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下载中心
《生态科学》稿件写作提示
稿件格式模板(2019年新)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
出版物数字用法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访问统计
2021年 40卷 5期
刊出日期:2021-09-25
综述
研究论文
综述
研究论文
1
西沙永兴岛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
汪伟薇1, 2, 孙毓鑫1, 徐向荣1, *
通过采集西沙永兴岛表层土壤和土柱样品, 研究了21种多环芳烃(PAHs)在永兴岛土壤中的浓度和组成特征, 对土壤中PAHs的来源进行解析,并对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永兴岛表层土壤中PAHs的浓度范围为38.9—176.4 ng·g-1, 16种优控PAHs的浓度为36.7—155.6 ng·g-1, 跟其它类似环境相比, 永兴岛土壤中PAHs污染相对较轻。芘、荧蒽、菲、苯并[b]荧蒽、、苯并[a]芘、茚并[1, 2, 3-cd]芘和苯并[e]芘是永兴岛表层土壤中最主要的PAHs。永兴岛土柱中总PAHs与2—3环PAHs浓度分布特征相似, 表层和底层浓度较高, 2—3环PAHs在土柱中占比为74%—96%。来源解析表明永兴岛土壤中PAHs主要以石油、木材或煤等燃烧源为主。16种PAHs的等效致癌风险浓度显示永兴岛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较低。
2021 Vol. 40 (5): 1-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1467 KB) (
181
)
8
无纺布对不同坡度高寒退化草甸地上植被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高志香1, 梁德飞2, *, 李宏林2, 李希来1, 2
当前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已经大面积退化。由于该区域地势复杂, 除滩地之外, 不同坡度的退化草地治理技术研究亟待加强。针对退化草地恢复已有大量研究, 然而对草地干扰相对较低的无纺布覆盖技术研究薄弱。基于以上, 在三江源区不同坡度的高寒退化草甸通过铺设无纺布, 来探讨无纺布对不同坡度退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 缓坡地地上生物量、植被高度、土壤水分显著低于陡坡地; 无纺布覆盖能显著提升植被地上生物量、 盖度、 物种分盖度和、含水量以及碳、氮积累; 且对缓坡地植被地上生物量、 物种分盖度和及土壤水分的促进幅度更大。因此无纺布覆盖对植被及土壤提升效应说明这是一项适宜于高寒退化草甸的恢复技术, 特别对水热条件相对较差的缓坡退化草地治理中, 此项技术适宜推广。
2021 Vol. 40 (5): 8-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1189 KB) (
193
)
16
皮质醇及其衍生物(倍他米松)对青鳉性腺分化影响的探究
向家志1, 苏冒亮2, 3, 张俊彬1, 2, *
皮质醇(Cortisol)是鱼类主要的糖皮质激素, 其含量的高低变化会对鱼类性别分化与性激素合成产生关键影响。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是由人工合成的皮质醇衍生物, 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水域中被频繁检测到, 对鱼类的生殖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研究以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为实验对象, 将获得的青鳉胚胎分别暴露于含20、200和2000 ng·L-1倍他米松或皮质醇的孵化液中, 研究皮质醇及其衍生物-倍他米松对青鳉仔鱼阶段性激素合成酶与性腺分化的关键节点基因表达的影响, 评估其对性腺分化与生殖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0 ng·L-1皮质醇暴露加速青鳉胚胎孵化, 孵化时间提前1天, 200与2000 ng·L-1暴露组倍他米松胚胎孵化时长延缓2天。在仔鱼性腺分化阶段, 皮质醇与倍他米松处理都引起类固醇激素合成酶与性腺分化的关键节点基因表达的显著变化。皮质醇处理下仔鱼的cyp19a1a、hsd17b3、hsd11b2基因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 对雌雄激素合成具有抑制效果, 且抑制效果与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倍他米松处理下, cyp19a1a、foxl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且dmrt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 该结果提示倍他米松处理对青鳉仔鱼有潜在的雄性化。倍他米松与皮质醇暴露下, gsdf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 该结果表明两种糖皮质激素暴露会延缓仔鱼性腺的分化过程。综上所述, 皮质醇与倍他米松的暴露均会干扰生殖内分泌系统, 并延缓仔鱼的性腺分化, 其中倍他米松暴露可能会诱导仔鱼的雄性化。
2021 Vol. 40 (5): 16- [
摘要
] (
20
)
HTML
(1 KB)
PDF
(1079 KB) (
121
)
23
雷州半岛红树林群落特征及其分布格局
唐秋霞1, 2, 3, 4, 5, 王友绍1,2, 3, 4, *
