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缙云县公益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动态分析 |
1. 浙江农林大学, 临安 311800
2. 临朐县环境保护局, 临朐 262600
3. 广西盛麒科技有限公司, 南宁 530000 |
|
|
摘要 根据浙江省缙云县150 个公益林固定监测小班2013 年到2015 年连续3 年的监测数据, 在对主要群落类型,即松林、杉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和灌木林的优势种确定的基础上, 运用Simpson 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 指数(J)评估群落生物多样性并推算了群落生物量。根据连续监测结果表明: 缙云县公益林优势种稳定, 主要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phyllostachus heterocycla)、木荷(Schimasuperba)、茶(Camellia sinensis)等; 植物多样性在不同层次中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松林的总生物量最高, 灌木林最低。基于此, 可以表明缙云县公益林生长状况良好, 同时也对今后的公益林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①加大对林分的改造, 在持续发挥林分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通过人工措施对林分进行高度集约的改造经营, 在加快针叶林的阔叶化改造的同时, 加大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经营; ②在今后的经营中应该注重对优势种群的抚育, 改造和提升阔叶林及其他林种的质量, 加速群落的正向演替; ③加大对毛竹林的抚育、改造, 不断改善提升毛竹林质量, 从而提升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
|
|
关键词 :
公益林,
优势种,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缙云
|
|
[1] |
岳泽伟, 李向义, 李磊, 林丽莎, 刘波, 曾凡江. 氮添加对昆仑山高山草地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 |
[2] |
谭淑娟, 李婷, 余素睿, 蔡水花, 叶万辉, 沈浩. 光照强度对8种红树植物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39-. |
[3] |
佘婷, 田野. 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多样性对分解过程和土壤微生物特性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20, 39(1): 213-. |
[4] |
何林, 郭水良*, 熊源新. 应用MaxEnt模型预测濒危植物虾藓Bryoxiphium norvegicum在中国的分布范围[J]. 生态科学, 2019, 38(6): 46-. |
[5] |
曹文钟, 孙玉凤, 杨双, 盖延军, 刘江红, 范亚文. 大庆库里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2): 206-211. |
[6] |
奚晶阳, 白炜, 尹鹏松, 刘永万.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组分与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1): 92-101. |
[7] |
乌迪, 巫明焱, 陈佳丽, 董光, 程武学. 基于Landsat影像的梭磨乡冷杉林地上碳储量估测及其时空动态[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11-122. |
[8] |
于佳骏, 段钰涵, 刘科赛, 刘细霞, 侯建军, 李运涛. 湖北黄石典型水域超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37-142. |
[9] |
王瑶, 钱金平, 董建新.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6): 30-37. |
[10] |
余小林, 韩文斌, 周友兵, 申国珍, 徐文婷, 谢宗强. 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川金丝猴通道设计[J]. 生态科学, 2018, 37(4): 97-104. |
[11] |
鹿士杨, 潘丽萍, 彭晚霞, 宋同清, 杜虎, 刘永贤. 不同竹类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空间分配格局[J]. 生态科学, 2018, 37(4): 123-129. |
[12] |
尼玛曲珍, 张玺, 谭坤, 鲁闯, 王国严, 徐阿生, 罗建. 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群落生态位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 37(3): 51-58. |
[13] |
李强, 李建国, 张忠启. 滨海盐渍土地区水稻田C、N 及生物量动态变化的模拟与应用[J]. 生态科学, 2018, 37(3): 148-158. |
[14] |
赵轻舟, 王艳芬, 崔骁勇, 郝彦宾, 余志晟. 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 37(3): 204-212. |
[15] |
张林林, 刘效东, 苏艳, 夏文杰, 梁京威, 李吉跃.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 37(3): 213-22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