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影响因子变化研究 |
张青青1,2, 张桂莲1,2, 伍海兵1,2, 仲启铖1,2, 何小丽1,2, 徐冰1,2, 梁晶1,2,* |
1.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上海 200232
2.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0232 |
|
|
摘要 以上海市阔叶混交林、杉林、软阔林和硬阔林土壤为研究对象, 分析2013年不同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并以其为本底值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经历4年自然生长后SOCD的变化特征, 讨论了土壤容重、电导率(EC)、pH、全氮、全磷、C/N对其的影响, 为上海市森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建议。结果表明: (1)2013年, 上海城市森林的SOCD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杉林>硬阔林>软阔林>阔叶混交林。相比2013年, 2017年上海市阔叶混交林、杉林、软阔林和硬阔林的SOCD均降低, 年均降低速率为0.59 t/(hm2·a)、6.81 t/(hm2·a)、3.89 t/(hm2·a)和6.95 t/(hm2·a)。上海市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年降低速率较大, 且0—10 cm和0—30 cm的SOCD在0—100 cm的贡献率较低。(2)不同时期不同林型的SOCD影响因子不同。2013年, 阔叶混交林、软阔林、硬阔林的SOCD受土壤容重、EC、pH、全氮、全磷、C/N影响不显著(P>0.05), 杉林SOCD受全氮影响较显著(P<0.05)。2017年, 阔叶混交林SOCD主要受凋落物影响, 杉林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容重和全氮, 硬阔林的SOCD主要受C/N影响。软阔林受土壤容重、EC、pH、全氮、全磷、C/N影响不显著(P>0.05)。(3)结合土壤有机碳密度本底值以及年均降低速率, 上海市在森林配置管理时可优先种植阔叶混交林和软阔林, 并应通过添加氮肥、疏松森林土壤等措施改良土壤性状。研究为上海市林分管理在资源合理配置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也为城市森林土壤固碳能力评价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
|
引用本文: |
张青青1,2, 张桂莲1,2, 伍海兵1,2, 仲启铖1,2, 何小丽1,2, 徐冰1,2, 梁晶1,2,*. 城市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影响因子变化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2): 204-.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ecolsci.com/CN/Y2022/V41/I2/204 |
[1] |
袁储君1, 马春梅1,2,*, 李峰1, 孙珏3,4, 黄振辉1, 孙佳1. 巢湖地区现代花粉—植被—人类活动关系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 |
[2] |
冯文彬1, 林媚珍1,*, 龚建周1,*, 赵家敏2, 钟亮1, 刘汉仪1. 基于FLUS-InVEST模型的中山市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6-. |
[3] |
卢茵怡1, 李天翔2, 龚建周1,*. 广东省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生境质量归因[J]. 生态科学, 2022, 41(3): 24-. |
[4] |
庞惠心, 安睿, 刘艳芳*. 武汉市城市化进程中生境质量对景观格局的样带响应[J]. 生态科学, 2022, 41(3): 33-. |
[5] |
陈晓艳, 张文刚, 刘芮伶, 刘刚*. 海拔对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种群繁殖力与种子扩散力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2, 41(3): 44-. |
[6] |
谷俊锟1,2, 3, 曾馥平1, 2, 宋同清1,2, 彭晚霞1,2,苏樑1,2, 杜虎1, 2,*. 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J]. 生态科学, 2022, 41(3): 54-. |
[7] |
李健容1, 裴男才2,*, 陈言柳2, 胡小康3, 王义平3, 尹小阳2, 何继红2, 武瑞琛2, 宋斌4. 不同人为干扰下广东和江西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特征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3): 62-. |
[8] |
黄煜, 李海生*, 伍凯瀚, 刘阳, 聂兰珍, 岑沛怡, 陈颖仪, 关月芳, 潘海容, . 惠州平海湾沿海沙滩沙生植被资源现状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3): 72-. |
[9] |
李丽1, 马方方2, 翟晓辉1, 杨伟思1, 叶鹏浩1, 刘悦1,*. 深圳湾海域赤潮生物演变及赤潮预警关键因子分析[J]. 生态科学, 2022, 41(3): 82-. |
[10] |
周凌峰1,2,3, 戴矜君4, 黄艳萍1, 张幸幸1, 李紫叶1, 韩琳1, 章陈菲1, 郭雅欣1,. 9种景观植物枯落物层及其土壤层水文效应[J]. 生态科学, 2022, 41(3): 90-. |
[11] |
王惠惠, 王亚茹, 王腾飞, 王军梦, 雷雅凯*. 郑州市绿地结构对气候调节因子的影响及启示[J]. 生态科学, 2022, 41(3): 98-. |
[12] |
邓力维, 徐丽华*. 重庆南川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城市不透水面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07-. |
[13] |
杨文亭1, 2, 俞霞1, 2, 龙昌智1, 朱树伟1, 鲁美娟3, 黄国勤1, 2, *. 氮肥种类和油菜秆还田对水稻苗期碳氮累积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17-. |
[14] |
闻熠1,2, 肖涛1,2, 谈晟荟3, 王志强1,2, 石强胜1,2,*. 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上海市生态安全评价与对策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24-. |
[15] |
叶鹏程1, 陈慧1, 张光富2, 赵晓1, 朱伟2, 斯琴1, 武建勇1,*. 江苏东台野生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22, 41(3): 13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