以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为调查与研究对象,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红树林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开展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 雷州半岛红树林的群落可分为24个类型, 其中白骨壤群落面积占比高达60.55%, 占有绝对优势; 雷州半岛红树林包括真红树植物8科13种, 占全国真红树植物物种的50%, 半红树植物8科10种, 占全国半红树植物物种的83.33%;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09—1.08, 部分研究区域之间数值差异较大; 从向陆林缘至向海林缘, 物种多样性沿潮间带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为高潮间带>中潮间带>低潮间带; 白骨壤为雷州半岛重要的优势种, 在高、中和低潮间带均有分布, 聚集分布为高潮间带<中潮间带<低潮间带; 与2008年雷州半岛国家“908”专项红树林调查结果相比, 该地区所记录的红树物种由14种增加到了23种, 受2008年寒害所影响而枯死的红海榄又逐渐恢复; 附城镇1995年引进无瓣海桑, 与乡土种白骨壤、秋茄一起成为当地的优势种, 说明无瓣海桑的引进对于当地红树林群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雷州半岛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但是红树林群落结构仍然不够合理, 对残次天然纯林进行改造和人工多物种造林, 是日后雷州半岛红树林群落恢复和重建的重要方向; 同时也要加强乡土红树植物物种恢复, 维持雷州半岛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2021 Vol. 40 (5): 23-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1872 KB) (
284
)
33
室内模拟试验铜锈环棱螺及其体表周丛生物对水中氮形态及含量的影响
王雪飞, 孙庆业*
铜锈环棱螺及附着于其体表的周丛生物在水体氮循环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次试验以铜锈环棱螺及其体表周丛生物为研究对象,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铜锈环棱螺及周丛生物对水中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试验分无螺对照组CK、处理1(具有周丛生物的螺壳)、处理2(去除周丛生物的活体螺)和处理3(具有周丛生物的活体螺)。结果表明, 试验结束时, 处理2和处理3水中总氮(TN)含量分别为CK的25倍和44倍, 活体螺显著增加了水中总氮含量(P<0.05)。与处理2相比, 具有周丛生物的处理1和处理3氨氮(NH3-N)和亚硝氮(NO2–-N)转化效率更快; 与CK相比, 处理组水中硝氮(NO3–-N)占比显著增加(P<0.05), 且具有周丛生物的处理1和处理3比无周丛生物的处理2更早到达硝氮占比峰值; 螺体表面周丛生物中较高的氨氧化和亚硝氮氧化功能基因(AOB-amoA、AOA- amoA和nxrA)丰度促进了水中NH3-N和NO2–-N向NO3–-N的转化。
2021 Vol. 40 (5): 33- [
摘要
] (
11
)
HTML
(1 KB)
PDF
(3541 KB) (
109
)
40
中草药粗提物杀灭离体鱾新本尼登虫效果
刘彦甍1, a, 侯廷龙1, a, 付耀武1, 冯娟2, 张其中1, *
鱾新本尼登虫作为海洋鱼类的一种体外寄生虫, 是海水养殖中主要的流行病原。为了探究盐度对鱾新本尼登虫成虫和幼虫活力的影响, 以成虫和幼虫的累积死亡率为指标, 检测了成虫和幼虫在四种盐度(0、10、20和30 ppt)胁迫下的活力状况。在此基础上, 测试了五种中草药猪苓、羌活、淡竹叶、牡丹皮和紫草的酒精粗提物离体杀灭鱾新本尼登虫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当水温维持在22℃时, 成虫和幼虫处于30 ppt的海水盐度下, 在实验分别开始的8小时和5小时内, 它们的累积死亡率均为0%, 可以维持较好的活力, 该结果可为鱾新本尼登虫的离体杀虫实验提供时间依据。另外, 离体杀虫实验结果表明, 浓度为16 mg·L–1和8 mg·L–1的羌活酒精粗提物分别在158.7 min和135.7 min之内可以杀灭100%的成虫和幼虫。淡竹叶、牡丹皮和紫草的酒精粗提物在浓度高于64 mg·L–1时才能杀灭所有的幼虫。猪苓提取物减少了成虫和幼虫的存活率。羌活提取物在浓度高于128 mg·L–1时可以完全抑制鱾新本尼登虫虫卵的孵化, 但是, 持续暴露在256 mg·L–1的猪苓、淡竹叶和紫草粗提物下十天, 虫卵的孵化率仍无显著变化。根据这些结果可以表明上述的几种植物粗提物可以作为水产养殖中控制鱾新本尼登虫感染的植物型药物的潜在来源。
2021 Vol. 40 (5): 40- [
摘要
] (
8
)
HTML
(1 KB)
PDF
(265 KB) (
114
)
49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
陈荣友1, 2, 雷耘3, 刘昌勇4, 李亭亭1, 彭宗林4, 汪正祥1, 5, *
为全面了解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状况, 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 对保护区鸟类种类, 生境、分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1)保护区有鸟类251种, 隶属16目52科; 其中, 留鸟128种(51.00%)、夏候鸟80种(31.87%)、冬候鸟27种(10.76%)、旅鸟16种(6.37%)。区内以繁殖鸟类为主, 珍稀濒危鸟类种类多, 鸟类资源的保护价值高。(2)鸟类区系中, 东洋界物种141种(56.18%)、古北界物种71种(28.29%)、广布种39种(15.53%), 以东洋界占优势, 并呈现与古北界、广布种相混杂的格局。(3)各生境类型中的鸟类丰富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林地>灌丛>河湖湿地>草地>村落耕地; 林地与灌丛之间的鸟类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 林地与河湖湿地的最低。(4)保护区鸟类空间分布格局, 在垂直方向上呈单峰模式, 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区段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方程关系: y =-2.7976x2+ 22.631x + 32.75(R2=0.954, P<0.001); 在水平方向上全部鸟类丰富度呈现两端较低中间较高的分布格局。通过调查分析既丰富了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武陵山系的鸟类资料, 也为保护区进行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21 Vol. 40 (5): 49- [
摘要
] (
4
)
HTML
(1 KB)
PDF
(3816 KB) (
252
)
59
长茎葡萄蕨藻在模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环境中的脱氮研究
李华, 田道贺, 刘青松, 段亚飞, 张家松*
