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首页   |   关于期刊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生态科学
  研究论文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营口海岸带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35年变化
帅艳民1,2,3, 曲歌1,*, 邵聪颖1, 谢东辉4, 朱启疆4, 石莹1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阜新 123000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丝路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乌鲁木齐 830011
3. 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乌鲁木齐 830011
4.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全文: PDF (13591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兴辽计划”和振兴东北的重要支点, 其经济发展与海岸带变迁的耦合机制亟需海岸带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足迹, 以便深入理解海岸城市与经济发展协同演进过程。以面向对象的分类器为主辅以人工解译, 提取营口海岸带1984—2018年间30m土地利用信息, 采用土地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趋势,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讨诱发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 土地利用类型1984—1992年以耕地和盐田变化为主发展到1993—2006年建设用地激增的趋势, 具有从农耕为主到城市化的鲜明时代特征; (2) 土地利用类型间的逐年转化程度各不相同, 其中1993—1995年、2006—2007年、2011—2015年耕地和低效盐田向建设用地的转入最为突出; (3) 景观格局总体上斑块趋于分散, 2004年后破碎化加剧, 并呈现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区域基质, 其他景观周围分布的模式; (4) 人口和经济政策因素在营口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中具有明显驱动效应。尤其“以港兴市”、耕地占补平衡、沿海产业基地建设等政策驱动当地土地利用倾向性的变化方向。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景观布局, 充分利用沿海地理优势的同时更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致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帅艳民1
2
3
曲歌1
*
邵聪颖1
谢东辉4
朱启疆4
石莹1
    
引用本文:   
帅艳民1,2,3, 曲歌1,*, 邵聪颖1, 谢东辉4, 朱启疆4, 石莹1. 营口海岸带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35年变化[J]. 生态科学, 2022, 41(6): 41-.
链接本文:  
 http://www.ecolsci.com/CN/Y2022/V41/I6/41
粤ICP备17056760号-3   版权所有 © 《生态科学》编辑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 邮编:510630 E-mail:ecolsci@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