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东部地区黑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菌多样性分析及其生态位研究 |
1. 临沂大学药学院, 山东, 临沂276000
2.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临沂276000 |
|
|
摘要 黑葡萄穗霉能产生多种毒素, 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 因而受到了科学界广泛关注。从中国东部地区不同生境中, 采集261份样品, 分离获得丝孢菌13属33种, 其中黑葡萄穗霉1142株, 对其菌株资源多样性和生态位进行研究, 目的是为我国防控黑葡萄穗霉病提供理论指导和资源支持。结果表明: 黑葡萄穗霉在纸片、墙壁、石棉板和石膏板中分布较广, 其优势度分别为91%、90%、91%和89%; 不同生境中其分布数量和丰富度各不相同, 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土壤, 最小的为石膏板和空气; 生态位宽度为4.5138, 属于广生态位种; 不同生境中其群落相似性系数也各不相同, 石膏板和墙壁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7964; 与G7黑乌刺霉菌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0.8989, 与其他种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黑葡萄穗霉菌在我国东部地区广泛存在, 其生态分布、发生规律与生境中纤维素、钙质和湿度有密切关系。
|
|
关键词 :
黑葡萄穗霉,
生态位,
菌株资源,
真菌毒素,
多样性分析
|
|
[1] |
张晓宁, 刘学录, 王全喜, 李晓丹, 徐亚男. 盐池县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1): 156-. |
[2] |
尼玛曲珍, 张玺, 谭坤, 鲁闯, 王国严, 徐阿生, 罗建. 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群落生态位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 37(3): 51-58. |
[3] |
刘斌, 马维兢, 杨德伟, 李明峰, 何志超. 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经济生态位态势演变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1): 150-157. |
[4] |
王 霞, 铁 军, 刘泽宇. 山西陵川南方红豆杉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特征[J]. 生态科学, 2017, 36(5): 64-72. |
[5] |
靳文婷, 艾尼瓦尔·吐米尔. 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生地衣群落生态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7, 36(1): 89-94. |
[6] |
莫昌健, 韩晓卓. 生态位构建作用对捕食-竞争系统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6, 35(5): 73-81. |
[7] |
王晶, 毕润成, 张钦弟, 蒋鹏飞, 张文静. 山西太岳山辽东栎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4): 62-70. |
[8] |
叶珍林, 周荣飞, 吴友贵, 袁留斌, 丁文勇. 浙江五岭坑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J]. 生态科学, 2015, 34(4): 37-42. |
[9] |
袁丛军, 喻理飞, 安明态*, 王茂师, 严令斌, 余德会. 岩生红豆天然林主要树种生态位研究[J]. , 2013, 32(4): 487-493. |
[10] |
崔丽娟, 李伟, 赵欣胜, 朱利, 张曼胤, 王义飞. 采砂迹地型湿地恢复过程中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J]. , 2013, 32(1): 73-77. |
[11] |
李建1,2, 张艳丽2, 刘振乾1. 皇甫川流域天然草地恢复演替进程中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J]. , 2009, 28(5): 414-419. |
[12] |
刘军和, 禹明甫, 付万里, 李玉明. 美国杂交杏李花果期节肢动物的生态位分析[J]. , 2008, 27(4): 243-247. |
[13] |
李为虎1,2, 杨小林2, 马和平3. 西藏色季拉山森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评价[J]. , 2008, 27(3): 129-133. |
[14] |
谢少鸿, 陈玉军, 陈远合, 肖泽鑫, 彭剑华. 广东南澳岛台湾相思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J]. , 2006, 25(4): 343-345. |
[15] |
廖红娟, 徐建华, 岳文泽. 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的时空对比分析[J]. , 2003, 22(4): 300-30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