为优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 探究长茎葡萄蕨藻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含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模拟养殖尾水, 考察了长茎葡萄蕨藻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吸收效果, 进而讨论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长茎葡萄蕨藻吸收去除三氮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茎葡萄蕨藻在单一含氮污染物中硝酸盐氮吸收速率最快; 在混合含氮污染物中, 氨氮吸收速率最快, 吸收去除效率最高, 其次为硝酸盐氮。长茎葡萄蕨藻在实验条件下养殖密度为16 g·L-1时生长较快, 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92.63%、61.91%和66.08%。在水流动状态下, 水力停留时间越短, 对三氮的综合去除效果较好, 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时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去除率为55.79%、56.37%、58.50%。
2021 Vol. 40 (5): 59-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1544 KB) (
218
)
69
生境对药食两用植物接骨草的生长、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陈兰英1, 许航2, 徐正刚2, 肖娟 2, *
探讨接骨草对不同生境适应能力和响应机制, 以川东北丘陵地区野外自然分布的药食两用植物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 Lind.)为研究对象, 研究林内(生境Ⅰ)、林窗(生境Ⅱ)、林缘(生境Ⅲ)不同生境下接骨草植株高度、叶片形态、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不同生境接骨草叶片的植株高度、叶片长、叶面积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林窗生境的植株最高, 叶片长、叶面积最大, 且与相对光强呈显著负相关, 与湿度呈显著正相关。(2) 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与植株形态的生长具有一致性, 均是林窗生境显著高于林内和林缘生境。(3) 不同生境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显著, 林窗生境的接骨草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值较高, 而非化学猝灭系数(qN)较低, 同时较高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 表明接骨草有较高光能利用能力和光呼吸能力。接骨草兼有阴生和向阳的特性, 在林窗生境下接骨草的长势、叶绿素含量和光能利用能力均优于林内和林缘生境, 接骨草的植株形态、光合生理特征是对不同生境适应能力的主导因素。在引种栽培接骨草时, 林窗的相对光照(56.05±0.78%)和相对湿度(52.78±0.63%)可作为遮光种植和田间管理的参照。
2021 Vol. 40 (5): 69- [
摘要
] (
12
)
HTML
(1 KB)
PDF
(2926 KB) (
172
)
78
近20年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发展态势分析
陈寒旭1, 游巍斌1, 2, *, 何东进1, 2, 游蕾晓3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是维持和提高人类福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 基于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 梳理比较了2002—2019年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国内外研究主题及其演变路径。结果表明: 在此期间, 国内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呈上升趋势, 美国和中国两国发文量占比最高, 各机构间合作度较高、跨国交流较活跃。国际上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中, 生物多样性成为最大关键词网络节点, 城市中的环境影响、景观视角下绿色空间、土地利用的保护与管理以及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影响亦是热点。国内研究则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 并在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地的融合、城市化或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和生态安全格局方面形成中国特色。近20年来, 国际上研究热点演化表现为: 城市中的生态学—城市的管理—生物多样性与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与人类福祉; 国内方面则经历从城市森林—生态用地与生态城市—城市或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演变过程, 而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有限。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存在问题包括: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作用机理认知不足、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较低及其实际应用受限、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量化和不利服务的研究滞后; 基于多学科整合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亟待突破。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深入探索的5大重点领域。
