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稻田水旱轮作系统的能值分析和可持续性评价 |
1.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南昌330045
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0008 |
|
|
摘要 构建可持续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筛选具有可持续性、适合南方双季稻区冬季绿色高效循环复合种植模式。在长期水旱轮作的基础上, 通过连续2 年田间定位试验, 采用能值分析理论评价水旱轮作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 稻田水旱轮作4 种模式的总能值投入和总能值产出大小均表现为油菜-早稻-晚稻→油菜-早稻-玉米‖花生>黑麦草-早稻-晚稻→黑麦草-早稻-玉米‖大豆=混播绿肥-早稻-晚稻→混播绿肥-早稻-玉米‖芝麻>紫云英-早稻-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混播绿
肥-早稻-晚稻→混播绿肥-早稻-玉米‖芝麻的系统可持续能值指数最高, 为0.0315, 而油菜-早稻-晚稻→油菜-早稻-玉米‖花生最低, 为0.0148。各模式可持续发展指数均为1 以下, 表明4 种种植系统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量较大, 造成了环境负载率较高, 导致可持续发展指数较低, 其中“混播绿肥-早稻-晚稻→混播绿肥-早稻-玉米‖芝麻”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
|
关键词 :
复种轮作,
能值分析,
可持续性,
双季稻田
|
|
[1] |
刘旭, 邓永智, 蔡文博, 梁颖祺, 杨任屹, 田杰, 付敏. 基于三种方法评估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耗方法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4): 137-143. |
[2] |
王立革1, 焦晓燕1*, 董二伟1, 郜春花1, 苗伟2, 田锋2. 采煤沉陷区复垦前后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变化特征分析[J]. , 2011, 30(3): 334-339. |
[3] |
崔胜辉1*, 张雅京1,2, 周健1,2, 林剑艺1, 刘勇1. 城市建筑代谢研究方法及其展望[J]. , 2011, 30(3): 359-367. |
[4] |
胡晓辉, 黄民生*. 基于能值分析的福州与厦门城市生态系统比较研究[J]. , 2007, 26(6): 553-5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