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室外盆栽试验的方法,将土壤磁效应与生物磁效应相结合,以草甸土为供试土壤,油菜为供试作物,研究了盆栽条件下,磁处理土壤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菜生物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磁场处理对土壤健康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强度处理土壤不仅可提高盆栽条件下油菜的生物学产量,还促使其维生素C含量得以增加,而且油菜叶柄和叶片内的硝酸盐含量也降低,说明磁处理可以使土壤健康质量得到改善。200mT磁场强度是适于油菜生长的最佳磁处理参数。
用吸虫器采样法,对双季稻区中处于多样化生境及单一生境中的两类稻田中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早稻生长发育初期和晚稻生长全期,多样化生境稻田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都显著高于单一化生境稻田。同时,多样化生境中稻田植食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单一化生境稻田,但其个体数量较低。非稻田生境主要作为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库,能促进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重建。
石灰性土壤上富含碳酸钙是导致柑桔缺铁黄化的主要因素。碳酸钙胁迫对枳壳愈伤组织生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全Fe含量外,CaCO3浓度与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活性Fe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愈伤组织增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培养液pH值呈显著相关,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POD活性、活性Fe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愈伤组织增殖呈降低趋势,SOD、CAT活性先升后降,全Fe含量在25日出现沉积,高浓度CaCO3下培养液pH值仅在20日左右略有降低。
在2002年对星湖四个子湖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来评价水质营养状态,结果富营养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波海湖、中心湖、青莲湖、仙女湖。与1996~1997年的调查结果比较,波海湖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中心湖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其富营养化程度超过了青莲湖和仙女湖,由中营养型过渡到了中富营养型。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相关分析表明,硝态氮与叶绿素有正相关关系,与磷盐没有明显相关性,说明了硝态氮是星湖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而磷的含量充足,对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的限制作用。与1996~1997年比较,星湖总氮负荷增加46.5%,总磷负荷下降40.8%,而叶绿素a由6.0mg·m-3升高到16.9mg·m-3,说明星湖的富营养化仍在进一步加剧。
水库供水(特别是对城市的供水)已成为缓解全球水资源供给不足的重要途径。于2001年至2003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调查分析了新建河流型水库—飞来峡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营养状态。结果表明飞来峡水库水质良好,多数水质指标为地表水Ⅱ水质标准,其营养盐浓度、浮游植物的密度均较低,属于贫中营养。从近几年的水质变化来看,建库后,水质改善明显。通过对广州市饮用水源水水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探讨了飞来峡水水库作为广州优质水源地的优势。由于来水量大,水库水质净化能力强,飞来峡水库水质和水量均有保证,可作为广州市重要水源地之一。但今后,在流域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更应重视和加强。
南江工业园地处北江江边,内设有电镀、五金加工企业,为查明工业园所在区域的环境状况,确定本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南江工业园的陆地生态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工业园对其陆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约333hm2土地受到占用及将受到破坏,其中挖方、填方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分别为110t·km-2·a-1、225t·km-2·a-1,而采取水土保护措施后,挖方、填方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分别为58t·km-2·a-1、45t·km-2·a-1。在水生态方面亦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一定的直接影响。
为了了解深圳海域养殖牡蛎体内的卫生质量状况,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2月对该海域养殖牡蛎体内的污染物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六六六(BHC)为ND(未检出)~0.100mg·Kg-1湿重,DDT为0.004~0.255mg·Kg-1湿重,细菌总数为ND~9.3×104Ind·g-1,大肠菌群为ND~5.6×104Ind·(100g)-1,PSP为ND~34μg·(100g)-1,副溶血性弧菌沙井和后海的近江牡蛎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站位未检出。参照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深圳海域养殖牡蛎的六六六、DDT、细菌总数和PSP完全符合要求,沙井和后海的近江牡蛎副溶血性弧菌超标,所有站位的大肠菌群均存在超标。综合重金属的检测结果发现,所有站位的牡蛎均有多个污染物超标,卫生质量欠佳,珠江口和深圳湾的近江牡蛎较大亚湾和大鹏湾的长牡蛎和褶牡蛎卫生质量更差。
通过大田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酸雨对龙眼果树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使龙眼树叶、梢、芽的营养元素K、Mg、P、Fe、Zn、Mn渗出;叶绿素降低;酸雨中的H+、Cl-被吸收;细胞受损害,随着酸雨PH值下降,伤害程度加大,PH<3伤害是不可逆转的;Ca2+似有在逆境中迅速运输以起保护作用的倾向;每升含KH2PO4 1.0mg、Ca(NO3)2 3.3mg,FeSO442μg,H3BO329μg的混合液在酸雨之前或后喷淋果树,能降低伤害,浓度上限可至50倍。花、蕾、幼果受酸雨的伤害,程度是花>蕾>幼果,喷淋每升含Ca(NO3)23.3mg,KNO32.7mg,FeSO442μg的混合溶液可起保幼果作用。土壤肥沃、田间管理好、营养充分,能有效拮抗酸雨的侵害。
