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陕西省1982—2015 NDVI 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相关性 |
1. 长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 710054
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州 450045
3. 长安大学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54 |
|
|
摘要 基于1982—2015 年8 km 的GIMMS NDVI 和气象资料, 结合陕西省土地利用类型数据, 利用斜率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 对陕西省近34 a 来植被指数NDVI 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1982—2015 年陕西省年均NDVI 呈现出明显南高北低的地理特征, 年均NDVI 分布的空间差异性与下垫面类型密切相关, 年均NDVI 呈轻度上升趋势, 局部地区(如渭河流域)增长尤为明显。(2)NDVI 年际变化具有阶段性明显特征, 1982—1990 间增长显著, 1991—2000 和2001—2015 年两段时期增长较为缓慢; NDVI 年内变化差异明显, 夏季NDVI 最高, 冬季最低, 春季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月均NDVI 变化曲线呈单峰型, 6—8 月NDVI 最高。(3)研究区NDVI 与同期降水之间的响应最为明显, 而草地、农地相比于整体区域以及林地与滞后1 月的气温敏感性高于同期。
|
|
关键词 :
陕西省,
NDVI,
GIMMS,
土地利用类型
|
|
[1] |
李庚飞, 兰素恋, 刘媛. 陕西典型麦田区土壤全氮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科学, 2020, 39(3): 64-. |
[2] |
何云玲*, 熊巧利, 余岚, 屈新星, 闫文波. 基于NDVI云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65-. |
[3] |
王琦,, 张静, 颜文博, 吴洁. 朱鹮典型栖息地植被覆盖时空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5): 193-. |
[4] |
李冰, 李玉双, 魏建兵, 宋雪英, 史荣久, 周纪东, 侯永侠,陈琳, 刘厶瑶, 陈红亮. 沈北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磷酸酶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4): 48-55. |
[5] |
李冰, 李玉双,陈琳,魏建兵,史荣久,宋雪英,周纪东,侯永侠,刘厶瑶. 沈北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脲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3): 1-8. |
[6] |
李同艳, 何云玲, 熊巧利. 云南中部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3): 45-54. |
[7] |
刘洋洋, 杨悦, 王倩, 刘影, 邹萌萌, 李建龙. 苏州西山仰坞生态园城市半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的定量评估[J]. 生态科学, 2019, 38(3): 116-124. |
[8] |
杨静雅, 李新国, 闫凯, 刘彬 . 基于 NDVI 的新疆和静县草地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 [J]. 生态科学, 2018, 37(6): 38-44. |
[9] |
郭磊, 王世东. 河南省近30 年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18, 37(5): 102-112. |
[10] |
杨屹, 樊明东, 张景乾. 陕西省区域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差异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3): 67-76. |
[11] |
贺泽好, 于亚军. 复垦煤矸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 生态科学, 2018, 37(1): 145-149. |
[12] |
李卓, 张继超, 孙然好, 张翀. 气候和地形对植被覆盖动态演化的影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7, 36(6): 35-43. |
[13] |
栾晓睿, 周子程, 刘晓, 岳明. 陕西省外来植物初步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4): 179-191. |
[14] |
于泉洲, 梁春玲, 刘煜杰. 近30 年长江口崇明东滩植被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J]. 生态科学, 2014, 33(6): 1169-1176. |
[15] |
刘伟玲1*, 张林波1, 叶有华2, 邹剑锋2, 王一哲1, 齐月1. 深圳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与密度特征[J]. , 2011, 30(5): 486-49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