2021 Vol. 40 (5): 78- [
摘要
] (
5
)
HTML
(1 KB)
PDF
(2896 KB) (
225
)
89
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效益评价研究
苏军德1, *, 蒲济林1, 李国霞1, 赵晓冏2, 3
为了对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效益进行定量评估, 分别运用替代工程法、历史比较法、碳税法、市场经济法对研究区内水源涵养、固土保肥、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等生态服务价值和森林直接经济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生态服务价值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草地最高, 达426.80亿元, 疏林地最低, 为6.31亿元, 但乔木林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高; 固土保肥和固碳释氧是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它们的生态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95.13%, 净化大气贡献比例较低, 占总价值的0.31%; 总体来看, 生态服务价值(789.28亿元)明显高于直接经济价值, 二者之比约为16:1。研究成果将会为区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2021 Vol. 40 (5): 89-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609 KB) (
163
)
95
克隆整合对天胡荽分株间有性和克隆繁殖策略的影响
李晓红1, 2, *, 张万灵1, 2, 周兵1, 2
研究了克隆整合特性对天胡荽在异质性土壤养分环境中繁殖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 克隆整合可显著提高相连分株中处于低资源条件下近端分株的结果数和坐果率、总种子数量, 及其单个克隆分株的平均结籽数, 但对各处理单果重量的无显著影响。克隆整合有利于促进资源缺乏端的有性繁殖; 促进生理顶端分株的克隆繁殖。在低资源条件下, 克隆整合促进近端分株的有性繁殖以及远端分株的克隆繁殖; 相反则促进远端分株的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因此, 克隆整合特性是天胡荽对异质性环境的重要适应对策, 它使天胡荽能够扩展到不适合植物生长的低养分斑块中, 从而增加了天胡荽对恶劣环境的繁殖适合度及适应能力。
2021 Vol. 40 (5): 95-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1404 KB) (
59
)
102
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周妍妍1, 郑续1, 魏乐民1, 郭建军2, 岳东霞1, *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 对厘清植被的生长状况及其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 以及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西北干旱区疏勒河流域为例,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CASA模型计算的2001—2015年植被NPP数据, 分析了疏勒河流域NPP的时空变化特征,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NPP的影响。结果如下: 2001—2015年, 疏勒河流域NPP年总值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NPP增加的区域占总面积的84.29%,上游山区和中下游绿洲区增加的最显著。NPP减少的区域占总面积的15.71%,主要分布于北部的肃北、敦煌的西部和南部及中下游绿洲的南北两侧。15年间土地利用的面积变化对NPP贡献率空间差异显著, 但总体上对NPP总量增加起到促进作用, 且耕地面积的变化对NPP总量的贡献率最大。
2021 Vol. 40 (5): 102- [
摘要
] (
4
)
HTML
(1 KB)
PDF
(9670 KB) (
49
)
109
淮河流域奎濉河典型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评价
时晓瑞1, 武升2, 黄瑜2, 欧三青3, 王树仁3, 马友华2, 姜家生4,*
通过对奎濉河典型小流域进行实地调研, 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小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源中, 生活源污染负荷率最大, 达到57.32%, 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75874.04 kg, 其中COD为主要污染物, 排放量达到39812.58 kg; 养殖业污染负荷率为35.33%, 达到18741.73 kg, 种植业污染负荷率为7.35%。在3个评价因子COD, TN, TP中, 以COD的污染负荷率最高, 达77.17%; 其次为TN, 污染负荷率为16.83%; TP的污染负荷率为6.00%。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小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物主要来源, 应是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
2021 Vol. 40 (5): 109- [
摘要
] (
13
)
HTML
(1 KB)
PDF
(1899 KB) (
260
)
116
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多视角评价
张静静*, 穆艳华
