富营养化所引起的蓝藻水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制约我国部分地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虽然没有彻底解决的有效办法,但是通过在蓝藻水华高发期进行实时的预警监控,可以为该环境问题的及时应对提供技术依据.论文首先对现阶段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暴发的预警监控技术现状进行了简述,随后在对巢湖西半湖近几年相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蓝藻水华预警监测因子的选择提出了建议,期望蓝藻水华预警监控指标能够更趋完整,从而更加有效的降低和减少由蓝藻水华暴发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和损失.
通过分析《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及国外有关标准,结合调研结果和目前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等治理技术,对正在制订的广东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控制指标限值展开讨论.提出广东省地方水泥标准排放限值有从严的空间但不太大.将珠江三角洲和山区区别对待,现有水泥厂和新建水泥厂分时段区别对待,引导水泥工业引进新技术和向水泥熟料基地转移,实现"十一五"环保规划的要求,可以作为广东省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个亮点.
为适应社会需求,暨南大学于2003年依托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开办了生态学本科专业,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该文从生态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总结回顾了办学以来的教学实践.
植物学实验是生态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生态学专业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要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师的科研特长,对实验课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教学改革研究以2007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从优化整合实验课内容、引导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强化实践过程三个方面,对生态学系的植物学实验课进行了改革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