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16S rDNA 和COI 基因序列初步探究角壳网纹溞的分类地位 |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淮北 235000 |
|
|
摘要 在安徽升金湖中首次发现了角壳网纹溞。利用特异性分子标记, 对角壳网纹溞的16S rDNA 和COI 基因进行了PCR 扩增和测序, 并进行了相关的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 角壳网纹溞的16S rDNA 和COI 基因中A+T 含量均超过60%, 明显高于C+G 的含量。角壳网纹溞不仅在形态上与其他同属种类相差校大, 在分子进化中也与其他同属种类的遗传距离相差较大。通过K—2P 双参数模型计算, 角壳网纹溞COI 基因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高达20%, 种间遗传距离的范围为16.7%—23.9%。因此, 结合其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特征暗示角壳网纹溞的进化地位应为网纹溞属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
|
关键词 :
角壳网纹溞,
形态学,
分子标记,
系统进化
|
|
[1] |
王玉莹, 沈春竹, 金晓斌, 鲍桂叶, 刘晶, 周寅康.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江苏省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 生态科学, 2019, 38(2): 138-145. |
[2] |
汤静, 虞蔚岩, 宋东杰, 李朝晖. 中华麝凤蝶生物学特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5): 111-114. |
[3] |
顾杨亮, 徐磊, 林秋奇, Henri J. Dumont, 韩博平*. 新亚种—中华拟同形溞(Daphnia similoides sinensis)[J]. , 2013, 32(3): 308-312. |
[4] |
蔡卫京1, 陈仁利1*, 赵灿南2, 黄新涌2, 杜文昌2, 顾茂彬1. 金斑蝶生物学与规模化饲养的初步研究[J]. , 2011, 30(1): 21-25. |
[5] |
王小蕾, 张润杰. 三种常见实蝇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比较[J]. , 2009, 28(5): 471-476. |
[6] |
章群1, 施苏华2, 屈良鹄2, 张宏达2. 马尾松Ls-rDNA5’末端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J]. , 2003, 22(1): 27-29. |
[7] |
雷冬梅, 段昌群*, 徐晓勇. 分子标记方法在生态学中的应用潜力和局限[J]. , 2002, 21(4): 361-36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