从多个视角探讨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生境质量的空间差异特征, 旨在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基于伏牛山地区森林类型分布图、土地覆被及DEM等数据, 借助InVEST模型和ArcGIS软件, 从区域、森林类型和垂直带三个视角探讨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生境质量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 ①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境质量指数平均值为0.79, 整体处于较优等水平; ②从不同森林类型来看, 以人工林为主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以及林龄较小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生境质量最差, 而以天然林为主的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林和针阔混交林生境质量最好; ③从不同垂直带来看, 南坡低山落叶阔叶林带(SI)生境质量最差, 南坡中山针阔混交林带(SIV)生境质量最好。
2021 Vol. 40 (5): 116- [
摘要
] (
10
)
HTML
(1 KB)
PDF
(3653 KB) (
144
)
122
山西省化肥投入区域分异及环境风险评价
解文艳, 周怀平*, 杨振兴, 刘志平
基于1985—2017年化肥施用量和作物播种面积, 采用化肥施用环境风险评价模型, 探讨了山西省化肥施用及环境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山西省化肥施用总量在1985—2017年间整体呈增加趋势, 2017年山西省化肥施用强度为285.14 kg·hm-2, 大多数地区农田化肥投入过量; 其基本趋势是从晋北到晋南逐步增加, 晋西北投入少、晋东南投入高。总化肥施用强度极值比为2.4, 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极值比分别是1.9、2.7和3.4。全省11个地市氮磷钾投入比例是1:0.69:0.62, 不尽合理。山西省2017年化肥施用环境总风险指数为0.52, 呈低度环境风险; 氮、磷、钾肥施用的环境风险指数分别为0.50、0.58和0.55。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处于安全状态; 磷肥的环境风险区域集中在晋东南和晋中地区, 钾肥的环境风险区域集中在晋东南和运城地区, 均呈现中度、严重风险程度并有成片聚集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调控山西农田施肥合理分布并进行分区指导, 制定不同施肥方案, 协调粮食增产和生态保护间的关系, 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参考。
2021 Vol. 40 (5): 122- [
摘要
] (
13
)
HTML
(1 KB)
PDF
(2276 KB) (
199
)
129
新疆阿克苏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演变与时空格局分析
杨振民, 刘新平*
基于改进的NES—PSR模型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并结合GIS技术平台, 分析了阿克苏河流域1999—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警情格局变化和区域差异特征, 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 (1)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变好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级别由“较不安全”提高至“较安全”, 警度亦由“重警”降至“轻警”。(2)生态安全格局差异明显。研究期间流域生态安全高水平区呈东部—西部—南部—北部顺序变化的空间演变特征。(3)生态环境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流域依然处于“轻警”和“较安全”状态, 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任重道远。(4)影响阿克苏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是多方面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造林面积占地区面积比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新疆GDP比重、水利环境和公共管理设施业投资是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改善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可能为阿克苏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改善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2021 Vol. 40 (5): 129- [
摘要
] (
15
)
HTML
(1 KB)
PDF
(2381 KB) (
104
)
140
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草地土壤健康评价
樊才睿1, 2,王腾1, *
土壤是草地植被生长的基础, 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 为探究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性能的影响, 以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 选取重度放牧、中度放牧、不放牧草地, 对表层0—30 cm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19个指标进行分析,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9个主要贡献指标,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评价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的土壤健康状况。结果显示: (1)放牧强度的增加改变草地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 随放牧强度的增加, 表层土壤砂粒含量上升, 粘粒粉粒含量下降, 三种放牧草地30cm深土壤的物理特性差异显著 (P<0.05)。