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珠江口海域8种优势鱼类的生物学特征参数研究 |
| 范金金1,2, 陈清华2,3, 裴精花1,2, 刘伟杰2,3, 郭照良1, 隋昊志2,3,* |
1. 佛山大学, 佛山 528000
2.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州 510700
3. 国家环境保护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530
|
|
|
|
|
摘要 为研究珠江口海域优势鱼类生物学特征变化及资源现状, 2021年9月(秋季)和2022年4月(春季)在珠江口收集鱼类样本, 采用生物学测量和年龄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凤鲚(Coilia mystus)、鲬(Platycephalus indicus)、颈斑鲾(Nuchequula nuchalis)、丝鳍海鲇(Arius ari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8种优势鱼类(n=606)的体长-体重关系、生长和死亡参数、开发率、最适开捕体长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 8种优势鱼类在春季的平均体长、体重大于秋季; 摄食强度呈春季大于秋季趋势; 体长-体重关系式的a值范围为8×10–6—1×10–5, b值范围为2.7661—3.3172。8种优势鱼类的渐进体长(L∞)范围为92.40—427.35 mm; 渐进体重(W∞)范围为18.04—616.38 g; 生长系数(k)介于0.38—1.30之间; 总死亡系数(Z)介于0.69—1.83之间; 开发率(E)介于0.14—0.54之间。珠江口海域8种优势鱼类中, 皮氏叫姑鱼、短吻鲾、凤鲚和棘头梅童鱼个体呈现一定程度的小型化趋势; 皮氏叫姑鱼、凤鲚和棘头梅童鱼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综合鱼类开发率、拐点和临界年龄等参数, 建议皮氏叫姑鱼、短吻鲾、凤鲚、鲬、颈斑鲾、丝鳍海鲇、棘头梅童鱼和赤鼻棱鳀的开捕体长范围分别为113.40—145.28 mm、61.58—79.38 mm、130.08—170.76 mm、243.08—332.41 mm、65.06—85.16 mm、116.61—156.50 mm、96.10—125.71 mm和73.32—94.01 mm。研究结果补充了珠江口优势鱼类的种群生长特性及资源动态的数据, 为保护珠江口鱼类资源和探索单物种限额捕捞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
|
|
|
|
| 引用本文: |
|
范金金1,2, 陈清华2,3, 裴精花1,2, 刘伟杰2,3, 郭照良1, 隋昊志2,3,*. 珠江口海域8种优势鱼类的生物学特征参数研究[J]. 生态科学, 2025, 44(4): 151-.
|
|
|
|
| 链接本文: |
| http://www.ecolsci.com/CN/Y2025/V44/I4/151 |
| [1] |
雷婕1, 许涵1,*, 李艳朋1, 陈洁1, 李善元2, 钟育飞2, 陈江2. 海南尖峰岭64 hm2次生林大样地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 |
| [2] |
李晓航1, 2, 龚建周1,*, 陈康林3, 孟斌2. 珠三角城市群景观破碎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地理探测[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3-. |
| [3] |
金艳霞1,2, 张进虎1,2,3, *, 张元恺4, 丁峰4. 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沙堆的地表结皮类型及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25, 44(5): 25-. |
| [4] |
李琳钰1, 黄晓军1,2,3,*, 闫茜1, 赵凯旭1, 包微1, 纪王迪1. 基于地表温度和空气温度的西安市热环境分异及其关系研究[J]. 生态科学, 2025, 44(5): 37-. |
| [5] |
赵梦蕾*, 毛达, 姚正阳. 基于多出行模式的新乡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5): 47-. |
| [6] |
于谨磊1, 姚思鹏2,*, 饶利华2, 杨俊2, 付适1, 文帅龙1, 何虎1, 陈浩东1, 3, 于学伟2, 毛志刚1,*. 杭州西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5): 56-. |
| [7] |
李文峰1, 李影芝1, 彭文艺2, 李超3,*. 云南省不同气候带的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5): 66-. |
| [8] |
杨玉筝1, 刘艺璇1, 郭先华1,2,*, 尹锴3, 张子薇1, 詹惠文1, 刘倩辰1. 云南咖啡种植产业空间分布及影响要素研究[J]. 生态科学, 2025, 44(5): 75-. |
| [9] |
李翘楚1,2, 拉多1,2,*, 王昌萍2. 雅鲁藏布江中游米林地区河谷植物群落构建及其驱动因素[J]. 生态科学, 2025, 44(5): 85-. |
| [10] |
包金美1, 2, 陈法霖2, 张静1, 杨龙超1, 王立志1, 刘波1, 张全艳1, 王芸1,*. 土壤碳氮磷转化关键水解酶动力学特征测定方法优化[J]. 生态科学, 2025, 44(5): 97-. |
| [11] |
寻雅雯, 苏常红*.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研究[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09-. |
| [12] |
李玮1, 汪军2,3, 徐汝民2,3, 杜世州1, *, 乔玉强1, 陈欢1, 赵竹. 污泥生物炭对砂姜黑土—黑麦草系统重金属富集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21-. |
| [13] |
乌英嘎1,2, 董霁红1,*, 周瑞平3. 内蒙古补连塔矿区采煤沉陷地土地生态脆弱性演变研究[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31-. |
| [14] |
江梁正1, 区又君1, 李俊伟1,*, 胡瑞萍2, 李婷1, 李加儿1, 黄洪辉1, 齐占会1, 冯元泰1. 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池塘养殖系统氮磷收支及养殖效益分析[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42-. |
| [15] |
陈欣1, 黄孟秋1, 周晓慧1, 江俊涟1, 刘溢1, 王吉鹏4, 李景吉1,2,3,*. 亲本来源和镉添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萌发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5, 44(5): 15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