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花尔基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及碳层分配特征 |
舒洋1, 2, 向昌林2, 赵鹏武1, 2, 肖雷3, 李兵3, 田子金4, 周梅1, 2, *
|
1.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呼和浩特 010018
2. 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赤峰 025150
3. 内蒙古天合林业碳汇研究院, 呼和浩特, 010010
4. 翁牛特旗毛山东乡人民政府, 赤峰 024005
|
|
|
摘要 以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实测法对樟子松不同龄级人工林碳密度、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2)樟子松人工林各碳层储量变化规律为: 地下>地上, 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3)樟子松人工林各碳层储量中土壤层碳储量占比最大, 且0—30 cm土层碳储量占比在76.97 %—80.18 %之间, 呈表层聚集现象。(4)乔木层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树干, 表现为碳净积累特征。未来通过采用合理的人工抚育及科学管理措施, 维持和增加土壤碳收入, 充分利用其生长特性, 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碳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
|
引用本文: |
舒洋1, 2, 向昌林2, 赵鹏武1, 2, 肖雷3, 李兵3, 田子金4, 周梅1, 2, *. 红花尔基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及碳层分配特征[J]. 生态科学, 2024, 43(2): 51-.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ecolsci.com/CN/Y2024/V43/I2/51 |
[1] |
宋述望1, 欧阳明2, 刘骏1, 宋庆妮1, 方熊3, 栾丰刚1, 杨清培1, *. 毛竹扩张对杉木林土壤及杉木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影响[J]. 生态科学, 2024, 43(2): 1-. |
[2] |
江正俊, 苏敏*. 寄生入侵对循环竞争系统动态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4, 43(2): 8-. |
[3] |
黄良美1,*, 于晓燕1, 李丽和1, 韦锋1, 李嘉力1, 孙翔2. 广西红树林植物群落—海水—沉积物复合结构特征及其典型相关性耦合优化[J]. 生态科学, 2024, 43(2): 16-. |
[4] |
张萍1, *, 全佑铭1, 胡越然1, 许青2, 刘得辉1, 田少艺1, 陈念1. 东北地区湿地水鸟生态廊道的识别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2): 30-. |
[5] |
汪慧娟1, 徐姗楠2, 张文博3, 黄洪辉2, 齐占会2, 程琪1, 刘华雪1,*.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2): 42-. |
[6] |
庞庆庄1,郭建超1, 崔盼盼2, 苏芳莉2, 3, *. 人类活动对辽河口海岸线和海岸带景观演变影响[J]. 生态科学, 2024, 43(2): 58-. |
[7] |
彭倩蓉1, 田义超1, 2, 3, *, 李春燕1, 梁楚1, 林谷梅1. 桂西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科学, 2024, 43(2): 67-. |
[8] |
杨恒, 张丹, 李桂芳, 叶远行, 陈清飞, 王蓉*. 中国河湖岸带草本植物氮磷化学计量学及内稳性特征[J]. 生态科学, 2024, 43(2): 78-. |
[9] |
刘春艳, 阿拉腾图娅*. 苏尼特右旗1990—2019年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2): 87-. |
[10] |
欧芷阳1,2,*, 郑威1,2, 庞世龙1,2, 何峰1,2, 申文辉1,2, 谭一波1,2, 陈始贵1,2. 广西猫儿山优势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关联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J]. 生态科学, 2024, 43(2): 95-. |
[11] |
刘维欢1, 2, 李晓刚2, 裴顺祥1, *. 降雨强度对不同海拔侧柏叶片滞纳大气颗粒物量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4, 43(2): 102-. |
[12] |
苏芳1, 齐乐萌2, 宋妮妮3, 胡玲2, 郭晓佳4, 薛冰5, *. 陕南秦巴山区农户生计资本对其环境意识的影响分析[J]. 生态科学, 2024, 43(2): 110-. |
[13] |
康丽婷1,2,3,4, 罗紫薇1,2,3, 胡希军1,2,3,*, 韦宝婧1,2,3, 周冬梅1,2,3. 基于GIS的漳州市松岭村乡村旅游适宜性评价及GAP分析[J]. 生态科学, 2024, 43(2): 123-. |
[14] |
许泰1, 2, 3, 4, 鄂崇毅2, 3, 4, *, 郑超1. 高寒露天矿区渣土基质粒度组成及养分特征[J]. 生态科学, 2024, 43(2): 132-. |
[15] |
姜子璇1, 柯新利1,*, 陈媛媛1, 颜宇2. 武汉市城市内部生态用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24, 43(2): 14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