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温度对大口黑鲈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0
2.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
3. 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 广州 511453
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深圳 518121 |  
						|  |  
					
						| 
								
									| 
											
                        					 
												
													
													    |  |  
													    | 摘要 将体质量(110±5 g)的大口黑鲈幼鱼饲养在室内100 L白色PVC水桶中, 每个桶6尾, 在水温21, 25, 29 ℃和33 ℃的环境下驯养2周, 测定肌肉、肝脏、鳃和肠道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热休克70蛋白(HSP70)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 以研究温度对大口黑鲈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21—33 ℃条件下, 实验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在鳃中最高且变化较大, 整体随温度升高而先降低后升高, 在29 ℃组最低。MDA含量在鳃中较高, 肠中次之, 均在21 ℃组含量最高。肝脏, 鳃和肠中均含有较高GSH, 整体随温度升高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处于较高, 肠中次之, 肌肉中最低, 整体随温度升高呈波动性变化, 在29 ℃组最低。HSP70含量在肌肉、肝脏和肠中较高, 整体随着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MT含量在肌肉和肝脏中较高, 不同温度组中MT含量变化不大。结果表明, 长期温度胁迫对大口黑鲈幼鱼产生一定应激损伤, 引起其机体免疫水平降低, 并且高温对其应激损伤大于低温; 大口黑鲈幼鱼肝脏、鳃和肠道组织对温度胁迫更敏感。 |  |  
															| 关键词 :
																																																																大口黑鲈, 
																																																																	温度, 
																																																																	抗氧化能力, 
																																																																	免疫相关蛋白 |  
															|  |  
													
														
															| 
																																																																																																										
																					| [1] | 丁俊霞, 陈克龙, 崔航, 巴丁求英, 周贵尧, 金彦香. 高原鼠兔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干扰[J]. 生态科学, 2019, 38(6): 1-. |  
																					| [2] | 于芳芳, 李法云*,贾庆宇. 温度和水分对辽河保护区典型湿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9, 38(6): 98-. |  
																					| [3] | 刘逸豪, 贾翔, 侯博展, 陈蜀江, 黄铁成, 来风兵. 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春尺蠖虫态发育节律对地表温度的响应[J]. 生态科学, 2019, 38(2): 119-129. |  
																					| [4] | 王婕, 牛树奎, 陈锋. 滇中地表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和时滞与温湿度的关系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1): 26-32. |  
																					| [5] | 赵明德, 刘攀, 杨冲, 闫国苍, 王文颖. 盐胁迫对青藏高原多年生牧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8, 37(3): 123-130. |  
																					| [6] | 张克胜, 尚晴, 刘彦春,韩艳婷, 马远超, 管勇, 琚煜熙. 中国不同气候带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J]. 生态科学, 2017, 36(6): 49-56. |  
																					| [7] | 王雪平, 闵敏, 孙雅婷, 范漪, 余在旺, 贺美. 储存温度与时间对市售饮用矿泉水和纯净水有毒物质释放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7, 36(3): 15-22. |  
																					| [8] | 魏佳明, 崔丽娟, 李伟, 雷茵茹, 平云梅, 孙宝娣, 于菁菁. 低温状态下潜流湿地的氮磷去除效果[J]. 生态科学, 2017, 36(1): 43-47. |  
																					| [9] | 方婷轩,马增岭. 温度变化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J]. 生态科学, 2016, 35(6): 14-23. |  
																					| [10] | 马晓林, 赵明德, 王慧春,殷恒霞, 康清, 王榛, 刘攀, 王文颖. 高寒牧草在不同温度和盐胁迫作用下的生理生化响应[J]. 生态科学, 2016, 35(3): 22-28. |  
																					| [11] | 逯南南1,焦念增2,禇福敏1,刘明辉2,宋武昌1,孙韶华1,贾瑞宝1*. 引黄水库藻类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科学, 2013, 32(6): 757-762. |  
																					| [12] | 何亮华,李建生. 两种对虾养殖模式下池塘底泥耗氧速率的研究[J]. 生态科学, 2013, 32(5): 553-557. |  
																					| [13] | 丁柳丽, 刘露, 邹定辉*. 不同温度与CO2浓度对坛紫菜生长和光合作用温度反应特性的影响[J]. , 2013, 32(2): 151-157. |  
																					| [14] | 刘合满, 曹丽花, 马和平. 西藏林芝地区农田土壤蒸发对大气温湿度的响应[J]. , 2013, 32(2): 241-245. |  
																					| [15] | 侯颖. CO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植物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J]. , 2013, 32(2): 253-2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