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污染土壤砷形态的影响 |
1.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阳 550025
2.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矿山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特色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25
3. 贵州民族大学化学与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贵阳 550025
|
|
|
摘要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砷形态的影响, 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 探究旱作和水淹条件下秸秆灰分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对污染农田土壤砷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旱作条件下, 秸秆灰分还田松散结合态砷含量相比对照试验提高了102%, 钙型砷含量降低了30.3%; 秸秆粉碎还田松散结合态砷、钙型砷含量分别增加了43.3%、21.7%, 铝型砷、铁型砷含量降低。水淹条件下, 秸秆灰分还田、粉碎还田松散结合态砷含量相比对照试验提高了105%、210%, 钙型砷含量降低, 铝型砷、铁型砷含量升高, 残渣态砷含量降低。秸秆还田上覆水pH升高、Eh降低、砷浓度升高, 粉碎还田、秸秆灰分还田上覆水砷浓度分别达对照试验的26倍和6倍, Eh与上覆水砷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 r=-0.876(P=0.01)。研究表明, 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均能增加砷的活性, 若在砷污染土壤中用秸秆灰分或粉碎秸秆还田可能会增加砷的环境风险。
|
|
关键词 :
秸秆还田,
砷形态,
旱作,
水淹
|
|
[1] |
吕箫, 冯远娇, 王晓宜, 王建武. Bt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9, 38(3): 235-240. |
[2] |
王立革, 郭珺, 韩雄, 武爱莲, 王劲松, 董二伟, 南江宽, 焦晓燕. 不同灌溉方式下秸秆还田对设施土壤碳、氮及蔬菜产量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4): 45-51. |
[3] |
刘送平, 李秋华*, 支崇远, 李小峰, 陈峰峰, 蒋瑶, 焦树林. 四种水库消落带植物对水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J]. , 2013, 32(4): 462-468. |
[4] |
陈玉军1, 廖宝文1, 郑松发1, 王勇军2, 昝启杰2. 红树植物对不同海滩面高度的适应性研究[J]. , 2006, 25(6): 496-5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