(2)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等元素含量变化差异较大, 总体显示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土壤中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活性退化程度, 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且不放牧草地<中度放牧草地<重度放牧草地。(3)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处对土壤变化较为敏感的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粉粒、pH值、电导率、全磷、全钾、有机质、脲酶为土壤健康评价指标,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得出重度放牧、中度放牧和不放牧草地的健康系数为0.607、0.674、1。因此, 不放牧草地土壤健康状况最好, 重度放牧草地土壤健康状况最差, 同时适当的将草原重度放牧草地向中度放牧和不放牧草地转变, 将有利于草原土壤环境的改善及恢复。
2021 Vol. 40 (5): 140-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438 KB) (
142
)
149
南京中山植物园食果鸟类对宜昌润楠果实的取食和传播
金柏慧, 刘好好, 吕婷婷, 王业迪, 蒋佩月, 王征*
鸟类是植物种子的重要传播媒介, 它们的形态和取食行为特征是影响种子传播的主要因素。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属樟科(Lauraceae)润楠属的常绿阔叶乔木, 依赖鸟类取食传播种子。2019年6—8月于南京中山植物园, 开展了鸟类对宜昌润楠果实的取食和传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共有14种鸟类取食宜昌润楠果实, 乌鸫(Turdus mandarinus)和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是主要取食鸟类, 两者取食频次分别占43.8%和17.9%; 总取食量较高的鸟类依次为乌鸫、红嘴蓝鹊、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和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 这5种鸟类的取食量存在明显差异, 乌鸫的平均取食量(6.1±0.3颗/次)显著大于其他鸟类; 不同鸟类取食后的飞行距离存在显著差异, 体型较大的鸦科、鸫科鸟类具有相对较大的飞行距离; 鸟类取食后停栖生境类型主要包括乔木林、灌木丛和草地, 以乔木林中停栖的鸟类种数最多, 占总利用频次的54.6%。研究表明食果鸟类对宜昌润楠种子具有潜在传播作用。
2021 Vol. 40 (5): 149-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996 KB) (
241
)
155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承载力历史演化及预测
王路2, 白晶晶1, 郑春丽1, *
论文选取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研究区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各类指标数据,建立生态承载力三维评价模型,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模型中的指标进行赋权,计算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现状及对其变化敏感的指标,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保护我国北疆的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的主要指标为人均水资源量和森林覆盖率,研究区整体生态承载力呈逐渐上升趋势,但短期仍处于中低水平,需加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互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区生态承载力将逐渐增高,增长速率加快,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具包容性。
2021 Vol. 40 (5): 155-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1545 KB) (
137
)
164
南沙港海区水质变化与浮游植物群落更替特征
李桂娇1, *, 冯洁娉1, 叶锦韶2
港口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然而, 港口用海对所在海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有待剖析。为此, 以南沙港海区为研究对象, 对该海区的水质和浮游植物开展了为期3年的监测, 分析了监测指标的关联。结果表明, 南沙港海区水质受港口用海影响不显著, 除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超过了港口航运区四类海水的水质标准外, pH、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悬浮物、石油类、铜、铅、锌、镉、汞、砷、铬等指标均达标。各站位的浮游植物门类组成均是硅藻门和绿藻门种数最多, 两者占了总种类数的76%以上。自2017年至2019年, 各站位的种群由以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梅尼小环藻和绿藻门的四足十字藻等组成的3个聚类向由绿藻门的椭圆小球藻、小球藻、鼓藻、布朗葡萄藻, 硅藻门的新月菱形藻和蓝藻门的鞘丝藻、细小裂面藻为代表的3个聚类更替。
2021 Vol. 40 (5): 164- [
摘要
] (
10
)
HTML
(1 KB)
PDF
(3580 KB) (
181
)
172
祁连山黑河源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袁杰1, 3, 曹广超1, 2, 3, *, 杨登兴1, 3, 曹生奎1, 3, 刁二龙1, 3, 赵美亮1, 3
