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0—2015 年间贵州省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 |  
					|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阳 550001 2. 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01
 |  
						|  |  
					
						| 
								
									| 
											
                        					 
												
													
													    |  |  
													    | 摘要 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分析旨在检验多年生态环境治理成果、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揭示喀斯特内部差异性, 并为不同类型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决策依据, 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水热、地质地貌、土壤、土地利用/土地覆盖4 个方面考虑, 对2000—2015 年贵州省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结果表明: 1)贵州省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整体平稳转好, 4 期综合指数分别为51.08(2000)、52.65(2005)、51.93(2010)、53.36(2015)。2)黔南州、遵义市以及铜仁市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较稳定; 六盘水市、安顺市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毕节市、黔西南州综合指数稳定性较差。3)丘陵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增幅较大, 盆地波动较为明显。4)不同喀斯特类型区综合指数: 非喀斯特地区>亚喀斯特地区>典型喀斯特地区, 喀斯特地区改善幅度高于非喀斯特地区。未来应继续加强土地相对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对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盆地地区应进一步优化开发利用方式, 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  
															| 关键词 :
																																																																土地生态环境, 
																																																																	时空演变, 
																																																																	喀斯特, 
																																																																	贵州 |  
															|  |  
													
														
															| 
																																																																																																										
																					| [1] | 张丽芳, 冉丹阳, 杨存建, 廖雨, 祝聪, 张英.  横断山区凉山州耕地景观安全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 生态科学, 2020, 39(2): 25-. |  
																					| [2] | 张芳, 曾馥平, 杜虎,彭晚霞.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对降水特征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19, 38(5): 38-. |  
																					| [3] | 赵志刚.,余德, 何宁, 韩成云. 赣西三市热环境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生态科学, 2019, 38(3): 174-181. |  
																					| [4] | 赵柯, 李伟芳, 毛菁旭, 寇相玮, 尹昌霞. 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86-193. |  
																					| [5] | 牛潜, 周旭, 许幼霞, 杨江州, 张继. 基于土地利用的贵州省乌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分析[J]. 生态科学, 2018, 37(5): 165-173. |  
																					| [6] | 李艳琼, 沈育伊, 黄玉清, 徐广平, 蒲高忠, 何成新, 王新桂, 莫凌.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分布差异与微生物活性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 37(4): 24-34. |  
																					| [7] | 周秋文, 朱红. 基于Horton 模型的涟江流域马尾松林冠截留模拟[J]. 生态科学, 2018, 37(2): 43-49. |  
																					| [8] | 舒健虹,蔡一鸣,丁磊磊,王普昶,李小冬. 不同放牧强度对贵州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1): 42-48. |  
																					| [9] | 李卓, 张继超, 孙然好, 张翀. 气候和地形对植被覆盖动态演化的影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7, 36(6): 35-43. |  
																					| [10] | 韦小茶, 周秋文, 崔兴芬, 蔡明勇, 马龙生, 戴丽. 喀斯特针叶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J]. 生态科学, 2017, 36(4): 120-127. |  
																					| [11] | 王登富, 张朝晖. 中国贵州喀斯特金矿区苔藓植物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7, 36(3): 180-185. |  
																					| [12] | 于强,岳德鹏,张启斌,牟春燕,尹波,吕奇. 磴口县荒漠绿洲景观时空演变及其格局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16, 35(6): 73-83. |  
																					| [13] | 周秋文,颜红,马龙生,蔡明勇,戴丽. 喀斯特地区典型针叶林的降雨截留分配效应[J]. 生态科学, 2016, 35(6): 140-145. |  
																					| [14] | 殷声锋, 王智慧, 张朝晖. 喀斯特重度石漠化地区苔藓植物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5): 90-95. |  
																					| [15] | 王霖娇, 盛茂银, 李瑞.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6, 35(1): 47-5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