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Horton 模型的涟江流域马尾松林冠截留模拟 |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阳 550001 |
|
|
摘要 喀斯特地区林冠截留对降水再分配和水源涵养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涟江流域马尾松为研究对象, 以植被截留观测数据为基础, 基于Horton 模型建立涟江流域马尾松林冠截留模型。结果表明: 观测期内, 涟江流域降雨总量为520.67 mm, 叶面积指数平均为0.39; 马尾松林冠截留总量的模拟值为67.79 mm, 与实测值误差16.55 mm, 两者间的决定系数(R2)为0.75, 模型模拟效果较好; 流域内马尾松林冠截留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7.04%, 且流域林冠截留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北部向南部递减的规律, 流域内黄壤与石灰土上的马尾松林冠截留量较大, 而不同地貌对林冠截留量的影响较小。总体而言, 构建的模型能达到较好的模拟效果, 涟江流域马尾松林具有较强的林冠截留作用。
|
|
关键词 :
马尾松,
林冠截留,
Horton 模型,
涟江流域,
喀斯特
|
|
[1] |
张芳, 曾馥平, 杜虎,彭晚霞.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对降水特征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19, 38(5): 38-. |
[2] |
李宏群, 刘晓莉, 符勇耀, 汪建华. 基于MaxEnt模型分析重庆马尾松适生的生物气候特征[J]. 生态科学, 2019, 38(4): 129-134. |
[3] |
李艳琼, 沈育伊, 黄玉清, 徐广平, 蒲高忠, 何成新, 王新桂, 莫凌.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分布差异与微生物活性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 37(4): 24-34. |
[4] |
张林林, 刘效东, 苏艳, 夏文杰, 梁京威, 李吉跃.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 37(3): 213-221. |
[5] |
舒健虹,蔡一鸣,丁磊磊,王普昶,李小冬. 不同放牧强度对贵州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1): 42-48. |
[6] |
姜海峰, 安裕伦, 周旭, 许幼霞, 余晓芳. 2000—2015 年间贵州省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J]. 生态科学, 2017, 36(5): 170-176. |
[7] |
韦小茶, 周秋文, 崔兴芬, 蔡明勇, 马龙生, 戴丽. 喀斯特针叶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J]. 生态科学, 2017, 36(4): 120-127. |
[8] |
王登富, 张朝晖. 中国贵州喀斯特金矿区苔藓植物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7, 36(3): 180-185. |
[9] |
周秋文,颜红,马龙生,蔡明勇,戴丽. 喀斯特地区典型针叶林的降雨截留分配效应[J]. 生态科学, 2016, 35(6): 140-145. |
[10] |
殷声锋, 王智慧, 张朝晖. 喀斯特重度石漠化地区苔藓植物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5): 90-95. |
[11] |
王霖娇, 盛茂银, 李瑞.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6, 35(1): 47-55. |
[12] |
张红玉. 基于“结构—过程—功能”一体化的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评价指标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5): 205-210. |
[13] |
张红玉, 杨勇, 李勇.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探讨[J]. 生态科学, 2015, 34(4): 169-174. |
[14] |
李军峰, 贾少华, 王智慧, 张朝晖.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分布与环境关系[J]. 生态科学, 2015, 34(1): 68-73. |
[15] |
王宁. 贵州麻山地区宗地乡苗族聚集地野生植物资源利用分析[J]. , 2013, 32(3): 365-37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