对于极度缺水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植被覆盖度俨然成为了该区生态环境的“指示剂”, 其发挥的核心作用不容小视。选取西北内陆干旱区核心区域—黑河源区为研究对象, 利用MODIS NDVI数据, 采用最大合成法和趋势分析法, 探讨该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 并分析地形因素和降水量对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 (1)研究区自2000年开始NDVI整体自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加趋势, 增加面积显著大于减少面积且累计增加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50.58%, 表明整个研究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善; (2)对年、月际降水量和NDVI进行拟合后发现, NDVI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3)不同海拔梯度范围内, NDVI以3000—3300 m为界, 界上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 界下呈明显减少趋势; (4)从坡度来看, NDVI以坡度25°为界, 界下NDVI值随坡度增加呈增大趋势且增幅明显, 界上NDVI值开始减少, 减幅较小; (5)不同坡向上, NDVI以正东向半阴坡和正西向半阳坡为界出现明显的高低值分区, 其中最高值出现于正东向半阴坡, 最低值出现于西南—正南向阳坡。
2021 Vol. 40 (5): 172- [
摘要
] (
9
)
HTML
(1 KB)
PDF
(9440 KB) (
158
)
183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碳排放研究进展与研究体系建构
宋丽美1, 徐峰1, 2
采用知识图谱方法对1991-2019年国内碳排放研究进行梳理, 得到我国城市碳排放研究科学知识图谱。梳理国内“城市碳排放”研究热点与演进规律, 构建城市碳排放研究框架体系。研究发现: (1)近20年国内城市碳排放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低碳经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 以实证研究为主, 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 跨学科的研究也较少; (2)研究精度和深度不够: 各行业部门碳排放研究主要是诊断性地对碳源及影响因素的梳理, 缺乏具体因素作用过程和机制的探讨; (3)基于空间数据的碳排放研究缺乏, 数据收集与共享是当下碳排放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基础工作; (4)未来研究需要识别不同特征及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低碳发展之路, 有针对性地提出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及路径,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研究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为更加积极有效地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2021 Vol. 40 (5): 183- [
摘要
] (
10
)
HTML
(1 KB)
PDF
(4621 KB) (
671
)
195
基于CiteSpace和HistCite的生态化学计量学国内外文献特征与研究热点分析
张珂1, 2, 3, *, 厉萌萌1, 何明珠4
利用CiteSpace 和 HistCite 文献计量方法, 对 CNKI 和 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0—2019年发表的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的文献进行探究, 以期明确该领域研究变化特征与趋势, 为进一步把握发展方向和创新研究方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1)自2000年起, 根据文献数量的分析, 国内外对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都经历了初期、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但我国对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国际上, 美国发文量居第一位, 我国发文量居第二位, 但我国文章篇均被引次数在发文量前十的国家中居末位, 且在国际合作中, 我国与除美国外其他国家间的合作较弱; 2)根据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中被引次数前十的文章分析, 综述类文章对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3)国际上对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的发展趋势大致为植物、土壤、土壤酶、土壤微生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综合体。我国对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发展趋势与国际上具有一致性, 但研究时间有一定的滞后性。综上, 在发表综述类文章让学者了解本领域发展全貌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可以作为提高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国际地位的重要方法。此外, 在精准把握研究重点和热点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新的研究重点、创新研究方法对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2021 Vol. 40 (5): 195- [
摘要
] (
14
)
HTML
(1 KB)
PDF
(2544 KB) (
253
)
206
半干旱河谷型城市兰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研究
杨秀平1, *, 刘利利1, 贾云婷1, 李亚兵1, 翁钢民2, 侯玉君1
