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层住宅小区中心绿地布局对微气象影响研究 |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
|
摘要 以北京聚福苑小区为原型, 基于ENVI-met 构建八种不同中心绿地布局的高层住宅小区模型, 对其在典型夏季晴天中多个时刻1.50 m 处微气象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八种中心绿地布局下的高层住宅小区气温和相对湿度差异显著, 而风速却无显著差异。其中, 中心绿地为一整块绿地和绿地中间建有中心广场的布局方式, 相比于其他在中心绿地建设小路的布局, 具有明显的降温和增湿作用, 气温平均下降0.80 ℃, 相对湿度平均增加29.79%。中心绿地南北方向的小路对温度斑块具有明显的分割作用, 而东西方向的小路并没有; 小路越多越密集, 越有助于降低中心绿地高温斑块面积。下垫面类型对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有影响。该结果可为相同气候带中类似的城市住宅区的景观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
关键词 :
微气象,
数值模拟,
ENVI-met,
下垫面,
北京
|
|
[1] |
朱丽蓉, 刘宇航, 叶长青. 海南岛干旱地区昌化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J]. 生态科学, 2020, 39(1): 183-. |
[2] |
张彪, Majid AMANI-BENI, 史芸婷, 谢高地.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夏季绿地小气候及人体环境舒适度效应分析[J]. 生态科学, 2018, 37(5): 77-86. |
[3] |
李笑寒, 胡聃, 韩风森, 周宏轩. 高层住宅小区建筑形态对微气象影响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1): 178-185. |
[4] |
张彪,徐洁,谢高地,李庆旭. 2000—2010 年北京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分析[J]. 生态科学, 2016, 35(6): 24-33. |
[5] |
陈波, 李少宁, 鲁绍伟, 鲁笑颖, 陈军丽, 李辉. 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PM2.5 和PM10 质量浓度变化特征[J]. 生态科学, 2016, 35(2): 104-110. |
[6] |
谢军飞, 李薇. 年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分析-以北京为例[J]. 生态科学, 2013, 32(6): 752-756. |
[7] |
余琦殷1, 宓春荣1, 邢韶华1*, 李晖2. 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组成分析[J]. , 2012, 31(6): 646-651. |
[8] |
宿敏1*, 姜英淑2, 李景文1, 王苏铭1, 郝鹏1, 彭程1. 北京市高等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查询系统的构建与特点[J]. , 2011, 30(2): 162-169. |
[9] |
马艳1*, 陈尚2, 郝燕1, 黄容1, 孙桂平3, 杨育强1, 徐晓亮1. 环胶州湾湿地规划对局地气象环境影响的个例分析[J]. , 2011, 30(1): 70-77. |
[10] |
全泉, 田光进*. 基于GIS的北京市城乡景观格局梯度时空变化研究[J]. , 2008, 27(4): 254-261. |
[11] |
古润泽, 李延明, 谢军飞.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定量经济评价[J]. , 2007, 26(6): 519-524. |
[12] |
马履一, 王希群. 生长空间竞争指数及其在油松、侧柏种内竞争中的应用研究[J]. , 2006, 25(5): 385-389. |
|
|
|
|