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亚乾.1996.广州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给水排水,22(4):52-55.
[2] 郑锦明,吕洪涛,韩博平.2004.飞来峡水库水质现状及其向广州供水能力的探讨[J].生态科学,23(3):208-211.
[3] 朱照宇,欧阳婷萍,邓清禄,等.200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步评价[J].资源科学,24(1):55-51.
[4] 吴学伟.2000.广州市消防规划中供水、供电及燃气供应规划初探[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8(4):78-85.
[5] I.A.谢克洛莫罗夫.1999.世界水资源和用水:当代评价和未来展望[J].水科学进展,10(3):219-234.
[6] 宋永方,郭彦波,石志增,等.2000.石家庄城市供水与气象条件[J].气象,26(5):51-54.
[7] 魏静,陈正洪,彭毅.2000.武汉市日供水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J].气象,26(11):27-29.
[8] 叶林宜.1997.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供水水源规划需水量预测[J].水利规划,(2):36-38.
[9] 张永勤.1999.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22(增刊):529-535.
[10] 叶佰生,赖祖铭,施雅风.1996.气候变化对天山伊犁河上游河川径流的影响[J].冰川冻土,18(1):29-36.
[11] 刘昌明,张学成.2004.黄河干流实际来水量不断减少的成因分析[J].地理学报,59(3):323-330.
[12] 谷晓平,刘雪梅.2000.春、夏季降水对水库蓄水量的影响[J].气象,26(4):50-53.
[13] 朱照宇,欧阳婷萍,邓清禄,等.200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步评价[J].资源科学,24(1):55-61.
[14] 李雪铭.2004.城市主要能源及用水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大连市为例[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3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