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疏伐对北京西山林场刺槐林可燃物特征及碳储量影响研究 |  
					|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北京 100083 |  
						|  |  
					
						| 
								
									| 
											
                        					 
												
													
													    |  |  
													    | 摘要 研究选取北京西山林场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照组 CK 和处理组L、M 和 H(疏伐强度分别为0%, 15%, 35%,50%)四种处理, 对疏伐后刺槐林可燃物进行调查, 对不同强度疏伐刺槐林林地上部分碳储量进行计算, 并利用BehavePlus 林火模型对地表火行为指标进行计算, 探讨不同疏伐强度对刺槐林可燃物、碳储量以及潜在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疏伐强度的刺槐林的可燃物分布中, 均以0—2 m 层可燃物负荷量为最大, 分别为1.29 kg·m–2, 1.40 kg·m–2,1.57 kg·m–2, 1.89 kg·m–2, 呈现出可燃物负荷量随疏伐强度加大而增加, 即, H >M>L>CK; 随着高度的增加, 可燃物负荷量主要分布冠层在5—8 m; (2)不同强度疏伐对刺槐人工林各组分的碳储量影响显著, 中度疏伐更有利于刺槐林中的碳储量积累, 其碳储量值最大, 为17.50 t·hm–2; (4)林分火蔓延速率、火线强度、火焰高度及单位面积发热量均与疏伐强度相关, 疏伐后火行为指标值大幅下降, 其中高强度疏伐(H)后, 林火的蔓延速率, 火线强度为以及火焰强度最低。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地区的森林可燃物管理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  |  
															| 关键词 :
																																																																刺槐, 
																																																																	疏伐, 
																																																																	可燃物特征, 
																																																																	碳储量, 
																																																																	火行为 |  
															|  |  
													
														
															| 
																																																																																																										
																					| [1] | 高兰, 梁田, 韩芳, 李传荣, 申卫星, 张兴强, 吕卫东.  泰山世界遗产地刺槐林地学信息图谱分析[J]. 生态科学, 2020, 39(3): 38-. |  
																					| [2] | 林雯, 李聪颖, 周平*. 广州城市森林六种典型林分碳积累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6): 74-. |  
																					| [3] | 乌迪, 巫明焱, 陈佳丽, 董光, 程武学. 基于Landsat影像的梭磨乡冷杉林地上碳储量估测及其时空动态[J]. 生态科学, 2019, 38(1): 111-122. |  
																					| [4] | 李洁华, 周平, 张林林, 程伟文 . 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变化规律分析与预测 [J]. 生态科学, 2018, 37(6): 45-51. |  
																					| [5] | 周汝波, 林媚珍,吴卓,龚建周. 珠江西岸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J]. 生态科学, 2018, 37(6): 175-183. |  
																					| [6] | 黄钰辉, 甘先华, 张卫强, 盘李军, 王敏, 唐洪辉. 南亚热带杉木林皆伐迹地幼龄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J]. 生态科学, 2017, 36(4): 137-145. |  
																					| [7] | 高君亮,罗凤敏,高永,党晓宏,郝玉光. 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计算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6, 35(6): 191-198. |  
																					| [8] | 朱美玲, 王旭, 王帅, 王文蕾, 邹耀进, 梁卿雅. 海南儋州橡胶树、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 生态科学, 2016, 35(3): 43-51. |  
																					| [9] | 史小红, 赵胜男, 李畅游, 孙标, 吴用, 樊才睿. 呼伦贝尔市湿地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研究[J]. 生态科学, 2015, 34(1): 110-118. |  
																					| [10] | 王雪军, 张煜星, 黄国胜, 马炜, 陈新云, 党永峰. 三峡库区森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估算[J]. 生态科学, 2014, 33(6): 1114-1121. |  
																					| [11] | 缪晓乐1, 蒋菊生2*, 王春燕2, 彭宗波2, 李建华2, 崔志富1,2. 不同年龄橡胶树枯落物碳归还量及年释放量比较[J]. , 2012, 31(6): 625-630. |  
																					| [12] | 秦娟1,2, 上官周平2*. 白榆-刺槐互作条件下叶片养分与光合生理特性[J]. , 2012, 31(2): 121-126. |  
																					| [13] | 刘伟玲1*, 张林波1, 叶有华2. 深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J]. , 2012, 31(2): 144-154. |  
																					| [14] | 常守志, 王宗明*, 宋开山, 刘殿伟, 张柏, 张春华, 张素梅. 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植被碳储量的影响[J]. , 2010, 29(3): 207-2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