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形急变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以大渡河流域为例 |
刘延国1, 李景吉2, 邹强3,* , 逯亚峰3 |
1.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遥感中心绵阳科技城分部, 绵阳 621010
2.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成都 610059
3.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610045
|
|
|
摘要 科学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 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地形陡峻、构造活跃、强震多发、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基于“生态地质环境共同体”理念, 以脆弱性为切入点, 地形急变流域大渡河为研究区, 构建以脆弱性格局分区为基础, 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区域为主体的生态保护修复分区体系, 结果表明: (1)生态地质环境极高、高度脆弱区格局与荒漠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及其他(冰川及永久积雪、裸土地)类型格局基本一致, 是裸岩石砾地、裸土地、沙地等集中分布区, 是保育保护与辅助修复的重点区; (2)自然保护地及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极高与高度脆弱区面积比例接近50%, 以自然恢复为主, 强化监管与监测; (3)基于叠置分析, 划定以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为主体的保护保育区, 保护保育区外的极高、高度和中度脆弱区为主体的辅助修复区, 以微度和轻度脆弱区并涵盖城镇与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绿色发展区三个类型区, 面积分别占比48.58%、29.97%及21.45%, 区划兼顾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系统性与协同性, 助力以高水平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
|
|
[1] |
张文文1,2, 李俊伟2, 李婷2, 朱长波2, 张博2, 苏家齐2, 陈素文2,*. 紫外线照射培养用水对海萝孢子萌发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 |
[2] |
陈阳1, 舒波1,2,*, 张睿智2. 四川凉山彝族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9-. |
[3] |
李小聪1, 2, 3, 4, 司浩宇1, 2, 3, 4, 李静尧5, 邱开阳1, 2, 3, 4, *, 张硕1, 2, 3, 4, 黄业芸1, 2, 3, . 贺兰山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异规律及其相互关系[J]. 生态科学, 2025, 44(3): 30-. |
[4] |
魏海英1, 王博1, 黎一阳2, 张维1,*. 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的龄级结构及动态对坡向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25, 44(3): 84-. |
[5] |
唐勇波1,*, 丰娟2,龚国勇2, 彭涛3. 非负矩阵分解的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 生态科学, 2025, 44(3): 63-. |
[6] |
李金桓1,2,3, 刘守江1,2,3,*, 余宇首1, 王自豪1,2, 陈曦1,2. 安宁河谷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及点格局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35-. |
[7] |
葛晓敏, 周旭, 陈水飞, 胡亚萍, 郑笑, 丁晖*.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养分归还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61-. |
[8] |
姜晓彤1, 徐智广1, 刘婷2, 严芳1,*. 温度和硝氮浓度对漂浮型铜藻的生理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69-. |
[9] |
李金婕1, 陈扬1, 和育超2,*, 张彩彩1,3,*, 黄志旁1,3,4. 镰果杜鹃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78-. |
[10] |
马智媛1, 祝明建1,*, 栾博2. 基于ESV和电路理论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网络搭建[J]. 生态科学, 2025, 44(3): 8-. |
[11] |
曾怡娟1, 向昆仑2,*, 王刚3, 张柳红4, 李俊杰5, 邓玉娇2, 徐杰2. 2000—2021年广东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3): 74-. |
[12] |
祁闻1,2,3, 陈克龙2,3,*, 李琳2,3, 李炎坤1,2. 模拟增温对青海湖高山嵩草夏季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3): 197-. |
[13] |
刘艺璇1, 杨玉筝1, 黄浩1, 郭先华1,2,*, 詹惠文1, 张子薇1, 刘倩辰1. 基于FLUS模型的大理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模拟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3): 212-. |
[14] |
罗赵慧1, 2, 王一超1, 2, 朱璐平1, 2, 张晓君1, 2, 裴金铃1, 2, 杨晓1, 2, 王欣1, 2, . 粤港澳大湾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3): 40-. |
[15] |
张蔷1,2, 李令军1,2,*, 鹿海峰1,2, 刘保献1,2, 赵文慧1,2, 李琪1,2, 秦丽欢1,2, .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北京城市绿地动态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3): 5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