本文测定了不同温度(20、24、28、32℃)下黄颡鱼仔、稚、幼鱼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结果表明,黄颡鱼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随体质量增大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体质量、温度与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关系可用RO=0.0224T0.6428·e0.1284W、RN=0.2654T0.4326·e0.1417W表示。
由华南农业大学、香港嘉道理农场、国际小母牛组织/中国办事处(成都)联合主办,由香港嘉道理农场资助的“华南地区生态农业系统模式设计培训会议”先后于6月13~15日和8月9~14日在广东清远银盏温泉宾馆和广东佛山市高明区霭雯教育农庄举行,这两次会议也先后得到了清远市人民政府和高明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有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湖南、贵州、江西、浙江、四川、湖北、云南、河北、北京、安徽、上海、香港等地的科技工作者、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人员、企业家和农民参加了会议。同时,大会也邀请了澳大利亚专家、菲律宾专家、香港地区专家以及中国专家对参会者进行了系统地培训,参加两次会议的人数共计140多人。
集约化猪场恶臭的生物处理可以在饲养的营养技术、饲养过程和粪便处理阶段分别处理,试验表明使用含有微生物制剂等成分的除臭剂为饲料添加剂,可使猪舍氨气和硫化氢分别降低38.6%和20.6%,调节池中氨气和硫化氢分别降低14.7%和20.4%,臭气浓度降低43.8%。而在猪舍和饲养过程中使用恶臭吸附剂直接放置于猪场环境中,可降低猪舍中的氨气和硫化氢浓度29.5%和30.4%,降低调节池中的氨气和硫化氢30.2%和0%,降低臭气浓度31.9%。在猪场污水处理阶段使用雾化除臭处理设备,可以降低调节池、贮粪池和水力筛池的氨气浓度14.7%、24.6%和48.2%,分别降低硫化氢浓度18.1%、25.8%和13.0%,同时降低猪场臭气浓度82.6%。
流溪河是广州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广州市60%的供水都来自于该河。为探讨流溪河水质的动态特征,沿河设立7个监测断面,于2003年1~12月,每月进行一次采样,对主要水质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游良口断面全年的水质状况明显好于下游的南岗断面。除pH值外,全年南岗断面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和总磷均不同程度地超二类水标准,其中以溶解氧超标最为严重,最高值仅为4.94mg·L-1。污染源分布较多的河段,其枯水期的水质要较丰水期差。从良口断面到南岗断面,pH值和溶解氧呈下降趋势,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和总磷呈上升趋势,表明流溪河下游水质较差,有机污染较严重。
针对生活在水流速度较快的湖南省柘溪水电站一带河床大量发生的原双栖纹石蛾(Amphipsyche proluta)来说,采用一般的防治措施都很难付诸实施,或者只能是治标,不能治本。经1997年至2000年的调查研究和试验分析得知,人为去掉河底大型石块,加深河水深度,减缓流速,以破坏适宜于该石蛾幼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引进生态致死因子,是从根本上杜绝该石蛾发生的较为理想的办法。
通过室内干湿交替培养研究了沼渣对沈阳地区耕地棕壤和草甸土中速效钾含量及其对外源钾固定的影响,结果发现(1)加入沼渣可以明显促进供试土壤中钾素的释放,棕壤和草甸土对照中速效钾含量分别在高于99.24和83.23mg·kg-1时,干燥导致速效钾含量降低,含6%沼渣的棕壤和草甸土速效钾含量低于130.53和139.29mg·kg-1时,干燥就会引起层间钾的释放;(2)加入沼渣可以减少土壤对外源钾的固定量,含2%和6%沼渣的棕壤在干湿交替培养15天后,固钾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2.51和54.81mg·kg-1,相应的草甸土分别比对照减少固钾量达62.57和137.66mg·kg-1,固钾率分别降低了12.93%和28.46%。
本研究在自制沉降柱中,检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oginosa)和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不同生长时期的细胞群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垂直迁移。本文首次提出藻密度衰减系数(K)的概念、拟合方法和生态学意义,并根据等细胞密度沉降面的沉降速率来计算细胞沉降速率(Vc),以这两个参数来衡量细胞的沉降特性,对细胞垂直迁移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的探索。结果表明,两种藻细胞群体在三个生长时期和四种光照条件的沉降特性表现已定的差异。栅列藻细胞密度的衰减系数(K)最小值为-0.0021cm-1(上浮),最大值为0.0065cm-1(下沉);微囊藻的K最小值为-0.0029cm-1(上浮),最大值为0.0036cm-1(下沉)。两种藻沉降曲线的指数拟合的R2大多在0.6以上,说明K值是一个较好的衡量细胞群体沉降特性的参数,细胞密度与深度的关系较好地服从指数规律。细胞沉降速度V的最大值(4.681cm·h-1,下沉)出现在栅列藻的指数期,最大上浮速率-1.790cm·h-1,出现在微囊藻的稳定期。本文得到的活体藻细胞群体的垂直迁移特性差异的实验数据,说明该实验方法的适用性和两种藻沉降特性差异的可检测性。本文讨论了水华优势种形成与藻细胞群体迁移特性之间的关系。
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是对同一主题下多个独立实验结果进行综合的统计学方法,被认为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数量综合方法,其统计量为效应值。结合效应值(cumulative effect size)和总异质性(total heterogeneity)分别是整合分析中描述效应值中心趋向和变异程度的两个指标,是在整合分析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在整合分析中随数据结构的不同又有多种求结合效应值和总异质性的方法。介绍了与三种数据结构(无结构数据、分类数据、连续数据)相对应的这两个指标的计算方法。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全新生态创新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所谓生态创新是指从新思想和新概念出发,通过生态技术的创新、绿色制度的形成,生态观念的改变不断地解决各种生态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成功的过程。生态技术创新、绿色制度创新、生态观念创新是生态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重要支柱。
