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对江西省生态文明的贡献率测度研究 |
廖冰1,2 |
1.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昌 330045
2. 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 南昌 330045 |
|
|
摘要 为测度2007—2020年江西科技对全省生态文明的贡献率, 以揭示科技对生态文明作用的客观规律, 基于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的生态文明本质内涵, 利用江西2007—2020年统计数据, 首先运用PSIR-SEM方法确定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 其次通过“指标—指数”耦合方法构建Lotka-Volterra模型, 由指标及其权重算出生态文明阈值指数、绿值指数, 据此对江西生态文明阶段与水平“二步测度判定”; 然后以生态文明水平为因变量, 纳入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运输业、科技业、生态环保业, 并以其发展水平作为自变量, 改进C-D生产函数以构建“双对数模型”来估计科技对生态文明作用回归系数; 最后通过“归一化”算法由回归系数测度江西科技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 并比较科技与其他产业对生态文明贡献率差异程度。研究表明: (1)江西科技对全省生态文明的贡献率逐年递增, 但在所有产业中, 科技贡献率次于林业、农业、生态环保治理业, 距离高贡献率仍任重道远; (2)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主导作用而科技发挥辅助作用; (3)江西绿色科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未来亟需依靠绿色科技以建设生态文明。这为管理者制定科技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提供决策参考。
|
|
|
[1] |
邰继承, 李锐, 杨恒山, 马金慧, 萨如拉. 不同灌溉措施下春玉米田间N2O和CO2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科学, 2023, 42(2): 1-. |
[2] |
邓小红, 王健健*. 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虎耳草生理特性和药用品质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3, 42(2): 9-. |
[3] |
马永霞, 贺玉晓, 郑永坤, 张志纯, 李卫国*, 赵同谦. 丹江口水库一株硅藻的分子鉴定及氮素对其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3, 42(2): 17-. |
[4] |
张亚丽1,2, 胡希军1,*, 尹伟特3, 杨贤均2, 李晓红2, 邢肖毅2 . 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生态足迹变化与经济脱钩研究[J]. 生态科学, 2023, 42(2): 26-. |
[5] |
谭芷晴1,2, 桂林1, 李新昌2,王小兰1,*. 炔诺酮暴露下斑马鱼候选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J]. 生态科学, 2023, 42(2): 35-. |
[6] |
佟金鹤1,2,*, 张卫红3, 刘少军1,2, 李伟光2,4, 陈小敏2,4. 中国橡胶树大风、寒害的时空分布分析[J]. 生态科学, 2023, 42(2): 43-. |
[7] |
李阳1, 2, *, 丁芳兵1, 王宏1, 张蕾1, 李仁娜1, 闫会玲1, 魏莹1, 李倩1. 无患子落叶浸提液对四种委陵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3, 42(2): 47-. |
[8] |
沈若兰1,2,3, 肖桂荣1,2,3,*.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生态科学, 2023, 42(2): 58-. |
[9] |
周宇, 赵美玉, 齐开, 赵丽娅*. 基于土地利用的神农架生态资产价值研究[J]. 生态科学, 2023, 42(2): 66-. |
[10] |
李键1, 毛德华2,*, 胡兵1, 陈伟1, 陈炉1, 周健1. 生态文明理念下长沙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探索[J]. 生态科学, 2023, 42(2): 74-. |
[11] |
任文春2, 刘海鸥1, 黄俊桦2, 车赛男2, 杜乐山1, 3, *. 基于条件价值法(CVM)的西黑冠长臂猿非使用价值评估[J]. 生态科学, 2023, 42(2): 84-. |
[12] |
杜瑞鹏1, 许玥2,张志东1, *. 海南霸王岭林区人为干扰风险评价[J]. 生态科学, 2023, 42(2): 92-. |
[13] |
严军*, 陈晨. 基于多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J]. 生态科学, 2023, 42(2): 100-. |
[14] |
廖艳梅1,3, 尹林江2, 兰安军3,4,*, 翟香3, 施厚军3, 张玉彪3, 钟九生3,4. 黔西北贫困山区不同地貌形态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 生态科学, 2023, 42(2): 111-. |
[15] |
涂志华1,2,3, 周凌峰1,2,3, 黄艳萍1, 张幸幸1, 章陈菲1, 李紫叶1, 韩琳1, 郭雅欣1, 陈夙怡1, 陈金辉1,2,3, 李胜男4,*. 海南黎母山热带云雾林3种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动态及根际效应[J]. 生态科学, 2023, 42(2): 1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