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与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
|
|
摘要 以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 采用开顶室增温小室进行增温模拟实验, 设置CK(对照点)、T1(增温1.5—2.5 ℃)、T2(增温3—5 ℃)3种处理, 研究了短期增温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生物量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1)T1增温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生成, T2增温幅度过大, 抑制了微生物的活性, 导致这种促进效果在T2内不显著。(2)T1, T2增温均使得0—2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降低, T1增温促进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的生成, 但这种促进效果在T2内并不显著。(3)T1, T2增温均使得0—20 cm 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降低, 20—30 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无明显变化。(4)模拟增温促进了长江源高寒沼泽草甸地上生物量的生成, 并且增温幅度越大地上生物量增加越多。T1增温促进了地下生物量的生成, T2增温幅度过大, 对地下生物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的这种促进作用有所抑制。(5)土壤有机碳(SOC), 土壤微生物量碳(MBC),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三者碳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土壤有机碳(SOC)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变化。
|
|
关键词 :
长江源区,
模拟增温,
高寒沼泽草甸,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生物量
|
|
[1] |
岳泽伟, 李向义, 李磊, 林丽莎, 刘波, 曾凡江. 氮添加对昆仑山高山草地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 |
[2] |
谭淑娟, 李婷, 余素睿, 蔡水花, 叶万辉, 沈浩. 光照强度对8种红树植物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39-. |
[3] |
丁俊霞, 陈克龙, 崔航, 巴丁求英, 周贵尧, 金彦香. 高原鼠兔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干扰[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 |
[4] |
乌迪, 巫明焱, 陈佳丽, 董光, 程武学. 基于Landsat影像的梭磨乡冷杉林地上碳储量估测及其时空动态[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11-122. |
[5] |
王瑶, 钱金平, 董建新.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6): 30-37. |
[6] |
鹿士杨, 潘丽萍, 彭晚霞, 宋同清, 杜虎, 刘永贤. 不同竹类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空间分配格局[J]. 生态科学, 2018, 37(4): 123-129. |
[7] |
王立竹, 于晓鹏, 管杰然, 叶诺楠, 商天其, 伊力塔. 浙江缙云县公益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动态分析[J]. 生态科学, 2018, 37(4): 147-153. |
[8] |
李强, 李建国, 张忠启. 滨海盐渍土地区水稻田C、N 及生物量动态变化的模拟与应用[J]. 生态科学, 2018, 37(3): 148-158. |
[9] |
张林林, 刘效东, 苏艳, 夏文杰, 梁京威, 李吉跃.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 37(3): 213-221. |
[10] |
王希义,徐海量2,凌红波,潘存德. 基于生物量的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生态经济价值变化特征初探[J]. 生态科学, 2017, 36(6): 83-88. |
[11] |
姜明月, 张文天, 魏晓雪. 五大连池矮曲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季节变化的动态响应特征[J]. 生态科学, 2017, 36(5): 96-103. |
[12] |
张仁懿, 史小明, 李文金, 王刚, 郭睿. 氮、磷添加对亚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6, 35(5): 15-20. |
[13] |
杜祥运, 刘大翔, 许文年, 夏振尧, 姚小月, 孙雷. 活化菌剂施用量对基材肥力及狗牙根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6, 35(3): 92-98. |
[14] |
陈启鹏, 焦海峰, 王莉, 刘迅, 孙元, 王一农. 象山港夏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J]. 生态科学, 2016, 35(2): 13-18. |
[15] |
易自成, 黎俏文, 高嘉乐, 骆世明, 黎华寿. 皇竹草的分株构件及其生物量分配的相关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5): 1-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