本文根据2001年畜禽养殖污染调查,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13个,畜禽类尿产生量及其污水产生量分别为3.29×105t·a-1和1.98×106t·a-1,其中猪场粪尿及其污水产生量分别为2.48×105t·a-1和1.22×106t·a-1万吨/年,分别占全半岛总量的75.35%和61.85%,是畜禽养殖主要污染源;全半岛畜禽养殖产污主要分布在雷州市、麻章区、遂溪县和吴川市,文中还就畜禽养殖的污染问题,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与防治对策。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吸收和代谢功能将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富集和稳定的过程。由于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和环境行为不同,加之植物新陈代谢的各异,污染物植物修复的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与其它修复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投入低、效果好和纯自然,并对土壤功能的维护和土壤生物恢复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有关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推广应用污染物植物修复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关键;并就植物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总之,污染物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目前还不完善,就其更为详细具体的作用机理和商业推广的研究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茶园害虫生态控制是一种较新的控制有害生物的策略。本文讨论了茶园害虫生态控制的特点、原理和方法,认为茶园害虫生态控制是在深入了解茶园生态系统内有关因素的特性、动态、以及相关联系的情况下,运用有效的技术和手段,创造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茶叶生产的条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中各种害虫调控因子的作用,使茶园害虫种群密度在生态系统内长期处在不足以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使整个茶园生态系统高效、低耗和持续发展。同时详细分析了茶园各种生态因子在生态控制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今后茶园害虫生态控制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与大洋生态系统相比,其理化环境因子复杂多样,且易受近岸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更高。初级生产力是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渔业资源评估、水环境评价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河口及海湾初级生产力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并从河口及海湾水域影响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赤潮机理研究、初级生产力估算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对河口及海湾初级生产力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现在相关水域初级生产力估算的技术发展和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吉林省生态系统效益总价值为1.74×1010USD·a-1,占全国总价值的3.6%。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总价值占全省的15%,草原生态系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湖泊生态系统以及耕地生态系统分别占1.6%、51.3%、29%和3.1%。其中,面积比重占到90%以上的的森林、草地和耕地生态系统效益价值占全省的20%左右,面积比重仅占6.2%的河流湖泊及沼泽湿地则占全省的80%之多;沼泽湿地的生态系统效益价值所占比例最高,草地最低;十七种生态系统效益中,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价值为1.55×1010USD·a-1,占总价值的88.9%,远高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价值;在地区分布上,吉林省各地区生态系统效益价值排序为白城>延边州>松源>长春>吉林>通化>四平>白山>辽源。
镍是高等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它们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浓度较高时,也是一种极毒元素。大量的研究表明,镍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群落结构和种群多样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微生物在长期受重金属威迫的环境中形成其适应性。利用微生物形成的这种适应机制,采用微生物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可能的。本文还对镍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土壤环境容量、微生物技术开发和综合治理技术开发等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本文探讨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特性及其生态化学过程作用的特点,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胶体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及不同元素间的交互作用类型有所不同,自然对重金属迁移积累的影响有所不同。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作物产量及体内重金属含量,探讨了污染土壤的酶学评价方法。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特点,展望了重金属污染生态过程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病毒性疾病是危害水生动物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近年来,中国水生动物病毒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有许多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进行探索与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鱼类病毒病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淋巴囊肿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鳗鲡病毒病、真鲷病毒病等不同鱼类病毒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检测手段、致病机理、防治措施以及引起该病的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等,旨在为鱼类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本文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它生产生活原料,更重要的是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分析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而人类活动对森林、湿地和其他生态系统的破坏,已严重危害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刻不容缓;从而提出了保护生态服务功能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