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若尔盖高寒草地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养分与团聚体结构的变化特征 |  
					| 1. 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草学系, 成都611130
2. 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610041
3.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 康定 626000 |  
						|  |  
					
						| 
								
									| 
											
                        					 
												
													
													    |  |  
													    | 摘要  若尔盖地处青藏高原东缘, 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近来受过度放牧、鼠虫害等影响, 若尔盖高寒草地出现严重退化, 部分草地已完全沙化。草地沙化已成为若尔盖高寒草地生态安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以若尔盖典型的沙化地区麦溪乡为研究对象, 以植被覆盖率为沙化梯度划分标准, 分别划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5种不同退化阶段草地, 探究退化沙化过程中草地土壤养分与团聚体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退化沙化过程中, 土壤养分含量总体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下降(P<0.05)。(2)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WD)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降低(P<0.05); 各粒级团聚体百分比仅5—2 mm粒级团聚体在重度退化阶段发生显著降低变化(P<0.05), 其他粒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3)团聚体MWD与微生物生物量、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机碳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整个草地退化沙化过程中, 土壤养分含量显著下降, 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 二者之间变化关系紧密。草地沙化治理与防护过程中, 要兼顾土壤结构修复与养分输入, 处理好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与养分转化间的交互关系。 |  |  
															| 关键词 :
																																																																若尔盖, 
																																																																	草地沙化, 
																																																																	土壤养分, 
																																																																	土壤团聚体 |  
															|  |  
													
														
															| 
																																																																																																										
																					| [1] | 岳泽伟, 李向义, 李磊, 林丽莎, 刘波, 曾凡江.  氮添加对昆仑山高山草地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 39(3): 1-. |  
																					| [2] | 孙晓姝, 王立革, 郭珺, 王劲松, 武爱莲, 董二伟, 焦晓燕*. 山西曲沃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土壤氮磷累积与分配特征[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49-. |  
																					| [3] | 薛志婧, 成毅, 周正朝.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不同粒径团聚体土壤细菌PLFA分布中的综合应用[J]. 生态科学, 2019, 38(4): 186-193. |  
																					| [4] | 王丽,  杨涛,  张军,  杜红霞. 拉萨地区居民点周边典型湿草甸湿地植被与土壤特征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3): 9-17. |  
																					| [5] | 钟思远, 张静, 褚国伟, 夏艳菊, 唐旭利. 南亚热带森林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结构的关系[J]. 生态科学, 2018, 37(5): 16-24. |  
																					| [6] | 李艳琼, 沈育伊, 黄玉清, 徐广平, 蒲高忠, 何成新, 王新桂, 莫凌.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分布差异与微生物活性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 37(4): 24-34. |  
																					| [7] | 李炳怡, 刘冠宏, 李伟克, 刘晓东. 不同火强度对河北平泉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养分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4): 35-44. |  
																					| [8] | 李艳红, 李发东, 马雯. 艾比湖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3): 78-84. |  
																					| [9] | 王义祥, 王峰, 叶菁, 黄勤楼, 翁伯琦, 黄毅斌. 菌渣施用对柑橘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6, 35(1): 27-33. |  
																					| [10] | 薛杨, 陈毅青, 刘宪钊, 王小燕, 林之盼. 海南东北部4 种典型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研究[J]. 生态科学, 2014, 33(6): 1142-1146. |  
																					| [11] | 苏赫, 武佩, 韩宝生, 王慧源, 侯鹏程. 土壤水稳定性测试装置的设计[J]. 生态科学, 2014, 33(6): 1165-1168. |  
																					| [12] | 燕守广, 邹长新, 沈渭寿, 张慧.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价值核算的生态补偿研究——以若尔盖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例[J]. , 2010, 29(6): 543-546. |  
																					| [13] | 王德宣1, 宋长春1, 王跃思2, 王毅勇1, 阎百兴1, 赵志春1.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N2O排放通量研究[J]. , 2005, 24(3): 193-196. |  
																					| [14] | 郑超1, 廖宗文2, 谭中文3, 刘可星2. 菠萝-甘蔗轮作的土壤生态效应[J]. , 2003, 22(3): 248-24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