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海湖流域两种不同高寒湿地类型CO2、CH4和N2O排放通量对模拟降水的响应 |
杨紫唯1,2,3, 陈克龙2,3,*, 张乐乐1,2,3, 蒋莉莉2,3, 左弟召1,2,3 |
1.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8
2.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 810008
3. 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西宁 810008 |
|
|
摘要 以青海湖流域两种不同类型高寒湿地(鸟岛湖滨湿地、瓦颜山河源湿地)为研究对象, 探究模拟降水(增雨50%处理、减雨50%处理以及自然处理)对高寒湿地温室气体(CO2、CH4、N2O)排放通量的影响。于2019年8月, 使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两地温室气体进行观测。结果表明: 1)模拟降水对鸟岛湖滨湿地、瓦颜山河源湿地CO2排放通量作用明显, 鸟岛减雨、增雨处理下平均排放通量为105.176、128.984 mg·m-2·h-1, 瓦颜山减雨、增雨处理下平均排放通量为201.761、174.000 mg·m-2·h-1。2)模拟降水装置对鸟岛湖滨湿地CH4排放通量作用明显, 减雨、增雨处理下平均排放通量为1.014、3.840 µg·m-2·h-1, 对瓦颜山河源湿地CH4排放通量影响不明显, 减雨、增雨处理下平均排放通量为–5.261、–5.485 µg·m-2·h-1。3)增雨处理对鸟岛湖滨湿地N2O排放通量有抑制作用, 减雨、增雨处理下平均排放通量为0.382、–1.216 µg·m-2·h-1, 增雨处理下瓦颜山河源湿地N2O排放通量反而增加, 减雨、增雨处理下平均排放通量为–0.893、1.725 µg·m-2·h-1。4)鸟岛湖滨湿地10 cm土壤温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呈不相关, 瓦颜山河源湿地10 cm土壤温度与CO2排放通量呈显著相关, 与其余气体排放通量无显著相关性。5)高寒湿地模拟降水对鸟岛湖滨湿地铵态氮(NH4+-N)以及硝态氮(NO3--N)含量都有较明显的增加。瓦颜山河源湿地的铵态氮(NH4+-N)含量有降低趋势, 硝态氮(NO3--N)含量呈增长趋势。
|
|
|
引用本文: |
杨紫唯1,2,3, 陈克龙2,3,*, 张乐乐1,2,3, 蒋莉莉2,3, 左弟召1,2,3. 青海湖流域两种不同高寒湿地类型CO2、CH4和N2O排放通量对模拟降水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22, 41(2): 211-.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ecolsci.com/CN/Y2022/V41/I2/211 |
[1] |
袁储君1, 马春梅1,2,*, 李峰1, 孙珏3,4, 黄振辉1, 孙佳1. 巢湖地区现代花粉—植被—人类活动关系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 |
[2] |
冯文彬1, 林媚珍1,*, 龚建周1,*, 赵家敏2, 钟亮1, 刘汉仪1. 基于FLUS-InVEST模型的中山市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6-. |
[3] |
卢茵怡1, 李天翔2, 龚建周1,*. 广东省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生境质量归因[J]. 生态科学, 2022, 41(3): 24-. |
[4] |
庞惠心, 安睿, 刘艳芳*. 武汉市城市化进程中生境质量对景观格局的样带响应[J]. 生态科学, 2022, 41(3): 33-. |
[5] |
陈晓艳, 张文刚, 刘芮伶, 刘刚*. 海拔对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种群繁殖力与种子扩散力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2, 41(3): 44-. |
[6] |
谷俊锟1,2, 3, 曾馥平1, 2, 宋同清1,2, 彭晚霞1,2,苏樑1,2, 杜虎1, 2,*. 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J]. 生态科学, 2022, 41(3): 54-. |
[7] |
李健容1, 裴男才2,*, 陈言柳2, 胡小康3, 王义平3, 尹小阳2, 何继红2, 武瑞琛2, 宋斌4. 不同人为干扰下广东和江西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3): 62-. |
[8] |
黄煜, 李海生*, 伍凯瀚, 刘阳, 聂兰珍, 岑沛怡, 陈颖仪, 关月芳, 潘海容, . 惠州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资源现状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3): 72-. |
[9] |
李丽1, 马方方2, 翟晓辉1, 杨伟思1, 叶鹏浩1, 刘悦1,*. 深圳湾海域赤潮生物演变及赤潮预警关键因子分析[J]. 生态科学, 2022, 41(3): 82-. |
[10] |
周凌峰1,2,3, 戴矜君4, 黄艳萍1, 张幸幸1, 李紫叶1, 韩琳1, 章陈菲1, 郭雅欣1,. 9种景观植物枯落物层及其土壤层水文效应[J]. 生态科学, 2022, 41(3): 90-. |
[11] |
王惠惠, 王亚茹, 王腾飞, 王军梦, 雷雅凯*. 郑州市绿地结构对气候调节因子的影响及启示[J]. 生态科学, 2022, 41(3): 98-. |
[12] |
邓力维, 徐丽华*. 重庆南川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城市不透水面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07-. |
[13] |
杨文亭1, 2, 俞霞1, 2, 龙昌智1, 朱树伟1, 鲁美娟3, 黄国勤1, 2, *. 氮肥种类和油菜秆还田对水稻苗期碳氮累积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17-. |
[14] |
闻熠1,2, 肖涛1,2, 谈晟荟3, 王志强1,2, 石强胜1,2,*. 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上海市生态安全评价与对策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24-. |
[15] |
叶鹏程1, 陈慧1, 张光富2, 赵晓1, 朱伟2, 斯琴1, 武建勇1,*. 江苏东台野生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3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