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快速城市化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建设适宜性分析—以昆明市呈贡区为例 |
1.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昆明650500
2. 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昆明650500 |
|
|
摘要 为弄清快速城市化地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与城市化建设开发的适宜程度, 以昆明市呈贡区为例, 从影响城市未来空间拓展的角度, 采用特尔菲法选取了社会经济、资源承载、环境承载3方面15个因子,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的权重。同时, 在GIS的支持下, 构建基于状态空间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 对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进行了定量计算、等级划分、空间分配、综合评价和建设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目前总体上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处于可载状态, 但从街道办行政尺度来看, 研究区10个街道办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又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 其中斗南已属于超载状态, 洛龙和大渔承载力实际综合评分值分别为0.72和0.70, 已接近理想值0.73, 处于满载边缘, 其他7个街道办则均处于可载状态。基于目前的承载力状况, 从未来城市化空间拓展的适宜性角度, 研究区建设适宜性开发空间主要分布于七甸、吴家营和马金铺3个街道办, 其余7个街道办建设适宜性则相对较小, 发展空间有限。
|
|
关键词 :
资源环境承载力,
快速城市化,
呈贡区,
状态空间法,
GIS
|
|
[1] |
何云玲, 张淑洁, 邓福英, 荣丽, 张林艳. 快速城市化地区昆明市“城—郊—乡”梯度土壤表层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7-. |
[2] |
秦思思, 颜玉娟, 欧阳晟.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 GIS预测蜡梅适生域在中国的潜在分布[J]. 生态科学, 2020, 39(3): 49-. |
[3] |
李煜东, 臧传富, 陈相龙. 淮河流域1990—2015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J]. 生态科学, 2020, 39(2): 104-. |
[4] |
郑欣, 程艳妹, 任彩凤, 周立志.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鄂尔多斯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 生态科学, 2020, 39(2): 95-. |
[5] |
张丽芳, 冉丹阳, 张鑫, 李伟健, 杨存建, 倪静. 基于GIS的北部湾经济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评价[J]. 生态科学, 2019, 38(4): 202-208. |
[6] |
侯志华, 马义娟, 贾宇平. 太原市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J]. 生态科学, 2018, 37(4): 204-210. |
[7] |
彭勃, 杨剑. 地震和人为干扰下紫坪埔水库小时空尺度景观格局变化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 37(1): 136-144. |
[8] |
屈赛, 林爱文, 黎斌, 贾文生.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庐山区生态旅游用地策略[J]. 生态科学, 2018, 37(1): 164-170. |
[9] |
王雪梅, 席瑞. 基于GIS 的渭干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 生态科学, 2016, 35(4): 166-172. |
[10] |
亚库普.约麦尔, 阿里木江.卡斯木. 喀什市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2): 19-25. |
[11] |
邹小硕, 千怀遂, 梁圆. 基于分形理论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变化分析[J]. 生态科学, 2015, 34(3): 76-84. |
[12] |
王迪, 田旭飞, 曲波. GIS 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5, 34(3): 162-169. |
[13] |
陈卓雅, 郭泺, 薛达元. 基于GIS 的新县生态敏感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15, 34(1): 97-102. |
[14] |
李鹏山, 李敏, 孟相彩, 苏珊, 谢跟踪. 海口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1): 172-178. |
[15] |
肖洛斌, 张慧, 缪旭波. 盐城保护区生境变化与丹顶鹤数量的耦合关系分析[J]. 生态科学, 2014, 33(6): 1189-119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