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对稻田CH4 和 CO2 排放的影响 |  
					| 长江大学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荆州 434025 |  
						|  |  
					
						| 
								
									| 
											
                        					 
												
													
													    |  |  
													    | 摘要 冬季稻田排放的甲烷( CH4)和二氧化碳(CO2)是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为探求种植适宜的冬季覆盖作物并减少稻田冬季CH4 和CO2 排放, 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法对播种油菜的稻田(YC)、播种小麦的稻田(XM)及冬闲
田(CK)三个处理下稻田的CH4 和CO2 排放进行了观测, 分析了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对稻田CH4 和CO2 的排放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CH4 排放通量为YC>XM>CK, CO2 排放通量为XM>YC>CK。不同冬季作物覆盖下, 各处理CH4 和
CO2 的累计排放量表现同其平均排放通量相同。YC 处理的CH4 累计排放量与冬闲田(CK)处理的相比较达到显著水平(p<0.05), XM 处理CO2 的累计排放量与YC 和CK 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稻田CH4 和 CO2 季节排放量以及在 100 年尺度上的 CO2 当量计算, 不同处理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GWP)大小顺序为XM>YC>CK, 在YC、XM 和CK 中,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处理的增温潜势最大, 且最大值达到6442.58 (kg·hm–2)。小麦处理的CO2 和CH4 的总温室效应最大, 机耕直播油菜(Brassica napus L.)次之, 冬闲田最小。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收获后稻田种植不同冬季作物, 观察在其生长季节内CH4 和 CO2 和的排放特征, 为合理利用冬闲稻田控制温室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  |  
															| 关键词 :
																																																																油菜, 
																																																																	冬稻田, 
																																																																	冬小麦, 
																																																																	温室气体 |  
															|  |  
													
														
															| 
																																																																																																										
																					| [1] | 郜雅静, 李建华, 卢晋晶, 靳东升, 郜春花.  生物修复剂TF3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J]. 生态科学, 2020, 39(2): 114-. |  
																					| [2] | 李洁华, 周平, 张林林, 程伟文 . 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变化规律分析与预测 [J]. 生态科学, 2018, 37(6): 45-51. |  
																					| [3] | 赵本良, 沈启斌, 章家恩, 王秋爽, 汤薇. 根区施加鸭排泄物对水稻生长及甲烷排放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7, 36(6): 1-7. |  
																					| [4] | 孙文文, 江洪, 陈晓峰, 舒海燕, 朱靖, 张晓山.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点[J]. 生态科学, 2016, 35(5): 65-72. |  
																					| [5] | 张冬梅, 杨玲, 李博, 周立志, 张黎黎. 安徽省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及减排路径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4): 149-157. |  
																					| [6] | 刘芳1,2, 刘丛强1*, 王仕禄1, 兰翠玲2.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温室气体的地气交换特征[J]. , 2009, 28(4): 289-292. |  
																					| [7] | 方华丽, 李鹏, 成海宏, 常天军, 王建林*. 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J]. , 2008, 27(2): 77-84. |  
																					| [8] | 成海宏, 王建林*, 常天军, 方华丽, 李鹏. 西藏栽培白菜型油菜种群构件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 2007, 26(6): 495-500. |  
																					| [9] | 王建林, 成海宏, 常天军, 方华丽, 李鹏, 栾运芳, 大次卓嘎. 西藏野生油菜种群间角果趋同生长格局研究[J]. , 2007, 26(5): 422-427. |  
																					| [10] | 张敏, 谢运球*. 硼、镉元素及其交互作用与油菜产量和品质[J]. , 2007, 26(4): 367-373. |  
																					| [11] | 王建林, 常天军, 成海宏, 方华丽, 栾运芳, 何燕, 大次卓嘎, 李鹏. 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构件种群相互关系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 2006, 25(6): 507-511. |  
																					| [12] | 顾继光1, 林秋奇1, 胡韧1, 周启星2, 刘孝义3. 磁处理土壤对油菜品质的影响及土壤健康质量指示[J]. , 2004, 23(3): 193-19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