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河流域中游芦苇湿地土壤碳垂直分布特征 |
1.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2.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3.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
|
|
摘要 黑河流域是中国的第二大内陆河流域, 在该流域中游分布的湿地面积有170411.2 hm2, 其中水陆交错带芦苇湿地面积30000 hm2。以黑河流域中游芦苇湿地为例, 探讨了其土壤剖面中碳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土壤剖面0—20 cm 土层的容重较小, 容重均值为 0.365 g·cm3, 在 20—50 cm 容重均值急剧升高; 50 cm 以下, 容重均值均在1.29 g·cm3 以上, 容重随土壤深度增加呈“S”型增长; 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40 cm 处, 40 cm 以下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 土壤有机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 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容重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
关键词 :
芦苇湿地,
土壤剖面,
有机碳,
垂直分布,
黑河流域
|
|
[1] |
徐玉洋, 李亭亭, 李果, 汪正祥, 杨启池, 林邦俊, 张贺贺, 李玲. 湖北兴山县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垂直分布格局研究[J]. 生态科学, 2020, 39(1): 27-. |
[2] |
谢冬明, 温丽, 易青, 周国宏, 黄庆华, 陈家欣, 周杨明, 钱海燕. 基于景观尺度下的鄱阳湖湿地浅层土有机碳的空间特征[J]. 生态科学, 2020, 39(1): 101-. |
[3] |
阿提姑·吐尔洪, 李新国*,李志, 刘彬,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新疆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土壤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6): 53-. |
[4] |
颜送宝, 王丽云, 邹璐, 潘文婷. 青藏高原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与土壤性状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19, 38(2): 105-111. |
[5] |
奚晶阳, 白炜, 尹鹏松, 刘永万.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与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1): 92-101. |
[6] |
习丹, 旷远文. 广州城郊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特征[J]. 生态科学, 2019, 38(1): 226-232. |
[7] |
李炳怡, 刘冠宏, 李伟克, 刘晓东. 不同火强度对河北平泉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养分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4): 35-44. |
[8] |
舒健虹,蔡一鸣,丁磊磊,王普昶,李小冬. 不同放牧强度对贵州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1): 42-48. |
[9] |
周起超, 赵爽, 彭成荣, 沈伟, 宋立荣. 秋季太湖梅梁湾蓝藻的原位增殖与垂直分布[J]. 生态科学, 2016, 35(5): 117-125. |
[10] |
邱锦泉, 付善明, 肖方, 王道芳, 常向阳. 粤北某矿区横石河流域耕作土壤剖面重金属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J]. 生态科学, 2016, 35(3): 56-64. |
[11] |
王义祥, 王峰, 叶菁, 黄勤楼, 翁伯琦, 黄毅斌. 菌渣施用对柑橘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6, 35(1): 27-33. |
[12] |
王霖娇, 盛茂银, 李瑞.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6, 35(1): 47-55. |
[13] |
邓小军, 曹继钊,宋贤冲,唐健, 陈风帆,.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3 种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征[J]. 生态科学, 2014, 33(6): 1129-1134. |
[14] |
李少朋, 邢前国. 潮滩底栖微藻生物量垂直变化对其遥感反演模式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4, 33(6): 1155-1159. |
[15] |
于锡军, 黄道建, 郭振仁, 綦世斌. 大亚湾大辣甲水域叶绿素a及营养盐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变化[J]. , 2013, 32(1): 78-8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