文章通过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机理, 借鉴已有的融合理论研究成果, 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构建其融合协调发展模型。以半干旱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 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融合协调关系进行测评, 借助Vensim PLE软件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情景模拟和路径选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兰州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 融合协调度也在不断提升, 2008—2010年旅游产业发展滞后、2011—2014年实现同步发展、2015—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虽然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协调指数在不断提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度处在良好协调状态。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现状延续、资源融合、市场融合、机构融合四种不同的路径情景模拟, 仿真结果显示资源融合的路径更好。综上, 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产业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的挖掘力度、提高资源融合效率, 以期推进半干旱河谷型城市兰州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2021 Vol. 40 (5): 206- [
摘要
] (
7
)
HTML
(1 KB)
PDF
(1180 KB) (
85
)
综述
215
海洋生物固氮研究进展
李志红1, 李劲尤2, 刘甲星3, 4, *
海洋生物固氮因可以支持初级生产所需的氮而在全球碳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分子生物学和15N2同位素示踪法应用于固氮研究领域以来, 逐渐发现了单细胞固氮蓝藻和异养固氮细菌的重要性, 是近年来海洋固氮研究领域的最大进展之一, 表明以前基于束毛藻为主要固氮生物估算的固氮量可能低估了生物固氮在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地位。另一方面, 传统的海洋生物固氮研究仅局限于热带亚热带的寡营养盐区域, 对高营养盐区域如上升流、河口等高营养盐区域较少关注,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区域的生物固氮进行重新评估和再认识。综述了国际固氮研究的最近进展, 主要包括固氮生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生物固氮的限制性因素、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综述了南海生物固氮方面的最新进展和问题。
2021 Vol. 40 (5): 215- [
摘要
] (
8
)
HTML
(1 KB)
PDF
(452 KB) (
370
)
231
生物多样性与人居健康交互关系综述
廖菊阳1, 3, 5, 裴男才2, 刘艳3, 5, 祁承经4, *, 张娟3, 5, 李巧云3, 5, 王玲3, 5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维护人类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 保持生物多样性对减少社会经济损失、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论述了生物多样性增加或丧失对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传染病特点及其危害。重点对驱动生物多样性变化及传染病加剧的原因进行分析, 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饲养业发展、野生动物贸易、外来入侵种、社会生态背景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和应对传染病, 营造人居健康环境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依据。
2021 Vol. 40 (5): 231- [
摘要
] (
8
)
HTML
(1 KB)
PDF
(338 KB) (
429
)
编辑部公告
2023年CSCD-JCR数据发布,《生态科学》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
《生态科学》荣获第六届广东省优秀期刊提名奖
《生态科学》首次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生态科学》入选2023年版“北大核心期刊”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参加“广州科技传播力量”颁奖典礼暨广州科技传播联盟总结会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获聘为广东省科普讲师团成员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当选广州科技传播联盟单位理事
《生态科学》蔡卓平博士受邀参加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本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44-1215/Q
国际刊号:ISSN 1008-8873
刊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82年
主办: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编辑:《生态科学》编辑部
出版:生态科学杂志社、科学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电话:020-85228257
手机:18198853575
E-mail:
ecolsci@163.com
友情链接
广东省生态学会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
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